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七十六章:麦浪里的秤星

小说: 青麦   作者:紫色蝴蝶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七十六章:麦浪里的秤星

割麦的日子定在芒种后第三天。

天刚蒙蒙亮,麦青就醒了。窗外的麻雀在老槐树上叽叽喳喳叫着,空气里飘着新麦的甜香,混着泥土的腥气,是她最熟悉的味道。她披衣下床,摸了摸炕头的镰刀,刃口在晨光里闪着亮——这把刀是建国前几天特意帮她磨的,说“新麦子秆硬,得用快刀”。

“醒了?”灶房传来母亲李秀莲的声音,“我熬了玉米粥,就着腌黄瓜吃。”

麦青走进灶房,看见母亲正往灶膛里添柴,晨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她鬓角的白发上,像落了层霜。这两年母亲的背更驼了,可脸上的笑却多了,尤其是看她试验田的时候,眼里总闪着光。

“娘,今天别去地里了,在家歇着。”麦青帮着摆碗筷,“我跟建国能忙过来。”

李秀莲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咋能歇着?你这试验田可是咱村的脸面,我得去给你们送水。”她往麦青碗里夹了根腌黄瓜,压低声音,“你爷凌晨就起来了,扛着锄头在村口转悠呢,说是‘看看谁家的麦子该割了’,我看啊,是想来看你的麦子。”

麦青心里一动,没说话,只是低头喝粥。玉米粥熬得稠稠的,带着柴火的焦香,是她从小喝到大的味道。

吃完饭往试验田走,刚到村口就撞见二婶王桂香。她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水壶和馒头,看见麦青,脸上堆起笑,比去年春天桃花开得还艳:“青丫头,这就去割麦啊?我让你二哥也去搭把手,他人笨,力气倒是有。”

麦青愣了一下。去年这时候,二婶还站在田埂上指桑骂槐,说她“读了大学还跟土坷垃较劲,早晚得赔光”,怎么突然转了性?

“二婶,不用麻烦……”

“麻烦啥?”王桂香抢过话头,热络地挽住她的胳膊,“你这试验田长出这么好的麦子,是咱麦家庄的荣耀!再说,我那果园还等着请你指点呢,这点忙算啥?”她凑近了些,声音压得低低的,“前几天我去镇上卖桃,人家说我那果子甜度不够,青丫头,你可得救救二婶的果园啊。”

麦青看着她眼角的细纹和手里磨出的茧子,心里那点隔阂忽然就散了。二婶是嘴碎,是爱占小便宜,可她也是个想把日子过好的庄稼人,就像地里的野草,看着扎人,根却实实在在往土里钻。

“等割完麦,我去你果园看看。”麦青笑了笑,“保证让你的桃子甜得能粘住牙。”

王桂香笑得眼睛眯成了缝,连声说“还是青丫头有本事”,拉着她的手往试验田走,那亲热劲儿,倒像是亲姐妹。

试验田边己经围了不少人。建国正指挥着几个年轻后生搭晾麦的架子,李大爷戴着老花镜,拿着个小本子,在田埂上写写画画,嘴里念叨着“株距三寸,穗长七寸,比普通品种多出两排麦粒”。最显眼的是祖父麦老栓,他背着双手站在田埂另一头,背挺得笔首,眼睛首勾勾盯着麦田,嘴角抿着,看不出表情,可手里的旱烟袋半天没往嘴里送——这是他心里有事时才有的样子。

“青丫头来了!”李大爷抬头看见她,高兴地挥挥手,“快来看,我测了十穗,平均每穗比普通麦子多12粒,按这个算,亩产最少能多三百斤!”

周围的村民们发出一阵惊叹。

“真能多三百斤?那可不是小数目!”

“我家那三亩地,要是也种这麦子,能多打九百斤,够吃大半年了!”

“青丫头,你这麦子种是从哪儿弄的?明年我也想种!”

麦青走到田埂上,看着眼前的麦田。金黄的麦穗沉得弯了腰,风一吹,像波浪似的滚过去,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跟她打招呼。这十亩地,是去年冬天她一镐一镐刨出来的荒田,当时地里全是石头和杂草,连村支书都劝她“别白费力气”,说这地“种啥啥不成”。

她蹲下身,轻轻握住一穗麦子,指尖触到的麦粒,硬邦邦的,带着阳光的温度。为了这穗麦子,她熬过多少夜?光是测土壤酸碱度就做了三十多次试验,光是选种就跑了三趟地区农科所,光是说服村民“少用化肥多用农家肥”就磨破了嘴皮……

“开始割吧。”麦青站起身,举起镰刀,“让大家看看,咱这地,到底能不能长出好麦子!”

“好!”建国第一个响应,举起镰刀冲进麦田,“嚓嚓”几声,麦秆应声而倒,动作又快又稳。几个年轻后生也跟着冲进去,镰刀挥舞着,金黄的麦秆在他们身后堆成了小山。

李大爷提着个小秤跟在后面,每割完一垄就称一称,然后在本子上记下来,嘴里不停地报数:“第一垄,三十五斤!”“第二垄,三十七斤!”“比旁边老麦家的地,一垄多了八斤半!”

围观的村民们越聚越多,一开始只是站着看,后来有人忍不住了,撸起袖子就往地里冲。

“青丫头,我来帮你割!”

“我家有马车,等会儿帮你拉麦!”

“我家有打麦机,下午就推过来!”

麦青看着涌进麦田的乡亲们,眼眶有点热。作者“紫色蝴蝶兰”推荐阅读《青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去年她刚回来时,这些人里,有多少人在背后说她“疯了”?有多少人等着看她“赔得哭爹喊娘”?可现在,他们眼里的期待和信任,比任何赞美都让她踏实。

“青丫头,你看谁来了?”建国突然在麦田里喊她。

麦青抬头,看见祖父麦老栓不知啥时候走进了麦田。他没割麦,只是蹲在地里,伸出枯瘦的手,轻轻抚摸着麦穗,像在摸刚出生的娃娃。阳光落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映出他眼里的光,是麦青从没见过的亮。

“爷……”麦青走过去,心里有点紧张。

麦老栓没看她,只是喃喃地说:“这麦子,穗子比往年沉……”他抓起一把麦粒,放在手心搓了搓,吹掉麦壳,露出的白粒,放进嘴里嚼了嚼,“甜的,是新麦的甜味。”

他嚼着麦粒,慢慢站起身,看着眼前翻滚的麦浪,又看了看忙得热火朝天的村民,最后把目光落在麦青身上。他的嘴唇动了动,像是想说啥,可最终只是从怀里掏出个东西,塞到她手里,转身就往田埂外走,脚步有点快,背却挺得笔首。

麦青摊开手,看见是个用红绳系着的小布袋,里面装着些干麦粒,沉甸甸的。她认得这个布袋——是她小时候,祖父装麦种用的,说是“留着最好的种子,才能长出最好的麦子”。

“你爷啊,”李大爷不知啥时候走到她身边,笑着说,“昨天就去供销社买了新的麦种袋,说‘等青丫头的麦子收了,得留最好的做种子’。”

麦青捏着那个小布袋,突然想起小时候。那时候她总跟着祖父去地里,他在前头犁地,她在后头捡麦穗,他从不跟她说话,可总会把最大的麦穗偷偷留在她能捡到的地方。原来他不是不爱她,只是那时候的他,被“重男轻女”的老规矩捆着,不知道该怎么疼一个想读书的孙女。

“青丫头!”王桂香突然在田埂上喊,“快来看李大爷的秤!这一垄地割了西十二斤,比普通麦子多了快十斤!”

麦青走过去,看见李大爷正把秤杆高高举起,秤砣压得秤杆弯了腰,周围的村民们发出一阵欢呼。

“我的娘哎,这要是种上十亩,能多收多少啊!”

“青丫头,你这技术可得教教我们啊!”

“就是,咱也成立个合作社,跟着青丫头干!”

“成立合作社”这三个字一出,人群突然安静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都闪着光,可谁也没再说话——前几年村里试过搞合作社,结果因为分粮不均闹得鸡飞狗跳,最后散了,谁心里都有点疙瘩。

麦青看着大家的表情,心里明白。她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我知道大家在想啥。要是信得过我麦青,咱们就成立‘青麦种植合作社’,统一育种,统一施肥,统一销售,赚了钱按劳分配,亏了钱我麦青一个人担着!”

“我信!”建国第一个举手,“我那农资店的种子化肥,全按成本价给合作社!”

“我也信!”李大爷推了推老花镜,“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帮你们跑政策,写报告!”

“我也加入!”一个瘸腿的中年男人站出来,他是前几年外出打工摔伤了腿的麦老五,“我家有两亩地,虽然少,可我有力气!”

“我也加入!”

“算我一个!”

村民们像是被点燃了,一个个举手响应,声音越来越大,惊飞了树上的麻雀。王桂香挤到前面,笑得满脸通红:“青丫头,我那三亩果园也算上!你说咋弄就咋弄,我全听你的!”

麦青看着眼前的人群,看着他们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看着他们粗糙的手,看着他们眼里的光,突然觉得鼻子发酸。她想起去年冬天,她一个人在荒田里刨石头,冻得手裂了口子,血滴在土里,当时她就想,要是能让这片土地重新活过来,要是能让乡亲们不再背井离乡去打工,就算再苦再累,也值了。

“好!”麦青举起手里的镰刀,指向翻滚的麦浪,“从今天起,咱们就一起干!让这土地长出金子来,让咱麦家庄的日子,比新麦还甜!”

“好!”

欢呼声在麦田里回荡,惊得远处的野鸡扑棱棱飞起,在湛蓝的天上划出一道弧线。麦青站在田埂上,看着金黄的麦浪,看着忙碌的乡亲们,看着不远处偷偷回头望的祖父,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株麦子,扎在这片土地里,根越扎越深,叶越长越绿。

日头升到头顶时,第一车麦子被运到了场院。建国赶着马车,麦青坐在车辕上,手里捏着那个装着麦种的小布袋,风拂过她的头发,带着新麦的甜香。她抬头看向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升起,在蓝天下散开,像一幅画。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扬场、晾晒、选种、育种,还有合作社的章程要定,还有乡亲们的疑虑要解,还有很多很多事要做。可她不怕,因为她不是一个人——身后有信任她的乡亲,有支持她的家人,有这片永远不会亏待她的土地。

马车碾过田埂,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在唱一首古老的歌。麦青低头,看见车轮卷起的尘土里,有几粒被带起的麦粒,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撒下的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