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夜雨如注,衙门里滴水成串,文书都得抬高放置。此时一桩怪案传来,扰得全县人心不宁。
南门外百姓来报,说近来有人家半夜醒来,忽见枕边孩童头发尽失,光溜溜如新剃过一般,且头皮有细微刀痕,犹如被人用剃刀匆匆割下。那孩子们醒后多昏昏沉沉,不记昨夜之事。数日之内,竟连报七户,一时传得满城惶恐,说是有鬼魅“剃头索命”。
案情稀奇,我自是不敢轻忽,亲与周金牙带夜班皂隶往南门外查访。那几户受害人都在贫民巷,家家不过茅舍数间,灯火昏暗。受害的孩童或男或女,皆不过十岁上下,一个个缩在被中,吓得脸色惨白。
我细看他们头皮,并无大出血,只是刀口极薄,像是快刀一剃而过。且这些孩子有个共同之处:他们发上原本都插了极简陋的银发针,许是家中长辈给他们避邪之用。
当夜,我巡查至最先发案的丁家。丁家小儿年方八岁,被剃得精光,连鬓角都不留。丁母嚎啕道:“大人,小儿睡前头上还插着银针,那是我婆婆留下护身之物。怎地一夜就被贼割光,还险些割破脑皮?”
我叫丁母细想,她犹豫片刻,说起不久前来了个流动剃头匠,自称手艺好、价钱低,西处游说,愿替孩子们修整头发。因当时多雨,孩子多未剃发,于是便答应他入户。那剃头匠挑着挑子,笑得人畜无害,手上总拈一把小刀。
周金牙冷声道:“多半便是此人作祟。”
我当即让人西下打听,很快在城外废桥下寻到那剃头匠。他缩在破草棚里,见官差到来,转身就逃,终被擒下。
那人浑身湿透,剃刀插在腰间,包裹里一把把剪落的孩子头发,还装着数枚银发针。他抵死不认,说不过是讨口饭吃。可我检查那银发针时,发现针尾有毒点,似是被人涂过,难怪孩子们一夜无觉。
我呵斥道:“若只是讨饭,何必收走银针?”
那剃头匠神色大乱,结巴道:“是……是有人雇我,只要我把小娃的头剃光,银针带回就成。说……说银针能避灾,他要毁了,给家里除孽障。”
“谁指使你?”
“我不敢说,大人,我说了就要死……”
我冷笑一声:“若你不说,今日就要死!”
那人吓得浑身颤抖,这才供出主使乃是城西秦家。原来秦家幼孙两月前夭折,秦老太信了邪道之说,认为是“别家孩子银针镇魂,夺了自家孙儿福缘”,便花钱请人剪去别家童子的头发、毁掉护身银针,以求孙魂回转。
听到此处,我只觉背后凉意透骨。人心之毒,竟能到这般地步。
当夜我押人回县衙,顾县令大怒,当堂下令,剃头匠以“图财伤童”罪杖责发配,秦家老太则以“惑信邪术、指使加害”罪入狱审理。至于那些孩子,我吩咐其家,另择吉日重为发针,补祭河山神灵,免其惊魂未定。
书案灯火下,我一笔笔写下冤状,忽觉那剃头匠偷瞥的目光,似还带着不甘,仿佛那银发针上的怨气,仍未真正散去。
世人常道:剪发剃头,不过俗礼。但若有人借此图害,则平常之物亦可成利器。世有妖非妖,人自是最可怖。
夜半我伏案小憩,似闻童子啼哭自窗外传来,睁眼却又什么都无。笔下流过的冤魂,永远多过人能看见的。
笔下冤魂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笔下冤魂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SS7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