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八章:实验室的微光

小说: 青麦   作者:紫色蝴蝶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西十八章:实验室的微光

寒露过后的省城,清晨的风己经带着刺骨的凉意。麦青裹紧了那件肘部打着十字补丁的蓝布褂子,快步穿过农业大学的实验楼走廊,白大褂的下摆扫过地面,带起一阵淡淡的消毒水味。

“麦青,这边的土壤样本分类好了吗?”植保系的王教授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一份化验单,“昨天送来的那批,pH值有点异常,可能要重新检测。”

“快好了,教授。”麦青应声,指尖在玻璃培养皿上轻轻一点。那些装着不同颜色土壤的小碟子,被她按酸碱度排列得整整齐齐,标签上的字迹娟秀却有力——这是她熬夜整理的成果。实验室的勤工助学岗位果然没选错,不仅能每月多赚两百块,还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土壤分析技术,比在街头发传单有意义多了。

王教授看着她专注的侧脸,暗暗点头。这姑娘跟其他学生不一样,身上有股子庄稼人特有的韧劲。上周让她整理十年前的土壤数据,别人早就嫌枯燥了,她却把数据按年份做成了曲线图,还标注出了气候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连他都觉得受了启发。

“下周末省农科院有个生态农业研讨会,你跟我一起去。”王教授突然说,“会有很多专家到场,对你以后做研究有好处。”

麦青的手顿了顿,眼睛亮得像雨后的星星:“真的?我可以去吗?”

“当然,”王教授笑了,“不过要提前把实验报告写好。对了,研讨会管饭,不用自己带干粮。”他看这姑娘总在休息时啃干馒头,心里早有了数。

麦青低下头,耳根有点发烫。上周她确实在实验室啃过母亲寄来的红薯干,被教授撞见了。她赶紧点头:“谢谢教授!我一定好好准备!”

中午去食堂打饭时,麦青特意多打了一份最便宜的素菜——今天是张萌的生日,宿舍里要简单庆祝一下。她把菜端到桌上时,王莉正举着一块包装精美的蛋糕炫耀:“我男朋友从上海寄来的,进口奶油呢。”

张萌看见麦青手里的素菜,眼睛亮了:“正好缺个爽口的,快放这。”她偷偷塞给麦青一块蛋糕,“尝尝,可甜了。”

麦青咬了一小口,奶油的甜腻在舌尖化开,让她想起小时候过年时,祖父难得分给她的那块水果糖。她把剩下的大半块包起来,放进书包——想留着晚上做家教时吃,能多撑点时间。

“哟,还舍不得吃啊?”王莉嗤笑一声,“是不是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蛋糕?”

麦青没接话,默默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张萌瞪了王莉一眼,打圆场说:“麦青最近在忙实验报告,肯定是想省着点慢慢吃。”

吃完饭,麦青去图书馆写报告。刚坐下没多久,就看见陈阳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几本书,径首走到她对面坐下。

“听说你要去参加研讨会?”他把一本《现代生态农业概论》推过来,“这本书借你,里面有几个案例可能用得上。”

麦青接过书,封面上印着烫金的标题,一看就价值不菲。她想起自己那本缺了角的旧书,心里有点发堵。

“谢谢,多少钱?我给你。”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零钱。

“送你了。”陈阳笑了,“我爸单位发的,我又用不上。”他顿了顿,看着她眼下的乌青,“你最近是不是没睡好?实验室的活别太累了。”

麦青避开他的目光,翻到书的扉页。上面有一行潇洒的钢笔字:“致麦青:愿你如青麦般茁壮成长。”字迹遒劲有力,像极了他本人。

“我没事。”她低声说,“就是有点忙。”其实是昨晚为了赶实验数据,在实验室趴了半宿,凌晨五点又去给早自习的学生补课,现在头还有点晕。

陈阳没再追问,只是从背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我妈煮的红枣粥,你喝点补补。”

麦青想拒绝,可那股甜甜的枣香顺着杯口飘出来,勾得她胃里一阵发空。她确实饿了,早上只啃了半个馒头,现在头晕得更厉害了。

“谢谢。”她接过杯子,手指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暖了些。

粥熬得软糯,红枣的甜味恰到好处。麦青小口喝着,想起小时候生病时,母亲也会给她熬这样的粥,只是那时候家里穷,红枣要省着放,不像这杯里,每一口都能吃到果肉。

“对了,”陈阳像是突然想起,“我爸认识省农业厅的人,毕业要是想留省城,我可以帮你问问。”

麦青的动作顿了顿,把嘴里的粥咽下去:“我还没想好毕业去哪。”她不能说自己想回农村,陈阳肯定会像上次那样劝她,说农村埋没人才。

陈阳看着她躲闪的眼神,没再追问。他知道这姑娘心里有主意,像田埂上的野草,看着柔弱,青麦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青麦最新章节随便看!根却扎得深。

傍晚去做家教的路上,麦青路过一家邮电局,橱窗里的BP机广告吸引了她的目光。那小巧的黑色机器别在模特的腰上,显得很时髦。她想起叔叔麦守财从广东回来时,腰上就别着一个,动不动就拿出来看看,引得村里人围着看稀奇。

“姑娘,买BP机啊?”店员热情地招呼,“最新款的,能存两百个号码,还能发中文短信。”

麦青摇摇头,快步走开。那东西要一千多块,抵得上她大半年的生活费,是她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她现在连给母亲买药膏的钱,都要算着日子攒。

家教的学生是个上小学五年级的男孩,调皮得很,却唯独服麦青管。今天刚讲完一道应用题,男孩突然说:“麦老师,我妈说你是农村来的?农村是不是都是土坯房啊?”

麦青笑了笑,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画起来:“农村有土坯房,也有金灿灿的麦田。春天的时候,麦子绿油油的,像铺了一层地毯;秋天的时候,风吹过麦田,能听见沙沙的响声,那是麦子在唱歌呢。”

男孩听得入了迷:“真的吗?那我能去看看吗?”

“当然能。”麦青的目光柔和下来,“等你放暑假,我带你去看。”她想起麦家庄的田野,想起清晨在田埂上奔跑的自己,嘴角忍不住上扬。

补完课出来,天色己经暗了。家长非要留她吃饭,麦青推辞不过,只好留下。餐桌上摆着红烧肉、清蒸鱼,都是她过年才能见到的硬菜。

“麦老师,多吃点。”家长给她夹了一大块排骨,“我家孩子多亏你了,这次数学考了全班第三。”

麦青的脸红了,低头小口吃着。排骨炖得很烂,肉香混着酱香在嘴里化开,让她想起母亲炖的排骨——那时候家里只有过年才会买肉,母亲总是把肉往她和弟弟碗里塞,自己啃骨头。

离开家属院时,家长塞给她一袋苹果:“拿着路上吃,都是自家种的。”

麦青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苹果的清香透过塑料袋传出来,让她想起老家院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父亲年轻时栽的,每年结的果子不多,却特别甜。

走到校门口时,麦青看见张萌和王莉她们在宿舍楼下等她。张萌手里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麦青,生日快乐!”

麦青愣住了:“今天不是我生日啊。”

“是你身份证上的生日呀。”张萌把盒子塞给她,“我看你档案上写的。打开看看,我们给你买的礼物。”

麦青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料子是滑溜溜的的确良,像村里过年时才能见到的好布料。她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捏着裙子的手微微发抖。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她把盒子推回去。这条裙子肯定不便宜,抵得上她半个月的生活费。

“拿着吧,这是我们的心意。”张萌把盒子又塞给她,“你总穿那几件旧衣服,也该换换了。再说,下周参加研讨会,总不能还穿打补丁的衣服吧?”

王莉也难得说了句好话:“就是,别辜负我们的心意。再说,这裙子是打折买的,不贵。”

麦青看着她们真诚的眼神,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长这么大,除了母亲,还没人给她过过生日,更没人送过她这么贵重的礼物。

“谢谢你们。”她哽咽着说,声音有点抖。

回到宿舍,麦青把裙子小心翼翼地挂在床头。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给裙子镀上了一层银辉,像极了小时候梦见的仙女穿的衣裳。

张萌凑过来说:“明天穿给我们看看呗?肯定好看。”

麦青点点头,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火炉。她突然觉得,这座陌生的城市,好像也没那么冰冷。

夜里躺在床上,麦青摸出那本《现代生态农业概论》,借着走廊的微光翻看起来。书页上关于土壤改良的章节,被她用红笔圈了又圈。她想起李大爷信里说的,村里的土地因为常年使用化肥,肥力下降得厉害,麦子的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她一定要把这些知识学会,回去改良土地,让麦家庄的麦子重新长出好收成。

窗外的月光越来越亮,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书页上,像撒了一层碎银。麦青的目光落在扉页上那句“愿你如青麦般茁壮成长”,嘴角忍不住上扬。

她不知道未来会遇到多少困难,不知道回乡的路会有多难走。但她知道,只要心里的那片麦田还在,只要手里的这本书还在,她就有勇气走下去。就像老家田埂上的麦子,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总能在春天抽出新绿,在秋天结出的果实。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