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七十五章:土坯房里的月光

小说: 青麦   作者:紫色蝴蝶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章节无错乱精修!
 青麦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青麦最新章节随便看!

第七十五章:土坯房里的月光

麦青的烧退透时,窗外己经挂起了月牙。

她坐在炕沿上,看着建国蹲在地上,正用针小心翼翼地挑破脚底板的血泡。煤油灯的光昏黄摇曳,把他的影子投在土墙上,像株沉默的老槐树。他挑得极轻,眉头蹙着,仿佛那疼不在他脚上,倒在他心里。

“疼不疼?”麦青递过一块干净的粗布,声音比平时软了些。

建国头也没抬,瓮声瓮气地应:“不疼,比踩在麦茬地里轻多了。”

麦青没再说话,只是看着他。他脚背上的皮肤晒得黝黑,青筋像蚯蚓似的爬着,脚趾甲缝里还嵌着泥——这双手脚,丈量过麦家庄的每一寸土地,扛过化肥,割过麦子,如今又为她磨出了满脚血泡。

“建国,”她忽然开口,“你农资店的生意,忙得过来吗?”

建国挑血泡的手顿了一下,抬头看她,眼里有点疑惑:“还行,雇了个镇上的小伙子看店,我没事就过来给你搭把手。”他挠了挠头,补充道,“你这试验田刚开始,离不得人。”

麦青想起前几天去县城买农药,路过他的店。不过是间十几平米的小门面,门口堆着几袋尿素,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种子袋,他正蹲在地上给一个老农讲解除草剂的用法,额头上淌着汗,嗓门却亮堂得很。那时候她才知道,他为了弄明白新引进的复合肥配比,自己啃了半本农技手册,还跑到地区农科所蹲了三天。

“你没必要这么帮我。”麦青的声音有点涩,“我这事儿,不一定能成。”

“咋会不成?”建国把挑好的血泡用布包上,语气笃定得很,“李大爷说了,你种的那麦子,穗子比普通的沉半两,将来准能成。”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再说,就算不成,不还有我这店兜底?饿不着你。”

这话他说得轻描淡写,麦青却听得心口发紧。她想起陈阳临走前那晚,也是这样的月光,陈阳坐在她那把吱呀作响的木椅上,西装裤熨得笔挺,皮鞋擦得锃亮,与这土坯房格格不入。

“青麦,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陈阳当时指着她的手,语气里满是恨铁不成钢,“你大学毕业时,手上哪有这么多茧子?你本该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研究最新的农业技术,而不是在这里跟泥土较劲。”

麦青当时正蹲在地上拌麦种,闻言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陈阳,你知道吗?咱村的土地,pH值己经降到5.2了,再不改良,过两年连野草都长不活。我学的那些知识,不在这用,在哪儿用?”

陈阳皱着眉,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我己经帮你联系好了省农科院的岗位,下周就能入职。你那些改良土地的想法,完全可以在实验室里完成,没必要非得自己扛锄头。”

“不一样的。”麦青摇头,指了指窗外的田野,“在实验室里,土是装在玻璃瓶里的;在这儿,土是活的,会呼吸,会疼。”

陈阳显然没听懂,他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失望:“我以为你是个有野心的人,没想到你到头来,还是只想当一辈子农民。”

“当农民不丢人。”麦青看着他,忽然觉得眼前的人很陌生,“我爷爷是农民,我爹是农民,我也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陈阳,你追求的是改变世界,我只想守好这片地,咱们不一样。”

那晚的月光也像今晚这样亮,可两人之间的空气却越来越冷。陈阳最终没再说什么,只是把那份文件留在了桌上,临走时说:“青麦,我给你留着门,想通了随时找我。”

他走后,麦青把那份文件烧了。火苗舔舐着纸张,像在烧她心里最后一点犹豫。

“想啥呢?”建国的声音把她从回忆里拉回来。他己经收拾好了地上的布条,正往灶房走,“锅里还给你温着面,再吃点?”

麦青摇摇头,目光落在炕角的一个布包里。那是陈阳留下的,里面除了几件她大学时穿的衣服,还有一本《西方哲学史》,扉页上有他写的字:“送给青麦,愿你永远保持理想主义。”

她曾经以为,理想主义是坐在图书馆里读康德,是在辩论赛上侃侃而谈。可回村这两年,她才慢慢明白,理想主义也可以是顶着日头测土壤湿度,是蹲在田里观察麦穗灌浆,是看着改良后的麦子比往年多结两粒麦仁时,心里那点实实在在的欢喜。

“建国,”麦青忽然开口,“你还记得咱小时候,在村西头那片盐碱地吗?”

建国端着空碗从灶房出来,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咋不记得?那时候你说,将来要让那片地长出最好的麦子,我还跟你打赌,说要是长出来,我就把家里的老黄牛送给你当奖品。”

“现在不用送老黄牛了。”麦青指着窗外,“我试种的耐盐碱品种,下个月就能收割了,到时候请你吃新麦面馒头。”

建国的脸一下子红了,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手里的空碗差点没端稳。月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他黝黑的脸上,映出几分腼腆。

“其实……”他张了张嘴,像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青麦,我爹前两天还问我,说你要是不嫌弃……”

话没说完,院门外突然传来几声狗吠,紧接着是李大爷的声音:“建国,麦青醒了没?我给她带了点新磨的小米。”

建国赶紧应了一声,转身去开门,耳根子红得能滴出血来。麦青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笑了——这个男人,连表白都这么笨拙。

李大爷提着个布袋子走进来,看见麦青坐在炕上,高兴地说:“醒了就好!我听建国说你烧得迷迷糊糊,心里一首惦记着试验田的墒情,这孩子,真是把心都扑在地里了。”

他把袋子递给麦青:“这是我家新收的小米,熬粥养人,你这几天就别去田里了,好好歇着。”

麦青接过袋子,指尖触到小米的温热,心里也暖烘烘的。李大爷走到桌边,拿起她摊开的农技手册,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这页讲的秸秆还田技术,我看行,等秋收了,咱们合作社就试试。”

建国在一旁给李大爷倒了碗水,插话说:“李大爷,昨天我去县城,见农技站的人在推广新型播种机,说能省不少人工,我记下型号了,回头让麦青看看。”

李大爷点点头,看向麦青,眼里满是欣慰:“好孩子,当初我就说你是块料。你看现在,不仅自己种出好麦子,还带着村里人一起干,比那些读了书就忘了本的强多了。”

麦青知道李大爷说的是谁。前两年村里出了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上海,过年回来时穿着西装,连村口的土路都嫌脏,说“这辈子再也不踏这破地方”。

“李大爷,我离不开这。”麦青轻声说,目光掠过窗外的田野,月光下,那片她亲手改良的土地安静地伏着,像头温顺的巨兽,“就像麦子离不开土,我也离不开这儿。”

李大爷笑了,拍了拍她的肩膀:“这就对了。土地最实在,你对它好,它就给你长粮食;人也一样,你心里装着啥,就会奔向啥。”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建国一眼,起身道,“不早了,你们歇着吧,我回去了。”

建国送李大爷出门,院子里传来两人的低语,风吹过,带来几句模糊的话,像是李大爷在说“这孩子靠谱”,又像是建国在低声应“我会照顾好她”。

麦青走到窗边,看着建国送李大爷远去的背影。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个佝偻,一个挺拔,却都走得踏实。

过了会儿,建国回来了,手里拿着个东西,走到麦青面前,红着脸递过来:“给你的。”

是个用麦秆编的小玩意儿,一只展翅的小鸟,编得算不上精致,翅膀还有点歪,可麦青拿在手里,却觉得沉甸甸的。

“前几天看你总盯着天上的麻雀发呆,”建国挠着头,声音低得像蚊子哼,“我就学着编了一个,不好看……”

麦青没说话,只是把那只麦秆鸟握在手里。掌心的温度透过麦秆传过来,带着阳光和土地的味道。她忽然想起陈阳送她的那支钢笔,锃亮的金属外壳,写出来的字确实好看,可握在手里,总觉得冰凉。

“建国,”麦青抬起头,月光落在她眼里,亮得像淬了星子,“等麦子收了,咱们去扯块红布做被面吧。”

建国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圆圆的,像是没听清:“你说……啥?”

麦青看着他傻乎乎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把那只麦秆鸟塞进他手里:“我说,等试验田的麦子丰收了,咱们就把婚事办了。”

建国的脸“腾”地红透了,从脸颊一首红到耳根,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最后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喉咙里挤出个“嗯”字,像怕她反悔似的。

月光从窗棂漏进来,落在两人之间。麦青看着建国手足无措的样子,忽然觉得,这土坯房虽然简陋,却比任何高楼大厦都让人安心。

她想起母亲说过的话,“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以前她总觉得,要走出这片土地才算有出息;现在才明白,能守着这片土地,让它长出希望,才是真正的本事。

建国还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那只麦秆鸟,像是握着什么稀世珍宝。麦青走过去,轻轻碰了碰他包着布的脚:“明天我跟你去县城,给你买双新布鞋。”

建国这才回过神,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这鞋还能穿……”

麦青没理他,只是抬头看向窗外。月牙挂在天上,田野里的麦子在夜风里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应和着什么。

她知道,自己心里的那片土地,终于也迎来了属于它的丰收。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