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9章 小年朝的絮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年初三的晨雾还没散尽,望塬己经站在院子里的神龛前,深蓝色中山装的领口系着条崭新的红围巾,是周静文用合作社发的年货票买的。神龛上摆着三碗供品:碗里的饺子捏成元宝形,碟中的苹果擦得锃亮,杯里的米酒泛着琥珀色,都是按 “小年朝” 的规矩准备的 —— 老辈人说这天真神下降,供品得齐整,心意要虔诚。

“哥,这烛台擦得真亮。” 望川背着相机走来,黑色冲锋衣的口袋里装着块麂皮,是特意用来擦镜头的。神龛前的铜烛台被擦得能照见人影,烛泪凝固成波浪形,像冻结的火焰,是望塬用竹片一点点刮干净的。望塬往香炉里插了三炷香,火柴划着的瞬间,火苗 “噌” 地窜起,映得他眼角的皱纹像两朵舒展的花:“神龛得亮堂,神仙看着才舒心,就像地里的苗,得见着光才能长。”

周静文端着盆温水从屋里出来,黑色棉袄外罩着件月白色的罩衣,是特意换的新衣裳,领口的盘扣用银线缠了圈,像颗小小的星。她往供品前的铜盆里洒了些清水,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神灵,银镯子在铜盆上磕出 “叮当” 的响:“初三扫地要往内扫,财气才不会跑。” 说着拿起把新扎的笤帚,高粱苗扎的穗子蓬松得像团云,是赵强他妈给扎的。

念禾穿着红色棉袄蹲在门槛上,手里攥着块麦芽糖,糖丝在晨光里拉得老长,像条透明的线。他的棉鞋上沾着些芝麻,是昨天从姥姥家带回来的,鞋尖对着神龛的方向,像在给神仙鞠躬。“奶奶,神仙爱吃麦芽糖吗?” 孩子的声音裹在雾里,软绵绵的像团棉花,周静文回头笑了:“神仙爱吃诚心,你把糖纸扔进灶膛,就是最好的供品。”

赵强扛着把新扫帚走进来,军绿色大衣的领口沾着些霜花,像撒了把碎盐。他把扫帚靠在墙根,扫帚柄上缠着圈红布,是王婶给缠的,说 “小年朝用新扫帚,扫去晦气”。“望塬哥,合作社的春联被风吹卷了,我来重新贴贴。” 他往手心哈了口热气,军靴在地上跺出串闷响,“虎子那小子熬了半夜,新写了副‘瑞雪兆丰年年年旺,春风送暖事事兴’,字比老秀才还硬气。”

虎子抱着卷红纸跟在后面,橘红色反光背心外的羽绒服上沾着些墨渍,是写春联时蹭的,像落了些黑星星。他把红纸铺在院里的石桌上,上面的字迹还带着墨香,笔画间的飞白像雪地里的车辙:“望塬爷,这副用了烫金粉,太阳底下能发亮。” 说着从背包里掏出瓶浆糊,是用面粉和红糖熬的,粘稠得像块琥珀:“强哥说红糖浆糊粘得牢,能挺到清明。”

望梅提着个竹篮在村里串门,湖蓝色夹克衫的口袋里露出半截账本,新的一页上写着 “初三规划”:上午帮老人检查电路,下午整理合作社的种子库,晚上和虎子核对春耕物资清单。她给张大爷送了副老花镜,是用自己的奖金买的,镜腿上刻着 “福” 字,老人戴上后,眯着眼睛看春联上的字,突然笑出声:“原来这字这么俊,以前都看模糊了。”

“梅姐,我把检修工具带来了。” 虎子骑着电动三轮车跟在后面,车筐里放着套万用表,是托人从县城捎的新款,屏幕比旧款大了半寸。他蹲在李奶奶家的灯泡下,手指在电线接头处轻轻捏了捏,动作比绣花还细:“这线头氧化了,换个新端子就亮。” 李奶奶端来碗糖水,粗瓷碗上的豁口磨得光滑:“你们年轻人真能耐,啥都会修。”

望川的相机镜头对准神龛前的光影,香烛的烟气在晨光里形成淡淡的光柱,望塬的身影在光柱里忽明忽暗,像幅流动的水墨画。他拍到周静文扫地时的侧脸,银镯子在扫帚挥动时划出圈银光,拍到念禾往灶膛里扔糖纸的瞬间,火苗 “噗” 地窜起,拍到赵强和虎子贴春联的背影,两人的动作渐渐同步 —— 一人扶纸,一人抹浆糊,像对配合了半辈子的老伙计。

望塬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烟袋锅的火星在雾里明明灭灭,像颗会呼吸的星。他望着远处的麦田,雪层下隐约透出的绿意比昨天更浓了些,像块被温水泡软的翡翠。“今年的春脖子短,” 他往望川手里塞了颗花生,是从岳父家带回来的,“惊蛰前后就得开始整地,不能等。” 望川的手指在花生壳上捏了捏,得像颗小小的太阳:“我把土壤检测数据整理好了,下周开个技术培训会?”

周静文把扫好的垃圾装进个红布包,黑色棉袄的袖口沾着些灰尘,像落了层细沙。按老规矩,初三的垃圾得包好放在院角,等初五 “破五” 再倒掉,说是 “聚财”。她往包里放了把谷糠,是去年的新谷磨的,金灿灿的像撒了把碎金:“老辈人说谷糠聚气,能把财气留住。” 望梅走进来时,正看见她把红布包系成个吉祥结,银镯子在红布上闪着光,像朵雪中的梅。

赵强和虎子贴完春联,蹲在合作社门口的石墩上吃饺子,军绿色大衣和橘红色反光背心凑在一起,像块拼色的补丁。饺子是周静文给的,酸菜馅的,酸得恰到好处。“今年的春耕机得提前保养,” 赵强往嘴里塞了个饺子,嘴角沾着些醋汁,“我琢磨着把播种机的行距调窄点,能多播两垄。黄土地上的年轮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黄土地上的年轮最新章节随便看!” 虎子掏出手机记下来,屏幕上的备忘录己经存了二十多条,像串的麦穗:“我加个 GPS 定位,播得更匀。”

念禾的画本上多了幅《小年朝祭神图》,红色棉袄的袖子上沾着些金色颜料,是画烛台时蹭的。他把神龛画得像座小小的宫殿,望塬的烟袋锅冒着仙气,周静文的笤帚飘着金粉,赵强和虎子的春联闪着红光,最妙的是给神仙画了双草鞋,说 “神仙也得下地看苗”。望川的镜头对准画本,快门声轻得像声叹息,原来孩子眼里的神灵,从来都离不开土地。

午后的雾渐渐散了,阳光把院子里的积雪晒得冒热气,像口沸腾的大锅。望塬搬出个木箱,里面装着些老物件:爹用过的犁铧、娘纳的鞋底、自己年轻时的奖状,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照片,是三十年前和周静文的结婚照,两人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站在刚收割的麦田里,笑得像两株的稻穗。

“这犁铧能当文物了。” 望川的手指在犁铧上轻轻拂过,铁锈的纹路里还嵌着些泥土,是黄土地最忠实的印记。望塬往犁铧上抹了些机油,动作像在给老伙计擦身:“开春让虎子改成个摆件,放合作社门口,让年轻人知道以前种地多不容易。” 周静文突然红了眼眶,银镯子在木箱上碰出声闷响:“这鞋底是我陪嫁时带的,本想给孩子做鞋,没想到现在穿买的了。”

望梅和虎子在种子库核对清单,湖蓝色夹克衫的袖口沾着些种子,是杂交玉米的种粒,得像颗颗珍珠。种子袋上的标签都换成了新的,用防水笔写着生产日期和发芽率,是虎子设计的 “二维码标签”,扫一下就能看到种植技术视频。“这批小麦种纯度 98%,” 望梅的手指在清单上划过,“比去年提高两个百分点,虎子的筛选机真管用。”

“梅姐,你看这包老种子。” 虎子从角落里翻出个牛皮纸袋,上面的字迹己经模糊,只看清 “1983” 几个数字,是望塬年轻时留的常规稻种。他小心翼翼地倒出几粒,放在手心比了比,比现在的杂交稻种小了圈,却更坚硬:“我测了发芽率,还有 60%,能当标本。” 望梅找了个玻璃罐,把种子装进去,贴上标签:“这是黄土地的记忆,得好好存着。”

赵强带着几个年轻人在村头挖排水沟,军绿色大衣的袖子卷到胳膊肘,露出的小臂上青筋像条粗壮的蚯蚓。冻土被镐头砸得 “咚咚” 响,像在给土地敲警钟:“初三挖沟,雨水不愁,这是老辈人传的,比天气预报还准。” 他往沟里垫了些碎砖,是从旧房子上拆的,“这样沟底结实,夏天暴雨冲不垮。”

傍晚的霞光给雪地镀上层胭脂色,望塬把老物件重新装箱,动作轻得像在给婴儿盖被子。望川的相机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犁铧在夕阳里泛着暗红的光,鞋底的针脚里还沾着些麦糠,奖状的边角卷得像朵喇叭花,结婚照上的年轻人正对着现在的他们微笑。这些画面在镜头里重叠,像圈不断生长的年轮,每圈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周静文在厨房烙饼,黑色棉袄的前襟沾着些面粉,像落了层霜。饼铛里的油饼鼓起个大包,像个调皮的孩子,她用锅铲轻轻一按,“噗” 的声,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是用新磨的玉米面和小麦面混着烙的,甜中带香。望梅和虎子走进来时,饼正好出锅,银镯子在饼铛上碰出 “叮当” 的响:“尝尝这‘两合面’饼,老辈人说初三吃这个,来年啥庄稼都长好。”

念禾趴在炕桌上给画本上色,红色棉袄的帽子歪在一边,露出的额头上沾着些颜料。他把下午画的 “种子库” 拿给望塬看,玻璃罐里的老种子闪着光,旁边的新种子袋上画着个二维码,像只神奇的眼睛。“爷,这些老种子能长出庄稼不?” 望塬的手掌在孩子头上揉了揉,粗糙的指腹蹭过颜料,像给画添了些土地的底色:“只要用心伺候,啥种子都能发芽,就像过日子,只要肯干,总能过好。”

大年初三的月光在雪地上投下片银亮的光,像块巨大的镜子。黄土地上的人们在小年朝的宁静里规划着春天,望塬用老物件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望川用镜头记录着时光的痕迹,周静文用老规矩守护着生活的温度,赵强用实干为土地保驾护航,望梅用细致打理着合作社的明天,虎子用智慧连接着传统与创新,念禾用画笔描绘着土地的希望。

这些絮语般的日常,像根无形的线,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串在一起。当神龛前的烛火渐渐熄灭,当院角的红布包静静躺着,当种子库里的新老种子在月光下低语,黄土地上的小年朝,早己不是简单的祭神仪式,而是对土地的感恩,对生活的敬畏,对未来的期许 —— 就像那藏在雪地里的麦苗,在寂静中积蓄力量,等待着春风吹过,便能拔节生长,书写新一年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