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5章 夏至护苞壮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夏至的日头刚过辰时,望塬己经站在玉米孕穗区的田埂上,深蓝色中山装的后襟被汗水浸出深色的印,手里攥着根枣木擀面杖,杖身被得发亮,正往玉米茎秆的节间轻敲,动作匀得像给苗儿推拿。“老辈人说,夏至敲秆,穗大粒满,” 他往茎秆基部培着土,褐色的泥块在晨光里像碎砖,“这时候的玉米正拔节,茎秆脆得像玻璃,敲敲能让纤维变韧,就像给练武的人扎马步,得先把根基打牢,不然穗子一沉就弯腰。”

周静文提着藤篮从田埂走来,蓝布衫的口袋里装着些晒干的薄荷,是她清晨刚采的。竹篮里的绿豆汤用粗瓷碗装着,碗沿还沾着些冰块融化的水珠,旁边摆着几样腌菜,是她今早刚拌的。她往地头的老榆树下摆着碗筷,银镯子在碗沿上磕出 “叮当” 的响:“我烙了些荞麦饼,” 她用帕子擦着望塬额头的汗,“夏至吃荞麦,热天不中暑,去年你护苞护得中暑,今年我给你带了藿香正气水。”

望川举着相机在孕穗区移动,黑色冲锋衣的拉链敞开着,镜头里的望塬正用拇指和食指捏着玉米的雄穗,轻轻抖动,金色的花粉落在雌穗的花丝上。“哥授粉总选上午九点,” 他对着镜头低语,手指在屏幕上放大画面,“说这时候花粉活性最高,比虎子的花粉活力检测仪还准 —— 那边的检测台上,仪器屏幕显示‘活力 92%’的绿色字样,和望塬说的分毫不差。”

念禾穿着红色的小褂子蹲在玉米垄旁,手里举着个小木棍,正往玉米茎秆旁的土里插,想给玉米当 “小拐杖”。他的布鞋上沾着些湿泥,是刚才跟着望塬培土时蹭的,小脸蛋凑近玉米的雌穗喊:“小苞小苞快快长,长成个大玉米棒子!” 望塬往他手里塞了根玉米雄穗:“这是玉米的‘爸爸’,得让花粉落在‘妈妈’的花丝上,才能长出玉米粒,就像你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一样。”

赵强驾驶着辆高地隙喷雾车在田埂上行驶,军绿色工装的领口系着条白毛巾,车斗里的药桶装着防治玉米螟的药剂,是虎子配好的。“望塬哥,这机器调的高度正好,” 他从驾驶座探出头喊,军靴在踏板上磕出闷响,“能精准喷在雌穗周围,比人工省药,这五十亩地一上午就能喷完,就是边角的地方还得您老用喷壶补喷。” 他突然压低声音,“西边的玉米有些茎秆细,怕是扛不住即将到来的风雨,望梅姐正让虎子测茎秆强度,说不行就得人工绑秆。”

虎子蹲在茎秆强度检测台前,橘红色反光背心在阳光下像块燃烧的炭,手里的茎秆强度仪正夹着根玉米茎,屏幕上的 “5.8 公斤” 字样闪着绿光。“望塬爷,这茎秆强度还可以,” 他往望梅手里递着检测报告,纸页上的茎秆横截面照片清晰地显示出维管束的密度,“比上周提高了 1.2 公斤,但还是有些植株偏弱,得重点防护。” 他从箱里掏出个便携式气象站,“您看这预报,明天有六级大风,得提前做好防倒伏准备。”

望梅站在田头的防倒伏规划图前,湖蓝色夹克衫的口袋里别着支钢笔,笔尖在 “重点防护区”“一般防护区” 的字样上飞快地划着。她的手指在 “绑秆、培土、疏叶” 几个字上点了点,眉头渐渐舒展:“张婶带几个人去准备绑秆的绳子和竹竿,” 她突然扬声喊,声音里带着股利落,“小李跟虎子去指导大家科学培土,增加茎秆的支撑力!”

王婶坐在老榆树下编草绳,深蓝色头巾的绒球随着手指起落,编出的草绳又粗又结实,是给玉米绑秆用的。“这草绳得用夏至前的麦秸编,” 她往绳上抹着桐油,油刷在草绳上洇出深色的痕,“不怕雨淋,还结实,当年我男人种玉米,总用我编的草绳绑秆,说比塑料绳有韧性,不伤茎秆。” 周静文往她手里塞了块荞麦饼:“您老歇会儿,编了一上午了,眼睛都花了,别累着。”

日头爬到头顶时,望塬把枣木擀面杖靠在田埂边,深蓝色中山装的前襟沾着些草汁,像落了些绿色的星。他蹲在树荫下喝绿豆汤,粗瓷碗里的绿豆煮得软烂,清甜的味道在嘴里弥漫。“这喷雾车是比人工喷药均匀,” 他望着赵强驾驶的机器,汤碗在手里转了个圈,“可还是不如人工了解每棵玉米的情况,有的玉米长得壮,有的弱,得区别对待,当年你爷爷就说,种地跟养孩子一样,得因材施教。”

周静文往他碗里添了些腌菜:“快吃点,下午还得去西边帮着绑秆,” 她往望塬手里塞了块荞麦饼,黄土地上的年轮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黄土地上的年轮最新章节随便看!“望梅说那边的玉米最让人担心,您老去了能拿主意。” 望塬的牙齿在荞麦饼上 “咯吱” 响:“我不是不信机器测的强度,可这玉米茎秆的‘精气神’,机器是测不出来的,有的看着粗,其实内里空,经不住风雨,当年你爹一看玉米的长势,就知道能不能扛住大风。”

望川的相机镜头扫过忙碌的田野,望塬的手在玉米茎秆间起落,仔细地给每棵玉米培土、检查;赵强的喷雾车在另一边作业,药剂均匀地喷洒在玉米的雌穗周围;望梅的湖蓝色身影在田埂上晃动,指挥着大家做好防倒伏准备,像朵盛开的花。这些画面在镜头里流淌,像首关于夏至的诗。

下午的日头稍微偏西,望塬拎着捆麻绳走进了西边的玉米地,手里的竹竿在玉米茎秆旁插着,想给弱苗搭个 “支架”。“这绑秆得松紧要适度,” 他往望梅手里递着绑好的玉米,“太会影响茎秆生长,太松了又起不到防护作用,就像给人系腰带,得舒服才行。”

虎子的茎秆强度仪显示绑好的玉米抗风能力提高了 30%,他往望塬手里递着数据:“这绑秆方法真有效,” 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比单纯培土防倒伏效果好,就是费人工。” 望塬往玉米根部又培了些土,形成个小小的土堆:“这是‘双保险’,老辈人传的法子,培土加绑秆,再大的风也不怕,比你那仪器更让人心里踏实。”

念禾的小竹竿己经插了十几根,他举着竹竿往玉米茎秆旁跑,红色的身影在绿色的田野里像团跳动的火焰。“爷爷爷爷,我插的竹竿能帮玉米挡风雨吗?” 他的竹竿插得歪歪扭扭,有的还差点把玉米撞倒,望梅却笑着往他兜里塞了颗糖:“当然能,念禾插的竹竿最结实,能保护玉米不被风吹倒。”

傍晚的霞光给田野镀上了层金箔,望塬站在西边的玉米地埂上,看着绑好的玉米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排整齐的士兵。他往望梅手里递着麻绳:“这地算稳妥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股踏实,“明早再检查一遍,保准万无一失。” 望梅往他手里塞了瓶冰镇矿泉水:“您老歇着吧,剩下的我们来弄,今天您都绑了一百多棵玉米了。”

虎子把检测设备装进箱子,橘红色的身影在暮色里像块燃烧的炭。他往望塬手里塞了份防倒伏报告:“这是不同防护措施的效果对比,绑秆加培土的防倒伏率达 95%,” 他指着上面的图表,“比单纯用一种方法效果好。” 望塬的手在报告上拍了拍:“不是说哪种方法好,是种地得多种方法结合,就像人要健康,得吃好、睡好、锻炼好,缺一不可。”

望川整理相机时,发现最后一张照片是望塬和虎子蹲在玉米地边的背影,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望塬手里的麻绳和虎子的检测仪放在一起,像对配合默契的伙伴。他突然明白,玉米孕穗期的管理,既需要传统的经验,也需要现代的科技,两者结合才能确保玉米健康生长,迎来丰收。

夏至的夜晚,凉风带着些凉意吹过田野,玉米叶 “沙沙” 地响,像在唱着欢快的歌。望塬坐在炕头抽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着他脸上的皱纹,像被岁月雕刻的沟壑。周静文端来碗小米粥,粗瓷碗上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视线:“别琢磨了,玉米都绑好了,风雨再大也不怕,睡吧。”

望塬的烟袋锅在炕沿上磕了磕:“我在想,明天风雨过后,得给玉米追点肥,让它们好好长,你说明天用豆饼还是化肥?” 周静文往他碗里放了块红糖:“还是您老拿主意,您种了一辈子地,心里最有数。”

念禾躺在炕尾睡着了,怀里抱着个画满玉米的本子,上面的玉米长得又高又壮,旁边站着绑秆的爷爷和拿着检测仪的虎子,像两个保护玉米的巨人。望川给他掖好被角,心里想着,这田野里的故事,还在继续呢。

夜色渐深,月光洒在绑好的玉米地,竹竿在月光下像排整齐的哨兵。望塬站在窗前望着田野,心里像揣着块沉甸甸的希望 —— 他知道,只要用心管理,不管是传统的绑秆培土,还是现代的仪器监测,都能让玉米顺利度过孕穗期,长得健壮。这夏至的风带来的不只是风雨的考验,还有庄稼人守护丰收的智慧,让老经验的根扎得更深,让新技术的叶长得更茂,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丰收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