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3章 收灯后的新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推荐阅读《黄土地上的年轮》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正月十六的晨光漫过灯棚时,望塬己经站在木梯上,深蓝色中山装的肩头落着些细碎的灯灰,像落了层早霜。他手里攥着盏 “五谷丰登” 主灯的竹篾框架,金粉画的谷穗在晨光里依然闪着亮,只是棉纸灯面被夜风吹得有些发皱,像位卸了妆的老人。“老辈人说,十六收灯,” 他把主灯轻轻递到望川手里,动作轻得像在传递件珍宝,“年节到这儿就算收尾了,该琢磨春耕的事了,就像麦子打完场,得赶紧翻地。”

周静文提着竹篮从村里走来,黑色棉袄外的枣红罩衣沾着些线头,是刚缝补灯笼时蹭的。竹篮里的棉线、布块、浆糊罐摆得整整齐齐,她往临时搭的长桌上铺着块蓝布,银镯子在布面上划出道温柔的弧线:“我备了十个大木箱,” 她指着最上面的箱子,“这是装主灯的,得垫上棉絮,免得金粉被蹭掉。” 王婶坐在小马扎上整理灯穗,深蓝色头巾的绒球在晨光里跳动:“我姥姥说,收灯得选晴天,灯晾干了才不会发霉,当年我家灯没收好,第二年就生了虫,连带着麦子都遭了灾。”

望川背着相机在灯棚下拍摄收灯的场景,黑色冲锋衣的口袋里露出半截《帝京岁时纪胜》,书页上 “正月十六,收灯市,罢宴乐,各行各业复归常态” 的字样被红笔圈着。镜头对准望塬爬下木梯的背影,深蓝色中山装的后襟沾着些棉纸碎屑,像落了层雪花。“哥收灯的动作有讲究,” 他的手指在相机屏幕上滑动,“先收主灯,再收彩灯,最后收灯谜,像在给土地按辈分行礼,一点不乱。”

念禾穿着红色棉袄蹲在灯棚下,手里举着那盏兔子灯,竹篾框架上的棉纸有些破损,是昨晚舞灯时被树枝刮的。他的棉鞋上沾着些干涸的泥点,鞋尖对着堆放灯笼的木箱,像在给老伙计鞠躬。“爷爷,兔子灯能放我床头吗?” 孩子的声音裹着晨光,脆生生的像颗刚摘的梨,望塬往他手里塞了块麦芽糖:“得先修修,就像地里的苗被风吹倒了,得扶起来才能长。”

赵强扛着捆麻绳走来,军绿色大衣的领口围着条灰围巾,是王婶用旧毛线接长的。他把麻绳系在灯棚的横梁上,动作麻利得像在捆麦垛:“望塬哥,我找了几个年轻人帮忙抬箱子,” 他往手心哈了口热气,军靴在地上跺出串闷响,“传说十六收灯得用新绳,旧绳容易断,去年我用了旧绳,灯笼摔破了好几个,今年特意买了新的。”

虎子抱着台笔记本电脑蹲在木箱旁,橘红色反光背心外的羽绒服拉链拉到顶,露出里面印着 “春耕计划” 的卫衣。他正在给灯笼编号存档,屏幕上的 “主灯 001”“走马灯 002”“兔子灯 003” 字样闪着亮:“望梅姐,我建了个电子档案,” 他往望川手里递着平板,“有每个灯笼的照片和修复记录,明年点灯前看一眼就知道该修哪儿。” 他从背包里掏出管胶水,“这是进口的,粘棉纸特别牢,比浆糊好用。”

望梅带着几个妇女在清洗灯笼配件,湖蓝色夹克衫的袖口绣着朵小小的棉花,是她昨晚绣的。她们把灯穗、挂钩、蜡烛台放在清水里轻轻搓洗,动作像在给婴儿洗澡:“这些铜挂钩得擦干上油,” 她往每个挂钩上抹着桐油,“免得生锈,就像农具用完得擦干净,不然开春就用不了。” 张婶往灯穗上撒着滑石粉,说 “这样不打结,明年拿出来还像新的”。

王婶坐在长桌旁给灯笼写标签,深蓝色头巾的一角垂在纸箱上,像片温柔的云。她的毛笔在牛皮纸上写着 “光绪二十三年制”“民国十八年修”,字迹虽然有些颤抖,却异常认真:“这些老灯笼有年头了,” 她指着盏褪色的宫灯,“是我婆婆年轻时的陪嫁,得记清楚,不能混了。” 周静文往标签上盖着个木刻的 “福” 字章:“您老记性真好,这些故事得让年轻人记着。”

上午的阳光把灯棚晒得暖洋洋的,望塬带着年轻人拆卸灯棚框架,深蓝色中山装的影子在木梁间晃动。他用扳手拧着螺丝,动作稳得像在给土地打桩:“这横梁得编号,” 他往木头上用粉笔写着 “东一”“西二”,“明年搭棚才不会装错,就像播种得按行距,不能乱。” 赵强往木头上刷着桐油,刷子在木材上留下均匀的油痕:“我多加了两遍油,保证能用到后年。”

周静文在长桌上蒸馒头,黑色棉袄的袖口沾着些面粉,像落了层霜。她往面团里揉着些黄豆面,说 “十六吃豆面馍,干活有力气”。蒸笼里的白汽裹着麦香扑在脸上,像给每个人盖了层纱。“老辈人说,收灯这天的馍得蒸大些,” 她用刀把馒头切成两半,“像个元宝,吃了能招财,当年我在生产队,就因这天的馍蒸小了,队长说我没干劲。”

望梅和妇女们在整理春耕的种子清单,湖蓝色夹克衫的影子在纸上轻轻晃。她往 “玉米种”“大豆种”“高粱种” 后面打着勾,字迹清秀得像排禾苗:“这批杂交玉米种纯度 98%,” 她指着虎子做的检测报告,“比去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虎子的筛选机真管用。” 小李往清单上添了行 “地膜 50 卷”:“虎子说今年的地膜是可降解的,不会污染土地。”

虎子在调试新到的播种机,橘红色反光背心在阳光下像块燃烧的炭。他往机器的齿轮上抹着黄油,动作细得像在给钟表上弦:“望塬爷,这机器带 GPS 定位,” 他按了下操作盘,屏幕上弹出片虚拟的麦田,“能保证行距误差不超过半寸,比人工播种匀多了。” 望塬蹲在旁边仔细看,粗糙的手指在操作盘上轻轻点:“是好东西,就是别太依赖,机器也有出错的时候,就像再好的种子,也得人看着发芽。”

念禾趴在木箱旁画 “收灯图”,红色棉袄的袖子沾着些颜料,像落了些彩色的星星。他把望塬画成个巨人,正抱着主灯放进箱子,周静文在给灯笼擦灰尘,虎子的电脑上显示着灯笼的照片,最上面画了个小小的太阳,像盏永不熄灭的灯。“收灯是为了明年再点,对吗?” 孩子的声音裹着颜料的气息,望塬往他手里塞了个豆面馍:“对,就像麦子收割了,是为了明年再种。”

正午的炊烟在村头拧成条麻花,望塬蹲在灯棚旁吃豆面馍,粗瓷碗里的咸菜绿得发亮,像片小小的菜园。他往望川碗里夹了块咸菜:“多吃点,败火,开春干活不容易累。” 望川的镜片后的眼睛亮了,往哥碗里舀了勺玉米粥:“书上说豆面加玉米,营养最均衡,适合春耕时吃。” 望塬的牙齿在豆面馍上 “咯吱” 响了声,粗糙的手掌在弟弟胳膊上拍了拍:“还是书本周全,连吃啥都替咱想到了。”

下午的风渐渐大了,望塬检查着最后几个灯笼箱,深蓝色中山装的影子在木箱上晃动。他往每个箱子里放了包樟脑丸,说 “防蛀,也防潮,就像种子得拌药,不然会生虫”。赵强把箱子搬到合作社的仓库,动作麻利得像在搬运粮食:“我在仓库里放了台除湿机,虎子说能保持干燥,灯笼放一年也没事。”

望川的相机镜头对准空荡荡的灯棚,只剩下光秃秃的木架在风中摇晃,像个卸了妆的舞台。他拍到地上残留的灯灰,像层薄薄的雪;拍到挂灯谜的绳子还在横梁上飘动,像条孤独的彩带;拍到念禾失落的小脸,正对着空灯棚发呆。这些画面在镜头里流淌,像首关于告别的诗。

周静文在收拾收灯的工具,黑色棉袄的袖口沾着些桐油,像落了些褐色的星星。她把剪刀、刷子、胶水放进竹篮,动作像在给武器收鞘:“这些家伙得收好,明年还用得上。” 王婶帮着清点数目,深蓝色头巾的绒球在阳光下跳动:“我姥姥说,收灯的工具得沾点灯油,来年点灯时才顺手,当年她总在剪刀上抹点灯油,剪灯花特别顺。”

望梅和虎子在合作社规划春耕的地块,湖蓝色夹克衫的影子在地图上轻轻晃。她用红笔圈出适合种玉米的地块,用蓝笔标出大豆的范围:“这五十亩地适合搞轮作,” 她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去年种了麦子,今年种玉米,能养地。” 虎子往电脑里输入数据,屏幕上的 “土壤肥力”“降水量预测” 图表闪着亮:“农业站说今年雨水比去年多,得提前挖排水沟,我设计了个自动灌溉系统。”

念禾趴在仓库的灯笼箱上画 “春耕图”,红色棉袄的袖子沾着些灰尘,像落了些褐色的颜料。他把土地画成片黑色的海洋,望塬在驾驶拖拉机,望梅在撒种子,虎子的无人机在天上飞,最上面画了个大大的太阳,像盏金色的灯笼。“收了灯,春天就来了,对吗?” 孩子的声音裹着仓库的霉味,望塬往他手里塞了颗糖:“对,就像灯笼收起来,是为了明年更亮,土地歇够了,才会长出好庄稼。”

傍晚的霞光给合作社的仓库镀上层金箔,望塬锁门时,深蓝色中山装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根定海神针。他往门环上挂着把新锁,锁芯上还带着机油的清香:“这锁得每天检查,” 他往锁眼里滴了点油,“防生锈,也防贼,就像地里的栅栏,得常看着才不会被牛羊啃。”

周静文在厨房煮面条,黑色棉袄的袖口沾着些面粉,像落了层霜。她往锅里下着青菜和鸡蛋,说 “十六吃长面,全年顺利”。面条在锅里翻滚,像条长长的路,望川的相机拍下这温馨的瞬间:周静文的银镯子在面条上晃动,望塬的烟袋锅在灶台上冒着青烟,念禾的笑脸在灯光里像颗熟透的苹果。

当最后一缕阳光离开窗户,收灯的日子才算真正结束。望塬坐在炕头抽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像仓库里未熄的灯笼。他想起爹说的 “收灯不是结束,是开始”,现在他总算明白,把灯笼收好,是为了明年更热闹;把年节放下,是为了春耕更顺利,黄土地上的日子,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望川把今天拍的照片导入电脑,黑色冲锋衣的口袋里还揣着片从主灯上掉下的金粉,在灯光下闪着亮。屏幕上的收灯场景像场无声的告别,灯笼、欢笑、年节的气息都被装进了箱子,取而代之的是农具、种子、春耕的规划。他给这组照片命名为 “收灯后的新程”,发送给民俗教授时,特意附上句:“黄土地上的收灯,是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的奔赴。”

念禾躺在炕上,红色棉袄的口袋里装着块从灯笼上取下的棉纸,是他偷偷藏的。他在梦里看见所有的灯笼都变成了种子,在土地里发芽,长出片金色的灯海,照亮了整个春天。望塬坐在炕头抽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映着他眼角的皱纹,像两朵盛开的花,他知道,这些藏在灯笼里的期盼,会像种子样埋进土地,等到春天,就会发芽生长,长成片金色的麦田。

正月十六的月亮在天上走,像个清冷的玉盘。黄土地上的人们在收灯后等待着春耕,望塬用老规矩封存了年节的记忆,周静文用巧手打理着生活的琐碎,望川用镜头记录着季节的更替,赵强用力量守护着劳作的准备,望梅用智慧规划着丰收的蓝图,虎子用科技连接着传统与现代,念禾用画笔描绘着春天的模样。

这些在收灯后开始的新程,像条无形的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年节与劳作。当最后一缕月光离开仓库,收灯的意义早己超越了仪式本身,它是黄土地写给春天的序章,字里行间都是对土地的眷恋,对劳动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 就像那雪层下的麦苗,在收灯后的寂静里,正攒着劲要往上长,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春天,等待着耕耘者的脚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