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4章 大雪备春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雪的厚雪没到脚踝,望塬己经站在合作社的场院里,深蓝色中山装外罩着件黑棉袄,领口的纽扣系得紧紧的,呼出的白气在胡须上凝成霜花。他手里攥着把枣木的播种器,器身上的刻度被得发亮,正往雪地上的画格里点播着绿豆,动作匀得像在棋盘上落子。“老辈人说,大雪练手,开春不抖,” 他往格子里盖着细沙,沙粒在白雪上像撒了把碎银,“这是练播种的准头,每穴三粒,间距五寸,差一分苗就长不齐,当年我爹用这法子练了一冬,开春播种比谁都快,一亩地能多下二十棵苗。”

周静文提着藤篮从合作社屋里走来,蓝布衫外裹着件厚棉袍,手里的铜炉冒着热气,是刚烧好的炭火。竹篮里的红薯干用粗瓷碗装着,碗上盖着块蓝布,是她晒了半个月的。她往场院边的石碾上摆着碗筷,银镯子在碗沿上磕出 “叮当” 的响:“我煮了些核桃粥,” 她用炉火把望塬的手焐热,“大雪吃核桃,开春力气足,去年你练播种冻得手肿,今年我给你带了冻疮膏。”

望川举着相机在场院里移动,黑色冲锋衣的帽子上积着层雪,镜头里的望塬正用拇指和食指量着间距,指节弯曲的角度像把精准的尺子。“爹练播种总闭着左眼,” 他对着镜头呵气取暖,手指在屏幕上放大画面,“说这样能准到半分,比虎子的播种机模拟器还讲究 —— 那边的培训室里,虎子正用电脑演示播种轨迹,屏幕上的绿色光点排列得像列队的士兵。”

念禾穿着红色的小棉靴踩在雪地里,手里举着个贝壳做的小勺子,正往望塬画的格子里撒着小米,米粒在雪地上像串金色的星。他的棉手套里塞满了雪,却笑得露出豁牙,小脸蛋凑近望塬的耳朵:“爷爷爷爷,我撒的小米明年能长出小树苗吗?” 望塬往他勺子里放了三粒绿豆:“这是‘练习豆’,得像给小鸡喂食,不多不少正好,当年我像你这么大,你奶奶总让我用小米练,说能沾沾灵巧气。”

赵强扛着捆玉米芯走进场院,军绿色棉裤的裤脚绑着绳子,雪从裤管里灌进去,冻成了冰碴。“望塬哥,这玉米芯晒得透,” 他往火盆里添着燃料,火苗 “腾” 地窜起半尺高,“能烧到后半夜,虎子说今晚要教大家调试新播种机,这二十台机器都得练熟了,开春才好用。” 他突然压低声音,“虎子带回来的甜糯玉米种子到了,望梅姐正让张婶她们分类,说怕混了品种。”

虎子蹲在培训室的桌子旁,橘红色棉服的袖口沾着些种子,手里的种子纯度检测仪正对着粒甜糯玉米种,屏幕上的 “纯度 98%” 字样闪着绿光。“望塬爷,这种子质量顶尖,” 他往望梅手里递着检测报告,纸页上的种子剖面图能看见的胚乳,“比普通种子发芽率高 10%,我测了最适发芽温度,18℃正好,育苗箱得调到这个数。” 他从箱子里掏出包种子,“您看这包衣剂,能防地下害虫,比您老的草木灰拌种省事。”

望梅站在培训室的黑板前,湖蓝色羽绒服的袖口沾着些粉笔灰,手里的粉笔在 “甜糯玉米种植要点” 上飞快地写着。她的手指在 “育苗、移栽、施肥” 几个字上点了点,眉头渐渐舒展:“张婶带几个人去把种子分袋,” 她突然扬声喊,声音里带着股清亮,“小李跟虎子去调试播种机,确保每台的下种量都精准!”

王婶坐在火盆边挑选种子,深蓝色头巾的绒球上沾着些种子皮,手里的筛子在玉米粒间晃动,把瘪粒全筛了出去。“这选种得‘三看’,” 她往好种子堆里放着粒的玉米,“看色泽,捏硬度,咬胚乳,当年我男人选种,能从一麻袋里挑出半袋好的,种出来的苗比谁都壮。” 周静文往她手里塞了把红薯干:“您老歇会儿,选了一上午了,眼睛都花了,别累着。”

日头爬到头顶时,望塬把枣木播种器靠在石碾边,深蓝色中山装的前襟沾着些雪沫,像落了些白色的星。他蹲在火盆旁喝核桃粥,粗瓷碗里的核桃煮得软烂,香甜的味道在嘴里弥漫。“这播种机是比手播快,” 他望着虎子调试的机器,粥碗在手里转了个圈,“可这准头还是得靠手练,机器坏了还能靠人,当年你爷爷总说,手艺在身,啥时候都饿不着。”

周静文往他碗里添了些核桃:“快吃点,下午还得去培训室帮忙,” 她往望塬手里塞了块红薯干,“望梅说虎子要讲新种子的特性,您老去了能补充补充老经验。” 望塬的牙齿在红薯干上 “咯吱” 响:“我不是不信新种子,可这地的脾气,还得老法子伺候,当年你爹试种新麦子,还是按老规矩深耕,收成比谁都好。”

望川的相机镜头扫过忙碌的场院和培训室,望塬的播种器在雪地上划出整齐的格子;虎子的播种机在培训室里 “哒哒” 地运转;望梅的身影在黑板前晃动,像个认真的老师。这些画面在镜头里流淌,像首关于大雪的诗,充满了冬日里的生机。

下午的日头稍微偏西,望塬走进培训室,手里拿着本泛黄的种子图谱,往虎子身边凑了凑:“这甜糯玉米的种法,跟老玉米有啥不一样?” 他的手指在图谱上的甜糯玉米穗上点了点,眼神里带着好奇。虎子往他手里递着份资料:“这品种喜温,得比普通玉米晚播五天,” 他指着上面的曲线图,“但灌浆期短,能提前十天收获,正好赶在高价期。”

念禾的小手里己经攥满了种子,他举着种子往分袋的张婶那边跑,红色的身影在雪地里像团跳动的火焰。“张奶奶张奶奶,我捡的种子都是圆滚滚的,能种出甜玉米吗?” 他的种子撒了一路,却笑得格外开心。张婶往他兜里塞了颗糖:“当然能,念禾捡的种子,准能长出最甜的玉米,比蜜还甜。”

傍晚的霞光给雪地镀上了层金红,望塬站在培训室的播种机旁,看着虎子调试好的机器,下种口的绿豆粒均匀落下,像串跳动的绿珠。他往望梅手里递着枣木播种器:“这机器算调试好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股踏实,“明早再练练手,开春准能顺顺当当。” 望梅的眼睛亮了,往他手里塞了杯热豆浆:“您老歇着吧,剩下的我们来弄,今天您都练了一百多个格子了。”

虎子把检测设备装进箱子,橘红色的身影在暮色里像块燃烧的炭。他往望塬手里塞了份种子发芽预测表:“这是甜糯玉米的发芽率测试,三天就能出芽,” 他指着上面的图表,“按这数据,明年的出苗率能到 95%,比普通玉米高 5 个百分点。” 望塬的手在表上拍了拍:“不是说机器不好,是种地得人机结合,就像人要吃饭,也得喝水,缺一不可。”

望川整理相机时,发现最后一张照片是望塬和虎子站在播种机旁的背影,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望塬手里的枣木播种器和虎子的检测仪放在一起,像对配合默契的伙伴。他突然明白,准备春种既需要传统的技艺,也需要现代的设备,两者结合才能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雪的夜晚,寒风呼啸着掠过场院,雪粒打在窗户上 “沙沙” 作响。望塬坐在炕头翻着种子图谱,周静文在灯下缝补他的棉裤。“我把每种种子的特性都记下来了,” 他往炕桌对面推了推本子,“甜糯玉米得多浇水,不能用太多氮肥。” 周静文往他手里塞了个暖水袋:“虎子说明年有自动灌溉系统,不用您老操心。” 望塬的手指在图谱上重重一点:“机器也得人看着,不然它知道哪棵苗渴了?”

念禾躺在炕尾睡着了,怀里抱着个画满种子的本子,上面的种子发了芽,长成了高高的玉米,旁边站着练播种的爷爷和拿检测仪的虎子,像两个神奇的魔术师。望川给他掖好被角,心里想着,这田野里的故事,在冬日的积蓄中继续书写着。

夜色渐深,月光洒在白茫茫的场院上,雪地里的格子在月光下像块巨大的棋盘。望塬站在窗前望着场院,心里像揣着块沉甸甸的希望 —— 他知道,只要种子选得好,技艺练得熟,来年的玉米定能长得茁壮。这大雪的寒冷带来的不只是沉寂,还有庄稼人备耕的热情,让老经验的根扎得更深,让新技术的叶长得更茂,共同等待着这片土地下一个春天的耕耘。

每时每刻都很好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