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肥料里的心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黄土地上的年轮

夏至的清晨带着露水的清凉,望塬蹲在稻田边的肥料堆前,手掌插进腐熟的羊粪里,感受着细腻的质感。深蓝色中山装的前襟沾着些草屑,是昨晚翻晒肥料时蹭的,指缝间残留着有机肥特有的温润气息,像握着一团凝固的阳光。

望川背着喷雾器走来,深棕色皮夹克的拉链拉开半截,露出里面印着 “农业科技” 字样的白 T 恤。他把调配好的液体肥放在田埂上,塑料桶上贴着张手写的配方单,是按望塬的老法子调整的。“哥,这肥里掺了您说的草木灰,钾含量比纯化肥高 20%,” 他的手指在配方单上划了划,“农业站的检测报告出来了,和您说的‘羊粪配草木灰,稻穗沉如铁’完全吻合。”

望塬首起身,粗糙的手掌在裤子上蹭了蹭,目光落在弟弟鬓角的白发上。那几根银丝在晨光里格外显眼,像去年冬天落在麦田里的雪。“你打小就认死理,” 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芝麻叶,“知道你胃不好,周静文给你炕的芝麻叶饼,就着稀粥吃舒坦。” 纸包的边角有些磨损,是揣了一路的缘故。

望川接过纸包,指尖触到哥哥掌心的老茧,像摸到了一块块坚硬的小石头。他打开纸包,芝麻的焦香混着麦面的甜气钻进鼻腔,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哥哥下地,也是这样蹲在田埂上分享一块干粮。“哥,您去年说的‘穗期补肥要趁露水’,我们做了对比试验,” 他的声音低了些,“带露水施肥的地块,吸收率比晴天高 17%,您这法子比教科书还准。”

周静文提着竹篮走在田埂上,靛蓝色粗布褂子的口袋里露出半截粗线,正给篮子里的豆饼系着绳。妇女们跟在她身后,每人手里都捧着些自家的肥料 —— 张家的菜籽饼、李家的骨粉、王家的草木灰,在晨光里堆成一座小小的山。“这些都是咱各家攒的好东西,” 她把豆饼放进公共肥堆,动作轻柔得像在摆嫁妆,“老话说‘百家肥种出百家粮’,混在一块儿才有力气,就像咱娘们凑在一起,啥难事都能扛过去。”

王婶往肥堆里倒着骨粉,粗粝的粉末在阳光下扬起细小的尘雾。她的手腕上缠着块纱布,是前天砸骨头时被石块划的。“静文妹子,你给我缝的这布带真结实,” 她晃了晃手腕,靛蓝色的粗布带在晨光里发亮,“比城里买的护腕还得劲,干活不碍事。” 去年王婶男人住院,是周静文带着妇女们帮她家收完了三亩稻子。

赵强驾驶着撒肥机在田里转圈,深蓝色棉工装的后颈沾着片槐树叶,是刚才路过老槐树时落的。他在机器的储物格里摸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虎子连夜焊的肥料挡板,边缘还带着未打磨的毛刺。“这挡板能控制撒肥宽度,” 他对着田埂上的虎子喊,声音裹着机器的轰鸣,“你小子昨晚没睡好吧?眼窝子青得像被驴踢了。”

虎子蹲在田埂上调试遥控器,橘红色反光背心的口袋里露出半截棒棒糖,是赵强家小闺女塞给他的。他按了下按钮,撒肥机的出料口立刻精准闭合,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强哥,这遥控器能设定每亩用量,误差不超过半公斤,比您凭感觉撒匀多了。” 他突然压低声音,“您闺女说想要个稻穗形状的风筝,我中午就给她扎一个。” 去年虎子妈生病,是赵强跑前跑后帮忙办的住院手续。

念禾抱着本笔记本在肥堆间穿梭,深色运动服的口袋里装着块薄荷糖,是望川给他的。他蹲在周静文身边,看着妇女们混合肥料,铅笔在纸上飞快地写着:“王奶奶的骨粉是用去年杀年猪的骨头砸的,李婶的菜籽饼是她闺女从城里寄来的……” 本子上还画着个简单的笑脸,旁边写着 “大家的肥料里都藏着心意”。

望塬看着孙子认真的模样,突然想起望川小时候也是这样,总爱蹲在田埂上看他干活。他招手让念禾过来,粗糙的手掌在孩子头上揉了揉:“知道为啥要掺百家肥不?” 他指着肥堆里的各种原料,“就像过日子,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凑在一块儿搭把手,日子就顺了。” 念禾的铅笔尖在纸上顿了顿,突然在笑脸旁边画了个大大的太阳。

望梅骑着电动车从镇上回来,夹克衫的车筐里放着个保温桶,是给望川带的中药。她停在田埂边,看着望塬和望川并肩撒肥的背影,两人的动作渐渐同步 —— 弯腰、扬手、转身,像一对配合了半辈子的舞者。“爸,望川哥,” 她提着保温桶走过去,“医生说这药得趁热喝,加了蜂蜜不苦。” 去年望川在试验田熬夜测数据,是望梅每天给他送早饭。

望川接过保温桶,手指触到桶壁的温热,突然想起母亲在世时,也是这样提着食盒到田里给他送午饭。“梅梅,你婆婆的腿好点没?” 他拧开桶盖,中药的香气混着蜂蜜的甜气散开,“周末我带台理疗仪过去,是农业站发的慰问品,据说对关节炎管用。” 望梅嫁过来那年,望川手把手教她种了半亩菜园。

正午的太阳晒得地面发烫,望塬招呼大家到槐树下歇晌。周静文解开竹篮,里面的凉面冒着丝丝凉气,黄瓜丝和芝麻酱拌在一起,像一盘翠绿的玉。“这面是用新收的麦子磨的粉,” 她给每个人递过碗筷,粗瓷碗沿的豁口磨得光滑,“就着腌蒜吃,开胃。” 她特意给望川多放了些芝麻酱,知道他爱吃这口。

望塬坐在老槐树下,看着望川小口喝药的样子,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深蓝色的粗布裹着块磨得发亮的铜烟锅,是爹传给他的,烟杆上刻着细密的花纹。“你妈走那年,你才这么高,” 他用手比划着膝盖的高度,“总爱抢我这烟锅玩,被烫了手也不哭。” 望川的手指在烟锅上轻轻,突然发现烟杆内侧刻着个 “川” 字,是他小时候用小刀划的。

赵强和虎子靠在撒肥机上分享一块西瓜,红色的瓜汁顺着下巴滴在工装上,像两朵绽开的花。“等秋收了,咱把这机器改改,” 赵强吐出颗瓜籽,“加上个播种功能,明年开春能省不少事。” 虎子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铁盒,里面装着枚磨亮的弹壳:“强哥,这是去年你帮我捞的,在河里泡了三年还这么亮,我给你磨成了烟嘴。”

念禾举着笔记本凑到望塬身边,指着其中一页:“爷爷,您看我写的‘肥料里的故事’,老师说可以参加县里的作文比赛。” 纸上画着个大大的肥堆,旁边标着每个人的名字和他们带来的肥料,像一幅热闹的全家福。望塬的手指在 “爷爷的羊粪” 几个字上轻轻点了点,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跟着爹在田里认肥料。

午后的雷阵雨来得急,豆大的雨点砸在槐树叶上,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望塬和望川一起往塑料布下抢盖肥料,深蓝与深棕的身影在雨幕中重叠,动作默契得像一个人。望川突然脚下一滑,望塬伸手拉住他的胳膊,两人在泥地里踉跄了几步才站稳,看着彼此满身的泥水,突然都笑了起来。

周静文带着妇女们往竹篮里收碗筷,雨水打湿了靛蓝色的褂子,贴在身上却挡不住忙碌的手。王婶把自己的草帽摘下来扣在周静文头上,粗粝的草绳勒得她额头发红:“你那顶新草帽别淋湿了,是念禾给你编的吧?孩子的心意金贵。” 草帽沿的缝隙里还夹着朵干菊花,是周静文去年给王婶治头疼时用的。

雨停时,望塬蹲在肥堆前检查,发现最底层的肥料被盖得严严实实,一点没湿。他抬头看见望川正在用树枝疏通田埂的排水沟,深棕色的夹克衫湿透了,却还在认真地把每块石头摆稳。“歇会儿吧,” 望塬递过去一块毛巾,是周静文刚晾好的,“你这性子随你妈,干啥都这么较真。” 望川接过毛巾,突然发现上面绣着的稻穗图案,和母亲留下的那块桌布上的一模一样。

傍晚的霞光给稻田镀上金边,望塬背着半袋没撒完的肥料往家走,望川默默跟在他身后,两人之间隔着两步的距离,却踩着同样的节奏。田埂上的脚印深浅交错,像一行行歪歪扭扭的诗,记录着三十多年的父子时光 —— 从望川小时候追着问东问西,到少年时和父亲争执种地的法子,再到如今默契地配合着撒肥。

“明年,把东头那二亩地也改成试验田吧,” 望塬突然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你说的那个‘稻鱼共生’,我看行。” 望川的脚步顿了顿,想起去年自己提出这个想法时,父亲只是蹲在田埂上抽烟,一句话没说。

周静文带着妇女们在村口分菜,竹筐里的黄瓜还带着水珠,是刚从菜园摘的。她把最大的那条塞给望梅:“给望川送去,他喝中药嘴里苦。” 望梅的手指在黄瓜上划了划,突然想起上周周静文给自己缝扣子时说的话:“过日子就像种稻子,得慢慢熬,熬到时候了自然就甜了。”

念禾的作文本上又多了一页,最后一段写着:“爷爷说,肥料里藏着大家的心意,就像稻田里藏着爸爸的学问、奶奶的牵挂、叔叔的力气。这些心意混在一起,才能种出最香的米饭。” 他把作文本小心地放进书包,里面还躺着望塬给他的那枚铜烟锅 —— 爷爷说,等他长到能扛动锄头,就教他用这烟锅抽烟,讲讲黄土地的故事。

夜色漫过田埂时,望塬站在院子里望着试验田的方向,那里的灯还亮着,是望川在整理施肥数据。他摸出那枚铜烟锅,却没有装烟丝,只是在手里着。远处传来撒肥机的轰鸣声,是赵强和虎子在连夜检修设备,偶尔夹杂着几句笑骂,像一首踏实的夜曲。

望川的电脑屏幕上,肥料配方表旁边多了一行小字:“按哥的建议,增加草木灰比例 3%。” 他的金色钢笔在纸上写下明天的计划,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里,藏着一句没说出口的话 —— 原来最好的施肥方案,是把父亲的经验和自己的学问,像拌肥料一样混在一起。

周静文坐在灯下缝补望塬的工装,针线在磨损的膝盖处来来回回,像在编织一个温暖的补丁。窗外的月光落在肥堆上,给那座由百家心意堆成的小山,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银霜。她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这些带着温度的肥料会钻进泥土,和水稻的根须紧紧抱在一起,长出沉甸甸的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