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2章 谷雨促灌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章节无错乱精修!
 

谷雨的雨丝像牛毛,刚过卯时就把玉米叶洗得发亮,望塬己经钻进玉米地深处,深蓝色中山装的肩头沾着些水珠,是被叶尖的雨水打湿的。他手里攥着根竹制的探棒,棒头被得光滑,正往玉米穗的中部探去,动作轻得像在触摸婴儿的皮肤。“老辈人说,谷雨灌浆,粒重穗满,” 他拔出探棒,上面沾着些乳白色的浆汁,在雨丝里泛着光,“这时候的玉米得‘喝饱水’,浆汁稠得像炼乳才好,去年那片缺水的,籽粒瘪得能当哨子吹,半亩地收的还不够喂猪。”

周静文提着藤篮从田埂挪过来,蓝布衫的袖口卷到肘部,露出的小臂沾着些泥点。竹篮里的荠菜饼用荷叶包着,清香混着雨水的湿气在田埂上弥漫。她往地头的老榆树下摆着粗瓷碗,银镯子在碗沿上磕出 “叮当” 的响:“我熬了些薏米粥,” 她用帕子擦着望塬脸上的雨水,“谷雨吃荠菜,祛湿又补钙,去年你守灌浆期淋了雨,犯了风湿,今年我给你带了膏药。”

望川举着相机在玉米行间艰难移动,黑色冲锋衣的帽檐压得很低,镜头上的雨珠像蒙了层水晶。他的镜头对准望塬探穗的动作,竹棒在穗间轻轻搅动,浆汁顺着棒身缓缓流下,在雨水中拉出细长的丝。“爹看灌浆总凭‘三感’,” 他对着镜头喘气,手指在屏幕上擦去雾汽,“摸穗的硬度,看浆的稠度,捏粒的度,比虎子的淀粉测定仪还准 —— 那边的检测台上,虎子正用针管抽取浆汁,玻璃管里的浆液挂壁黏稠,像杯未搅匀的牛奶。”

念禾穿着红色的小雨衣蹲在垄沟边,手里举着个透明的小瓶子,瓶里装着他刚才跟着望塬探穗时收集的浆汁,像瓶天然的胶水。他的雨靴在泥里踩出小小的坑,鞋帮上沾着些玉米须,小脸蛋凑近玉米穗喊:“棒子棒子快快胖,长得像个大炮弹!” 望塬往他瓶子里添了点新抽的浆汁:“别晃,这浆得慢慢凝,当年我像你这么大,你奶奶总把凝好的浆给我当零食,说比糖还甜。”

赵强驾驶着辆喷灌车在田埂上行驶,军绿色工装的裤脚绑着防水布,车后的喷头喷出细密的雨幕,“哗哗” 的水声里带着股泥土的腥气。“望塬哥,这灌水量调的正好,” 他从驾驶座探出头喊,军靴在踏板上磕出闷响,“每亩五十方,正好能浸透到根系,比人工浇水匀十倍,这百亩地三个小时就能浇完,就是边角的还得您老用瓢补。” 他突然压低声音,“东边的玉米灌浆慢,浆汁稀,望梅姐正让虎子测糖度,说怕是缺钾肥,得赶紧补。”

虎子蹲在灌浆检测台前,橘红色反光背心外罩着件雨衣,手里的糖度计正对着刚抽取的浆汁,屏幕上的 “12%” 字样闪着黄光。“望塬爷,这糖度有点低,” 他往望梅手里递着检测报告,纸页上的浆汁显微照片能看见明显的淀粉颗粒,“得追施钾肥,我算了用量,每亩二十斤硫酸钾,三天就能见效,浆汁稠度能提高三成。” 他从箱里掏出个硬度计,“您看这穗轴硬度,有点软,得喷些叶面肥加固。”

望梅站在田头的灌溉规划图前,湖蓝色夹克衫的口袋里别着支记号笔,笔尖在 “己灌溉区”“待施肥区” 的圆圈上重重划过。她的眉头随着雨丝轻轻跳动 —— 谷雨的雨水虽好,但分布不均,得精准补水补肥。“张婶带几个人去准备钾肥,” 她突然扬声喊,声音被雨声滤得有些闷,“小李跟虎子去调试施肥机,重点给东边的地块补肥!”

王婶坐在老榆树下编肥勺,深蓝色头巾的绒球沾着些草屑,手里的柳条在她膝间翻飞,很快就编出个带长柄的勺子,是给望塬补肥用的。“这勺得留着七孔,” 她往勺底钻着小孔,“撒肥时匀,还不浪费,当年我男人追肥,总用我编的勺,说比铁勺强,肥粒撒得像星星,玉米吃着匀。” 周静文往她手里塞了块荠菜饼:“您老歇会儿,手都被柳条扎出血了,快擦擦药水。”

日头爬到头顶时,雨渐渐停了,望塬把竹探棒靠在田埂上,深蓝色中山装的前襟能拧出半碗水。他蹲在树荫下喝薏米粥,粗瓷碗里的粥冒着热气,驱散了身上的寒意。“这喷灌车是比瓢浇得匀,” 他望着赵强的背影,粥碗在手里转了个圈,“可这肥还得靠人撒,离根太近烧苗,太远又没用,当年你爹总说,施肥就像喂孩子,得把饭递到嘴边,还不能烫着。”

周静文往他碗里添了些荠菜:“快吃点饼,下午还得去东边补肥,” 她往望塬手里塞了个热水袋,“望梅说那边的钾肥得赶紧撒,您老的老法子撒得匀,虎子的施肥机配合着用。” 望塬的牙齿在荠菜饼上 “咯吱” 响:“我不是不用机器,可这地的脾气我摸了一辈子,哪块喜肥,哪块耐瘦,闭着眼都知道,当年你爷爷抓把土闻闻,就知道该施啥肥,比化验单准。”

每时每刻都很好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望川的相机镜头扫过的田野,望塬的手在玉米穗间起落,竹探棒探得又轻又准;赵强的喷灌车在另一边作业,雨幕在阳光下架起彩虹;望梅的湖蓝色身影在肥料堆旁晃动,指挥着大家分装钾肥,像朵在雨后绽放的花。这些画面在镜头里流淌,像首关于谷雨的歌,充满了生长的喜悦。

下午的日头从云缝里钻出来,望塬拎着王婶编的七孔勺走进东边的地块,每走两步就停下来,往玉米根旁的垄沟里撒着钾肥,白色的颗粒在湿土上像撒了把盐。“这撒肥得‘环根撒’,” 他往望梅手里比划着圆圈,“离根五寸远,围成圈,当年我爹总说,这样肥效慢慢渗,不烧根还持久,就像给庄稼搭个营养餐台。”

虎子的糖度计显示补过钾肥的玉米浆汁稠度提升了,他往望塬手里递着数据:“这用量正好,” 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糖度从 12% 升到 15% 了,再喷两天叶面肥,穗轴硬度就能达标。” 望塬往玉米穗上套了个透气的纸袋,褐色的纸袋在风里轻轻晃:“这是‘防鸟袋’,老辈人传的法子,比你那驱鸟器管用,还能防雨水冲刷浆汁。”

念禾的小瓶子己经装满了稠厚的浆汁,他举着瓶子往望塬这边跑,红色的身影在绿色的玉米地里像团跳动的火焰。“爷爷爷爷,我收集的浆汁能做成糖吗?” 他的瓶子没盖紧,浆汁洒了些在衣服上,却笑得格外开心。望塬往他兜里塞了颗糖:“等玉米成熟了,爷爷给你熬浆糖,比这瓶里的甜十倍,比超市买的还香。”

傍晚的霞光给玉米地镀上了层金红,望塬站在田埂上,看着灌浆的玉米穗在晚风里轻轻摇晃,像挂了满田的小灯笼。他往望梅手里递着七孔勺:“这浆算灌得差不多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股踏实,“明早再测测糖度,就等着籽粒硬化了。” 望梅往他手里塞了瓶热水:“您老歇着吧,剩下的我们来弄,今天您都撒了三十斤钾肥了。”

虎子把检测设备装进防水箱,橘红色的身影在暮色里像块燃烧的炭。他往望塬手里塞了份灌浆预测报告:“按这进度,再有二十天就能籽粒硬化,” 他指着表上的曲线,“您老套袋的玉米,浆汁损失率比没套的低 8%,这法子明年得推广。” 望塬的手在报告上拍了拍:“不是老法子厉害,是你测的准,望梅安排得细,种地就像过日子,得精打细算,才能有好收成。”

望川整理相机时,发现最后一张照片是望塬和虎子站在玉米地边的背影,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望塬手里的七孔勺和虎子的检测仪放在一起,像对配合默契的老伙计。他突然明白,玉米灌浆期的管理,既需要传统的经验来把握火候,也需要现代的科技来精准调控,两者结合才能让玉米粒长得瓷实。

谷雨的夜晚,田野里的虫鸣伴着蛙声,格外热闹。望塬坐在炕头抽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着他脸上的皱纹,像被雨水冲刷的沟壑。周静文端来碗姜汤,粗瓷碗上的热气混着烟圈,在屋里缠成淡淡的雾。

“明儿得去看看西边的玉米,” 望塬往烟锅里添着烟丝,“那边的土壤保水性差,怕浆汁不够稠。” 周静文往他碗里放了勺红糖:“让虎子他们多盯着,您老这腰经不起折腾,明天歇一天吧。” 望塬的烟袋锅在炕沿上磕了磕:“种地哪能歇,当年你爹在灌浆期,天不亮就下地,说多瞅一眼,心里就踏实一分,这玉米就像自家的娃,得时时刻刻操心。”

念禾躺在炕尾睡着了,怀里抱着个画满玉米穗的本子,上面的玉米穗个个,籽粒圆润,旁边站着探穗的爷爷和拿检测仪的虎子,像两个神奇的魔法师。望川给他掖好被角,心里想着,这田野里的故事,在灌浆的中继续书写着,充满了丰收的希望。

夜色渐深,月光洒在玉米地的防鸟袋上,像给玉米穗盖了层薄纱。望塬站在窗前望着田野,心里像揣着块沉甸甸的希望 —— 他知道,只要精心管护,这些灌浆的玉米,定能长成优质的粮食,迎来又一个丰收的秋天。这谷雨的滋润带来的不只是浆汁的,还有庄稼人对丰收的期盼,让老经验的根扎得更深,让新技术的叶长得更茂,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丰硕成果。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