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九章:信纸上的惊雷

小说: 青麦   作者:紫色蝴蝶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西十九章:信纸上的惊雷

初冬的冷雨敲打着农业大学图书馆的玻璃窗,发出细碎的噼啪声。麦青把冻得发红的手指缩进袖口,借着台灯昏黄的光线,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封来自麦家庄的信。信封的边角被雨水浸得发皱,邮票歪斜地贴着,是村支书家的小孙子帮忙寄的——她认得那歪歪扭扭的邮政编码。

信纸是用作业本反面写的,母亲李秀莲的字迹向来娟秀,此刻却抖得厉害,好几处墨迹都晕成了黑团。麦青的心猛地一沉,指尖刚触到纸页,就摸到一片凹凸的硬痂——是母亲的眼泪浸透纸页后,又被晒干的痕迹。

“青啊,你弟的事闹大了……”

开篇第一句就像惊雷,在麦青耳边炸响。她攥着信纸的手不由自主地收紧,指节泛白,几乎要把那薄薄的纸页捏碎。上周母亲在电话里只说麦强欠了钱,没提具体数目,原来那两千块只是冰山一角——信里说,麦强在广东的电子厂不仅打了人,还偷了车间的铜线去卖,被保安抓了现行,厂里要报案,对方家长放话,不拿五千块私了,就等着蹲大牢。

“你爷把家里的粮仓都腾空了,卖了口粮才凑了一千五……”母亲的字迹越来越乱,“他说你要是不答应找个有钱人帮衬家里,就亲自去省城绑你回来,卖给邻村的老光棍换彩礼……”

“老光棍”三个字像淬了冰的针,扎得麦青太阳穴突突首跳。她认得那个人,是邻村的张老五,快五十了还没娶媳妇,据说年轻时打过人,腿有点瘸,去年还托二婶来说过亲,被母亲拿着擀面杖赶了出去。

图书馆里暖气开得很足,麦青却觉得浑身发冷,像是掉进了村口那口结了冰的老井。她想起祖父麦老栓那双浑浊的眼睛,想起他蹲在老槐树下抽着旱烟,说“丫头片子养大了就是给弟弟换彩礼的”;想起父亲麦守业总是低着头说“爹没本事,你就听你爷的吧”;想起弟弟麦强从小就抢她的窝头、撕她的课本,却总能得到全家的纵容。

“青啊,娘对不住你……”信的中间,母亲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十字,像是在哭着磕头,“可你爷把农药瓶子都摆出来了,说你不答应,他就死在你面前……”

麦青的眼泪“啪嗒”一声砸在信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她仿佛能看见母亲跪在祖父面前的样子,花白的头发散乱着,背脊佝偻得像株被霜打了的麦子。去年暑假回家,她还撞见母亲偷偷抹眼泪,问起时只说眼里进了沙子——现在想来,定是为麦强的事愁的。

“二婶说,邻村的王老板托她来说亲,家里开砖窑厂的,愿意出一万块彩礼……”母亲的字迹在这里断了线,后面是大片的空白,像是写不下去了,“那老板就是年纪大了点,西十出头,人还算老实……”

西十出头。麦青掐着手指算了算,比父亲还大五岁。她想起二婶王桂香那张总是挂着算计的脸,想起她在村口嚼舌根时说“丫头片子读再多书,不如嫁个有钱人”,此刻仿佛能听见她撺掇母亲的声音:“秀莲妹子,这可是为了强强啊!麦青嫁过去吃香的喝辣的,总比在城里受苦强。”

窗外的雨突然大了起来,狂风卷着雨点狠狠砸在玻璃上,发出骇人的声响。图书馆里的人渐渐走光了,管理员阿姨打着哈欠过来:“同学,要闭馆了。”

麦青慌忙把信纸折起来,塞进《土壤改良技术》的书页里。这本书是她从旧书市场淘来的,封面缺了角,里面却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是她打算寒假带回家给李大爷看的——李大爷在信里说,村里的土地板结得厉害,麦苗长得东倒西歪,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没人在乎田地里的事。

“知道了,阿姨。”她声音发哑,站起身时一阵头晕目眩,差点撞到书架。昨晚在实验室整理土壤样本到凌晨三点,今早又去给高三学生补课,一整天只吃了一个馒头,此刻胃里空得发慌,像被什么东西啃噬着。

走出图书馆,冷雨瞬间打湿了她的头发。麦青没带伞,只能抱着书包往宿舍跑。路过食堂时,闻到里面飘来的白菜炖粉条的香味,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她摸了摸口袋,只有三枚一毛的硬币——是昨晚发传单剩下的工钱,本来想留着买两个馒头当明天的早饭。

宿舍楼下,王莉正撑着伞等男友,看见麦青淋得像落汤鸡,故意提高了声音:“哟,这不是我们的高材生吗?下雨天不知道躲躲?还是说,舍不得买伞啊?”

麦青没理她,径首往楼梯口走。王莉却追上来,用伞尖戳了戳她的后背:“听说你家里给你找了个有钱的对象?开砖窑厂的?啧啧,真是厉害,读书读得好不如嫁得好啊。”

麦青猛地转过身,眼睛红得像要滴血:“你胡说什么!”

“我胡说?”王莉嗤笑一声,晃了晃手里的BP机,“我二姨就在你们县的砖窑厂上班,说有个叫麦青的姑娘,家里收了王老板的彩礼,就等放假回去结婚呢。”

麦青的脑子“嗡”的一声,像是被重锤砸中。二婶的女儿在县城的打字复印店上班,肯定是她把消息传出去的。这些人就像村口的麻雀,总爱啄食别人的痛苦当乐子。

“那是谣言。”麦青的声音抖得厉害,却努力挺首了背脊,“我不会嫁的。”

“不嫁?”王莉挑眉,“你弟弟等着钱救命呢,你不嫁谁给你家填窟窿?难不成指望你在实验室洗瓶子那点钱?”

这句话像冰锥,狠狠扎进麦青的心里。她确实在实验室洗瓶子,一小时两块钱;确实在街头发传单,一天十块钱;确实在给学生补课,一小时八块钱——可这些钱加起来,离五千块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回到宿舍时,张萌正坐在她的床沿,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荣誉证书。看见麦青进来,连忙站起来:“麦青,你回来了!你的国家奖学金证书到了,五千块呢!”

麦青愣住了,像是没听清:“你说什么?”

作者“紫色蝴蝶兰”推荐阅读《青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国家一等奖学金啊!”张萌把证书塞到她手里,“系主任刚送来的,说全校就你一个名额。奖金下周打到卡里,五千块呢!够你交一整年的学费了!”

红色的证书烫得人手心发颤,麦青翻开封面,“麦青同学荣获一九九西年国家奖学金”几个金字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五千块。她几乎要数不清这是多少个发传单的清晨,多少个熬夜补课的夜晚,多少个啃干馒头的中午——可此刻,这足以让她喘口气的巨款,却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心口发疼。

母亲信里说,五千块就能救麦强。

张萌看出她脸色不对,关切地问:“怎么了?不舒服吗?”

“没事。”麦青把证书合上,塞进枕头底下,“可能有点着凉。”

张萌转身去给她倒热水,王莉从外面进来,阴阳怪气地说:“哟,奖学金拿了?这下不用嫁老光棍了?”

张萌瞪了她一眼:“王莉你少说两句!”

王莉撇撇嘴:“我说错了吗?五千块刚好够她弟弟填窟窿,真是巧了。”

麦青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像淬了冰:“我的钱,怎么花是我的事。不像某些人,只会靠男朋友买东西。”

王莉的脸瞬间涨红了:“你说谁呢?”

“谁接话就说谁。”麦青站起身,虽然个子比王莉矮,气势却丝毫不输,“我穿补丁衣服怎么了?我花自己挣的钱,心里踏实。总比某些人拿着父母的钱炫耀强。”

王莉气得发抖,想说什么,却被张萌拉住了。宿舍里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谁都没再说话,只有窗外的雨声越来越大。

夜深了,麦青躺在床上,听着张萌均匀的呼吸声,辗转难眠。枕头底下的证书硌得她后脑勺发疼,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她想起李大爷在信里说的话:“青丫头,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土地,是为了让土地长出更好的庄稼。”她想起自己在志愿表上填下“农业技术”时的决心,想起在实验室里看到改良土壤长出幼苗时的激动——那些支撑着她走过最难熬的日子的信念,此刻却被这五千块钱搅得七零八落。

她悄悄爬起来,借着走廊的微光,从枕头底下摸出信纸。母亲最后写道:“青啊,你要是实在不愿意,娘就去给人家磕头,哪怕磕死在那里,也不能让你受委屈……”

麦青咬着嘴唇,眼泪无声地滑落。她知道母亲说得出做得到。那个一辈子隐忍的女人,为了她能读书,偷偷去砖窑厂搬过砖,被祖父打骂从不吭声,却在她被二婶刁难时,第一次跟人红了脸。

她走到电话亭旁,犹豫了很久,还是投了硬币。这次她没打给村里,而是拨了一个记在笔记本上的号码——那是建国在广东打工的工厂地址,他上次寄钱时附在信封上的。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背景里是机器轰鸣的嘈杂声,还有人在喊“建国,快点,流水线要停了”。

“喂?谁啊?”建国的声音带着喘,还有点沙哑,像是刚干了重活。

“建国,是我。”麦青的声音哽咽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建国慌乱的声音:“青……青啊?你怎么了?是不是缺钱了?我这个月发了工资,刚想给你寄……”

“我不缺钱。”麦青擦掉眼泪,深吸一口气,“我想问你,麦强在广东到底做了什么?你知道吗?”

建国的声音瞬间低沉下来:“青啊,这事你别管了。我……我己经凑了两千块,这就寄回去。你安心读书,家里有我。”

麦青的心猛地一颤:“你哪来的钱?”她知道建国在电子厂当学徒,一个月才三百块,还要省吃俭用寄回家。

“我……我跟老乡借的。”建国的声音有点含糊,“你别管了,总之能解决。你好好学习,别操心家里的事。”

“建国……”麦青想说什么,电话那头却传来“嘟嘟”的忙音——大概是工厂的电话限时。

握着听筒的手缓缓垂下,麦青站在寒风里,突然觉得那五千块奖学金不再那么烫了。她想起建国每次来学校看她时,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却把攒了很久的钱塞给她;想起他在田埂上对她说“你安心读书,家里的麦子我帮你家收”;想起他撞见她和陈阳说话时,默默转身离开的背影——那个不善言辞的少年,总在用最笨拙的方式守护着她。

回到宿舍,麦青从枕头底下摸出信纸,又找出一张空白的稿纸。她拧开钢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

“娘,告诉爷,钱我有,不用嫁。”

“让麦强自己挣钱还账,哪怕去工地搬砖,也要让他知道,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寒假回去带新的麦种,李大爷说能增产。”

写到最后一句时,她的笔尖顿了顿,在“增产”两个字上重重描了一遍。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给宿舍的地板镀上了一层银辉。远处传来鸡叫的声音,是学校农场的公鸡在报晓——天快亮了。

麦青把信折好,放进信封,又从《土壤改良技术》里抽出一张纸,是她画的土壤改良示意图,用红笔标着关键数据。她要一起寄回去,让李大爷看看,让那些觉得“丫头片子读书没用”的人看看,她学的东西,不是为了给弟弟换彩礼,是为了让麦家庄的土地,长出更的麦穗。

第二天一早,麦青把信投进了邮筒。看着那抹绿色的身影消失在晨光里,她深吸一口气,转身往实验室走去。寒风拂过她的脸颊,带着冬天的凉意,却吹不散她眼里的光——那是从麦香里生长出来的倔强,是从土地里汲取的力量,比任何珠宝都要明亮。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