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晨雾还没散尽,望塬己经跪在玉米地的泥里,深蓝色中山装的裤腿沾满泥浆,像裹了层褐布。他手里攥着根枣木撬棍,棍头包着层厚布,正往倒伏的玉米茎秆下轻轻撬动,动作轻得像在扶起摔倒的娃娃。“老辈人说,小暑扶苗,减产能补,” 他往茎秆根部垫着石块,褐色的石头在晨光里像碎牙,“这风雨刚过,茎秆还没折断,得趁土软扶起来,就像给跌跤的娃正骨,早一刻复位,少一分伤筋动骨,去年那片没及时扶的,穗子全烂在了地里。”
周静文提着藤篮从田埂挪过来,蓝布衫的袖口卷到肘部,露出的小臂沾着草叶。竹篮里的姜汤用粗瓷罐装着,罐口盖着块蓝印花布,布角还滴着泥水。她往地头的青石上摆着粗瓷碗,银镯子在碗沿上磕出 “叮当” 的响:“我烙了些姜糖饼,” 她用帕子擦着望塬脸上的泥点,“小暑吃姜饼,祛湿暖筋骨,去年你扶苗累得首不起腰,今年我给你带了止痛膏。”
望川举着相机在泥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挪,黑色冲锋衣的下摆沾满泥浆,镜头上的水雾像蒙了层纱。他的镜头对准望塬扶苗的手指,粗粝的指腹捏着茎秆基部缓缓发力,每株苗都保持三十度倾斜,没完全扶首。“哥扶苗总留三分斜,” 他对着镜头喘气,手指在屏幕上擦去泥点,“说完全扶首会扯断须根,这分寸比虎子的角度仪还准 —— 那边的检测台上,仪器屏幕显示‘30°’的绿色字样,和望塬说的分毫不差。”
念禾穿着红色的小雨靴蹲在泥里,手里举着块小瓦片,正往扶好的玉米根旁垫,小脸憋得通红。他的雨靴里灌满了泥浆,走起路来 “咕叽咕叽” 响,小脸蛋凑近歪倒的玉米喊:“苗儿苗儿站起来,我给你垫石头!” 望塬往他手里塞了块扁平的石板:“这石头得垫在迎风面,就像给帐篷打地钉,当年我像你这么大,你奶奶总让我捡石板,说能沾沾力气。”
赵强驾驶着辆小型起苗机在田埂上行驶,军绿色工装的裤腿卷到膝盖,机器的机械臂在倒伏的玉米间起落,像只温柔的大手。“望塬哥,这机器调的力度正好,” 他从驾驶座探出头喊,军靴在踏板上磕出闷响,“能把根须带土扶起,比人工快五倍,这十亩地一上午就能扶完,就是边角的还得您老用手挪。” 他突然压低声音,“东边的苗折了不少,望梅姐正让虎子测损失率,说怕是得补种些晚熟品种。”
虎子蹲在损失评估台前,橘红色反光背心在阳光下像块燃烧的炭,手里的测产仪正对着扶好的玉米穗,屏幕上的 “预估减产 15%” 字样闪着黄光。“望塬爷,这扶起来的苗成活率有七成,” 他往望梅手里递着检测报告,纸页上的倒伏分布图像片受伤的绿斑,“折秆的得赶紧清理,我算了补种面积,得五亩地,晚熟品种还来得及。” 他从箱里掏出个土壤酸碱度仪,“您看这雨后的 pH 值,有点偏酸,得撒些石灰调节。”
望梅站在田头的补种规划图前,湖蓝色夹克衫的袖口沾着泥浆,是刚才扶苗时蹭的。她的手指在 “扶苗区”“补种区” 的字样上划过,眉头拧成个疙瘩 —— 这场风雨比预报的猛,损失比预想的重。“张婶带几个人去清理折秆,” 她突然扬声喊,声音里带着股沙哑,“小李跟虎子去调种子,优先补种‘晚黄金’,成熟期短,能赶在霜降前收获!”
王婶坐在田埂的老槐树下编草绳,深蓝色头巾的绒球沾满草屑,手里的稻草在她膝间翻飞,编出的绳结又紧又好,是给扶好的玉米做固定用的。“这绳得用小暑前的稻草编,” 她往绳里掺着些柳条,“韧性好,不勒秆,当年我男人扶苗,总用我编的绳,说比麻绳软和,不磨伤茎秆。” 周静文往她手里塞了块姜糖饼:“您老歇会儿,编了一上午了,手指都勒红了,别硬撑着。”
日头爬到头顶时,望塬把枣木撬棍往田埂上一戳,深蓝色中山装的前襟能拧出泥水,像块湿透的海绵。他蹲在树荫下喝姜汤,粗瓷碗里的姜块辣得人冒汗,暖意顺着喉咙往下窜。“这起苗机是比人手有劲,” 他望着赵强驾驶的机器,汤碗在手里转了个圈,“可根须的损伤看不出来,机器扶的苗蔫得比手扶的快,当年你爹总说,机器不如人手懂轻重,苗儿疼了不会喊,得靠人心里有数。”
周静文往他碗里添了些红糖:“快吃点,下午还得去东边帮忙补种,” 她往望塬手里塞了块姜糖饼,“望梅说那边的土偏酸,得撒石灰,您老经验足,去把把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黄土地上的年轮 ” 望塬的牙齿在饼上 “咯吱” 响:“我不是反对用仪器测,可这土的脾气,雨后和晴天不一样,上午和下午也不一样,当年你爷爷捏把土就知道该撒多少石灰,比你那仪器准多了。”
望川的相机镜头扫过泥泞的田野,望塬的撬棍在玉米茎秆间起落,倒伏的苗渐渐站首;赵强的起苗机在另一边作业,机械臂的动作越来越熟练;望梅的湖蓝色身影在补种区晃动,指挥着大家撒种,像朵倔强的花。这些画面在镜头里流淌,像首关于小暑的歌,带着泥土的腥气和重生的力量。
下午的日头稍微偏西,望塬拎着袋石灰走进了东边的地,手里的木瓢在石灰袋里舀着,动作匀得像在撒盐。他往酸土区撒着石灰,白色的粉末在绿苗间划出淡淡的痕:“这石灰得撒成‘梅花点’,” 他往望梅手里抓了把土,“不能撒成片,不然烧苗,当年我爹总说,调土就像熬药,得掌握火候,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
虎子的检测仪显示撒过石灰的土壤 pH 值回升到 6.5,他往望塬手里递着数据:“这用量正好,” 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比均匀撒播省三成石灰,还不影响苗根。” 望塬往扶好的玉米旁培着新土,泥块在茎秆周围堆成小小的丘:“这是‘护根坡’,能防下次风雨,就像给苗儿筑道墙,老辈人传的法子,比你那仪器更懂土地的心思。”
念禾的小瓦片己经垫了二十多块,他抱着石板往补种区跑,红色的身影在泥地里像团跳动的火焰。“梅姨梅姨,我垫的石头能让苗站得更稳吗?” 他的石板太小,大半都陷进泥里,却笑得露出豁牙。望梅往他兜里塞了颗糖:“当然能,念禾垫的石头,比老虎钳还管用,能把苗儿牢牢抓住。”
傍晚的霞光给田野镀上了层金红,望塬站在补种区的地头,看着刚播下的种子被泥土覆盖,像给土地贴了层创可贴。他往望梅手里塞着木瓢:“这地算缓过来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股疲惫,“明早再检查遍扶好的苗,保准错不了。” 望梅往他手里塞了瓶冰镇矿泉水:“您老先歇着,剩下的我来盯,今天您都扶了两百多棵苗了。”
虎子把检测设备装进箱子,橘红色的身影在暮色里像块烧红的炭。他往望塬手里塞了份灾后评估表:“这是预计产量,扶苗区加补种区,能挽回八成损失,” 他指着表上的绿色曲线,“比预期的好,您老的‘护根坡’起了大作用。” 望塬的手在表上拍了拍:“不是老法子好,是新老得搭着来,就像给伤兵治伤,既得有夹板固定,也得有草药调理,缺了哪样都不行。”
望川整理相机时,发现最后一张照片是望塬和虎子蹲在扶好的玉米旁的背影,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望塬手里的撬棍和虎子的检测仪放在一起,像对共渡难关的老伙计。他突然明白,灾后管理既不能全靠人工费力气,也不能只信机器缺灵活,两者掺着来,才能让土地尽快恢复生机。
小暑的夜晚,蛙鸣在雨后的田野里格外响亮,像在给受伤的苗儿唱安神曲。望塬坐在炕头抽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着他脸上的皱纹,像被雨水冲刷的沟壑。周静文端来碗小米粥,粗瓷碗上的热气混着烟圈,在屋里缠成淡淡的雾。
“明儿别起太早,” 周静文往他碗里放了块红糖,“苗儿也得喘口气。” 望塬的烟袋锅在炕沿上磕了磕:“小暑的苗得勤照看,风雨刚过容易生病,当年我爹雨后守了三夜,说听着苗儿在夜里抽节,就知道有救了。”
念禾躺在炕尾睡着了,怀里抱着个画满扶苗场景的本子,上面的玉米苗都被扶得笔首,旁边站着举撬棍的爷爷和拿检测仪的虎子,像两个勇敢的医生。望川给他掖好被角,发现本子最后页画着片金灿灿的玉米地,每个穗子上都结满了籽粒,像串串的珍珠。
夜色渐深,月光洒在刚扶好的玉米地,露水在叶尖闪着银亮的光。望塬站在窗前望着田野,心里像揣着块沉甸甸的希望 —— 他知道,只要用心照料,不管是传统的扶苗垫石,还是现代的补种测产,都能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这小暑的风雨带来的不只是创伤,还有庄稼人灾后自救的智慧,让老经验的根扎得更深,让新技术的叶长得更茂,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丰收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