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机器轰鸣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明的雨丝裹着暖意,打湿了稻米加工厂的脚手架。望塬站在地基旁,看着工人往钢筋骨架上浇筑混凝土,蓝卡其布褂子的肩头沾着泥点,是刚才帮忙扶模板蹭上的。他的手掌在钢筋上按了按,冰凉的金属带着雨水的潮气,却让他心里踏实得像攥着块老石头。

“哥,钢筋间距都按图纸来的。” 虎子戴着顶黄色安全帽,蓝色工装服外面套了件雨衣,头发被雨水淋得贴在额头上,像层深色的薄膜。他手里拿着个卷尺,时不时往钢筋上比划,“这机器基础得扎实,不然以后震动大了容易裂。”

望塬点点头,目光扫过工地。赵强正指挥着拖拉机卸水泥,军绿色棉袄的下摆掖在腰里,露出里面的红毛衣,被雨水淋得沉甸甸的。他的嗓门比雨声还亮,指挥的手势像在打拍子,惹得工人们都笑起来,雨衣下的肩膀跟着抖动。

周静文提着竹篮站在工棚下,米色羽绒服换成了件浅灰色的冲锋衣,是望川从省城捎来的,帽子上的抽绳系成个漂亮的结。她把篮子里的红糖馒头分给工人,银镯子在雨雾中闪着光:“刚出锅的,趁热吃,垫垫肚子。”

念禾举着把小雨伞跑来,蓝色校服的裤脚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沾着泥点,像刚从田里摸过泥鳅。“爹,望川叔叔说教授来了!” 他的伞歪在肩上,雨水顺着伞骨往下淌,在脖子里汇成小溪,“就在实验室等着呢!”

望塬跟着儿子往实验室走,雨靴踩在泥路上,发出咕叽咕叽的响声。路过合作社的谷仓时,看见望梅带着学生们在写生,红色羽绒服的帽子戴在头上,像朵移动的花苞。孩子们的画板上,加工厂的脚手架和远处的稻田连在一起,像幅正在生长的画。

“望梅老师,这机器真能把稻米变成雪花吗?” 丫蛋举着画笔,鼻尖几乎碰到画板,羊角辫上的水珠滴在 “雪花粉” 三个字上,晕开小小的墨团。她的画里,机器的出料口飘着白色的粉末,像冬天的雪落在金黄的稻穗上。

望梅笑着擦掉她鼻尖的颜料:“那是精磨的米粉,比雪花还细呢。” 她的手指点着画板上的谷仓,“等加工厂建好了,让你爹带你来参观,亲眼看看稻米怎么变成米粉的。” 丫蛋的爹是合作社的成员,种着两亩有机稻田,去年挣的钱够给家里添台彩电了。

实验室里,望川正和教授讨论加工工艺。教授穿着件深灰色的风衣,头发花白得像落了场雪,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惊人。他指着墙上的流程图,手指在 “低温研磨” 几个字上停顿:“这个环节是关键,能最大程度保留稻米的营养成分。”

望塬推门进来时,带起阵雨雾。教授转过身,握住他的手,掌心温热干燥,不像他满是老茧的手。“望塬同志,你们的有机稻米品质极佳,加工环节可不能掉以轻心。” 老人的声音里带着南方口音,像春雨落在青石板上,“我带了台小型检测仪,能实时监控米粉的营养指标。”

望川赶紧接过检测仪,金色的钢笔从西装口袋滑出来,在实验台上滚了半圈。“教授放心,我们按您说的,采购了最先进的低温研磨设备。” 他的手指在仪器上按得飞快,屏幕上跳出串绿色的数字,“这是昨天测的样品,各项指标都达标。”

望塬看着那些跳动的数字,像看天上的星星。他不懂什么营养指标,只知道这机器磨出的米粉,蒸出来的馒头比普通面粉更香甜,熬出的粥能结层米油,像母亲当年用新米熬的那样。

雨停时,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给加工厂的脚手架镀上层金边。望塬站在工棚下抽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着他眼角的皱纹。周静文走过来,把块干净的帕子递给他,冲锋衣的拉链拉到顶,只露出双含笑的眼睛:“念禾的作业里写,长大了要当稻米研究员,比望川叔叔还厉害。”

望塬的嘴角咧开个笑,露出两排白牙。他想起儿子趴在谷仓门口看稻米的样子,小手扒着麻袋,眼睛瞪得溜圆,像只好奇的小田鼠。“随他折腾,只要不忘本就行。” 他的手指夹着烟袋锅,往地上磕了磕,“咱祖祖辈辈种稻子,根就在这黄土地里。”

麦收时节,加工厂的主体结构封顶了。望塬站在楼顶,望着河谷地翻滚的麦浪,像片金色的海洋。虎子正在调试刚安装的传送带,蓝色工装服上沾着机油,头发里卡着片麦壳,像别了枚勋章。“哥,这传送带能自动分筛,坏粒、瘪粒都能挑出来。” 他的声音里带着得意,手里的扳手转得飞快。

赵强扛着袋新收的麦子走来,军绿色棉袄换成了件单褂子,脊梁上的汗珠像撒了层碎钻。“望塬,这新麦磨成粉,肯定比陈麦香。” 他把麻袋往传送带上放,麦粒滚落的声音像下雨,“俺家那口子说,要用这新麦粉蒸两笼大馒头,给工人们庆功。”

望川带着教授在车间里检查设备,西装的袖口挽着,露出的手腕上戴着块手表,是获奖时发的。教授的手指在研磨机上轻轻敲着,发出清脆的响声:“这设备的精度不错,能磨出达到出口标准的米粉。” 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出口流程图上,“下一步要申请国际认证,我己经联系了检测机构。”

望塬的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首跳。他想起第一次去县城卖粮的情景,攥着钱袋的手心全是汗,生怕别人压价。现在他们的稻米不仅能进省城超市,还要漂洋过海,这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加工厂试生产那天,合作社的乡亲们都来了。念禾举着块 “开机大吉” 的红绸布,站在最前面,蓝色校服的领口系着条新红领巾,是望梅给他系的,打得像朵小小的稻穗。周静文站在他身边,浅灰色冲锋衣换成了件红色的连衣裙,是望塬特意给她买的,领口的珍珠项链在阳光下闪着光。

望塬按下启动按钮的瞬间,机器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抖。米粒从料斗里滚落,经过清洗、研磨、筛选,最后变成雪白的米粉从出料口涌出,像条奔腾的小溪。人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王二楞拄着拐杖往前凑,古铜色的脸上满是惊奇,拐杖在地上点得咚咚响:“这玩意儿真神!比石碾子快十倍!”

赵强的媳妇带着几个妇女在包装车间忙碌,红色围裙上沾着些面粉,像落了层霜。她们把米粉装进印着 “河谷雪” 字样的包装袋,动作麻利得像在摘棉花。“这名字是望川起的,说咱的米粉白得像雪。” 她举着袋包装好的米粉,脸上的笑容比包装袋还鲜艳。

望梅带着学生们参观生产线,红色羽绒服换成了件浅蓝色的衬衫,胸前的校徽在机器的反光中闪着亮。孩子们趴在观察窗上,看着米粒变成米粉的过程,眼睛瞪得溜圆,像发现了新大陆。“以后这就是我们的实践课堂。” 望梅的声音里满是骄傲,“让孩子们知道,粮食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这么多工序。”

试生产的第一批米粉被送到县城超市,当天就卖断了货。望塬和望川去超市时,看见货架前排着长队,人们手里拿着 “河谷雪” 的包装袋,议论着这米粉有多细腻。个戴眼镜的阿姨说:“用这米粉蒸的馒头,我家孩子能多吃两个。”

望川的眼睛了,他掏出相机,对着排队的人群按下快门。“哥,咱做到了。”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金色的钢笔在口袋里硌着他的腿,“咱的稻子,真的被人认可了。”

望塬拍着他的肩膀,说不出话。超市的玻璃窗外,阳光正好,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手里提着各种商品,却没有什么比他们的 “河谷雪” 更让他骄傲。这袋米粉里,装着的不仅是雪白的粉末,还有黄土地的希望,和乡亲们的汗水。

国际认证机构的人来检测那天,望塬特意换上了件新做的蓝卡其布褂子,是周静文用合作社的分红扯的布。他站在车间里,看着检测人员取样、化验,手心全是汗,像在等念禾的考试成绩。

教授陪着检测人员忙碌,用流利的外语交流着。望川在一旁翻译,西装笔挺,领带打得一丝不苟,像个真正的外交官。检测人员举起装着米粉的试管,在阳光下仔细观察,最后竖起了大拇指:“品质一流,可以通过认证。”

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赵强激动得把帽子扔到天上,军绿色单褂子的衣角被风吹得鼓鼓的。虎子抱着望川转圈,蓝色工装服上的机油蹭到了西装上,像朵黑色的花,却没人在意。周静文的眼睛里闪着泪光,悄悄拉了拉望塬的衣角,红连衣裙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像团跳动的火焰。

拿到认证证书那天,合作社在 “稻花香饭馆” 摆了庆功宴。赵强的媳妇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有米粉蒸肉、米粉丸子,还有道用 “河谷雪” 做的拔丝米粉,金黄的丝儿能拉得老长,像牵着过去和未来。

王二楞喝多了,拄着拐杖站起来,古铜色的脸上泛着红光:“想当年,咱种谷子靠天吃饭,现在…… 现在咱的米粉能卖到外国去!” 他的声音里带着哽咽,拐杖在地上点得咚咚响,“这都是望塬、望川的功劳啊!”

望塬赶紧摆手,把酒杯举起来:“是大伙一起干出来的!没有合作社,没有加工厂,咱的稻米再好,也卖不出这价钱。” 他的目光扫过每张兴奋的脸,赵强正给虎子夹菜,望梅在和学生们说笑,周静文在给念禾剥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像熟透的谷穗。

念禾突然站起来,小手举着杯果汁:“我给大家朗诵首诗,《稻浪里的故乡》!” 他的声音清脆得像风铃,在酒桌上空回荡,“黄土地是爹,稻浪是娘,机器声里,我们的日子像米粉一样甜……”

众人都安静下来,听着孩子稚嫩的朗诵,不少人的眼睛都了。望塬看着儿子,忽然觉得眼角有些发潮。这黄土地上的故事,正在被新一代续写,像条奔流不息的河,永远向前。

秋收的季节,加工厂的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望塬站在发货区,看着工人把一箱箱米粉装上火车,蓝卡其布褂子的袖口磨得发亮。火车鸣笛的瞬间,他想起爹常说的那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现在他明白了,这车头不仅是机器,更是人心,是大伙拧成一股绳的劲儿。

望川去省城开会了,回来时带回个好消息:要在村里建个稻米文化展览馆,展示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加工的全过程。“教授说,这能让更多人了解咱的稻米文化。” 他的眼睛里闪着光,金色的钢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还要搞乡村旅游,让城里人来体验种稻子、磨米粉。”

赵强第一个响应:“俺家的老石碾子还在,能让城里人试试推碾子磨粉!” 他的声音里带着兴奋,军绿色单褂子的扣子没扣好,露出里面的红毛衣,“再搭个草棚,煮点米粉粥,肯定受欢迎。”

虎子则盘算着搞农机体验:“让城里人开开插秧机、收割机,感受下现代农业的厉害。” 他的手指在维修站的设备上比划着,蓝色工装服上的机油蹭到了脸上,像画了幅迷彩。

望梅的学校也加入进来,开设了 “稻米文化” 校本课程,带着学生们种试验田,写观察日记。丫蛋的画《机器轰鸣时》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画里的加工厂和稻田连在一起,机器的烟囱里飘出的不是黑烟,而是朵朵白云,像个美丽的童话。

望塬站在展览馆的蓝图前,心里像装了台发动机,嗡嗡首响。他想起那本磨破的笔记本,现在被珍藏在合作社的陈列柜里,和第一袋有机稻米、第一份订单放在一起,成了河谷地变迁的见证。

周静文走过来,手里拿着件新做的棉背心,是用 “河谷雪” 的包装袋改的,上面印着的稻浪图案被巧妙地拼成了朵花。“天凉了,早晚加件衣服。” 她的声音里带着温柔,手指轻轻拂过他的肩膀,“念禾说明天要带同学们去试验田,让你去当指导老师呢。”

望塬接过背心穿上,大小正合适,像被温暖的手轻轻拥住。他望着远处的河谷地,金黄的稻浪在风中起伏,加工厂的烟囱在阳光下冒着淡淡的白烟,像支巨大的画笔,在蓝天上描绘着新的希望。

“走,回家。” 望塬拉起周静文的手,粗糙的掌心裹着她的指尖,能感受到岁月留下的温度。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棵并排生长的大树,根在黄土地里紧紧相连,枝叶在蓝天下自由伸展。

机器的轰鸣声在河谷地回荡,和稻浪的沙沙声、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像首宏大的交响曲。望塬知道,这乐曲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音符要加入,更多的故事要书写。而这片黄土地,会像位慈祥的母亲,永远守护着她的儿女,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分享着他们的喜悦,首到永远。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