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悠站在学堂门口,脑海还萦绕着昨夜那个神秘身影的疑问,手中握着那把写有“格物致知”的折扇。晨光洒在她脸上,照得她微微眯起眼。远处传来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小姐,有位儒学先生送来一封挑战书。”小丫鬟递上一封用火漆封好的信函。
宁悠接过一看,果然署名是京城几位德高望重的传统学者。信中言辞傲慢,首接提出要在三日后于国子监公开辩论,主题为“圣贤之道与奇技淫巧之争”,并限定时间地点,不容更改。
她挑眉一笑:“来得正好。”
景逸听到消息后,皱眉道:“这些老顽固,一向看不惯你的教学方式,这次怕是要借机打压你。”
宁悠却一脸轻松:“打压?他们越急着打我,说明我越动了他们的奶酪。这不是坏事。”
景逸看着她,眼神里带着几分无奈和欣赏:“你想怎么应对?”
“先礼后兵。”宁悠摊开信纸,“他们想辩论,那就辩个痛快。”
接下来的三天,学堂内忙碌异常。
学生们被分成几组,分别负责整理算术、地理、物理等现代知识资料,同时还要查阅古籍,找出与之对应的典故或理论作为对照。
景逸亲自帮忙联系了几位曾在朝堂上与老儒派交锋的大臣,了解他们的辩论风格和常用话术。他还提醒宁悠:“别太激进,别让对方抓住把柄说你离经叛道。”
宁悠点头:“我不会正面否定传统,但我会让他们明白,时代变了。”
柳文远也主动前来帮忙,他虽出身儒门,却对宁悠的理念产生了兴趣。他翻阅宁悠准备的讲义,越看越惊讶:“这些内容……其实并不违背圣人之意,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
宁悠笑:“所以我要让他们看到,真正的学问,不是死守旧规,而是能解决现实问题。”
辩论当天,国子监内外人头攒动,不少百姓听说有个女子要和一群老儒辩论,纷纷赶来围观。
宁悠一身素色长裙,站在台上,目光沉稳地扫过对面坐着的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他们个个神情倨傲,仿佛己经胜券在握。
主辩者是一位姓赵的老儒生,他率先开口,语气严厉:“尔等所教之‘现代学问’,不过是些雕虫小技,妄图以奇技淫巧蛊惑人心,实乃败坏纲常之举!”
宁悠微微一笑:“赵先生此言差矣。所谓奇技淫巧,是指华而不实、无益民生之物。可若真有用处,是否该另当别论?”
赵老冷哼一声:“你说有用,那便举个例子。”
“好啊。”宁悠从怀中取出一张图纸,“这是根据地形测绘制作的水利图。去年南郡水患频发,正是依靠这样的地图,才找到决堤源头,及时修缮堤坝,救下数十万百姓性命。”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低声议论。
另一位老儒生摇头:“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圣贤之书才是立身之本。”
宁悠点头:“我从未否认西书五经的价值。但我想问一句,一个只会背诵《春秋》却不懂如何计算田亩产量的学子,能在饥荒时帮到百姓吗?”
全场一时沉默。
她继续道:“我不是要取代传统教育,而是希望孩子们能掌握更多实用的知识。你们口中的‘圣贤之道’,难道不也是为了治国安民?”
赵老脸色微变,但仍强撑:“那你又如何解释《论语》中的‘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是指不拘泥于一技一艺,而非拒绝学习技能。”宁悠从容答道,“如果连工具都不会使用,谈何治理国家?”
她顿了顿,抬手指向台下一位年轻士子:“那位公子,你觉得,如果让你去边关领兵,你会更愿意带一部《孙子兵法》,还是多带一些粮草、兵器、地图?”
那士子愣住,迟疑片刻,低声道:“自然是都要。”
“没错。”宁悠微笑,“缺一不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人既能懂道理,也能做事。”
赵老等人面色复杂,显然没想到这个年轻女子竟有如此缜密的逻辑和清晰的表达。
这时,台下忽然有人站起身,大声说道:“我是永昌侯府的家仆,我家少爷昨日听了学堂的课,回来就跟我说,原来咱们院子里那口井的位置,可以换个方向,出水量会大三成!”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
又有几个家长站起来附和:“我儿子昨天回家,竟然能算清楚家里今年收了多少粮食,亏了多少银钱!”
“我们家孩子现在知道怎么画地图了,还能帮我记账!”
宁悠笑着拱手:“谢谢各位支持。我只是想告诉孩子们——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供奉的。”
赵老等人面面相觑,再也没了先前的气势。
几天后,学堂门口又挂上了新的横幅: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观摩交流”
宁悠站在门前,看着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人群,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柳文远走到她身边,轻声道:“你知道吗?昨晚赵老召集弟子训话,说今后要重新审视教学内容。”
宁悠眨眨眼:“看来,我的战场不止是讲堂。”
她转身走进学堂,阳光洒在她肩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晕。
屋檐下,一只飞鸟掠过,翅膀拍打的声音清脆而有力。
穿越之我在古代当军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穿越之我在古代当军师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SSV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