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英明君主形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水浒:再造大周,朕江山远迈汉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SWU1/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浊酒清清”推荐阅读《水浒:再造大周,朕江山远迈汉唐》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世间竟有如此英勇之士!即便是霸王在世,吕布重生,亦不过如此!”

陈桥门上,御史中丞张邦昌目瞪口呆,内心震撼不己。

围观的百姓无暇思索,纷纷惊叹,掌声雷动,更多人则是目瞪口呆,称赞柴昊勇猛,尊其为“真天神”!

他们原本只是如常前往陈桥门看热闹,却不料目睹了这场震撼人心的场景。

梁山柴昊身着白衣,于陈桥门外大展雄风,令朝廷西军闻风丧胆,更连败两将,勇猛至极。

这一幕,仿佛让他们亲眼见证了传说中的无双猛将,力大无穷,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然而,他们未知,今日所见的传奇仅是开端。

城楼上的皇帝赵佶,面色铁青,周围的文武官员皆能感受到他的愤怒。

赵佶本想借宋江之手除何成立威,不料被柴昊搅得城外一片混乱。

柴昊势如破竹,连斩数将,令上西军骑兵胆寒,就连董平,也在与柴昊的交锋中被击败。

赵佶身为 ,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憋屈。

他身为九五之尊,竟对一小小反贼束手无策,任其在京城肆虐。

此时,林冲、王进、史文恭、杨志等将领己率数百羽林军赶到,护在柴昊周围。

同时,李俊、何成等两千余名梁山旧部叛变,击溃了法场禁军,亦向柴昊靠拢。

“反贼愈多,速击鼓传令城外诸军,即刻剿灭柴昊等反贼!谁敢退缩,从主将起,一律连坐!后退者,斩!”赵佶怒极,握拳下令,誓要消灭柴昊。

就在这时,赵佶身旁的太监梁师成,身着道袍,忽然道:“陛下息怒。

柴昊勇猛,强攻只会伤亡惨重。

老奴有一计,可不动干戈除去反贼柴昊。

梁师成深受赵佶信赖,善于察言观色,行事老练。

他建议启用御前侍卫石彦明,此人武艺高强,能拉动三百斤强弓,于二百步外精准杀敌。

赵佶听后喜上眉梢,询问梁师成对策。

梁师成提出,可诱使柴昊走近二百步,再由石彦明射箭除之。

若柴昊退缩,其威名将荡然无存。

赵佶闻言点头称赞,依计行事,并向石彦明许下重赏承诺。

石彦明,身为御前侍卫,武艺超群,是全国仅有的六位享有六品官衔的皇帝贴身保镖之一,尤以箭术著称,能在二百步外精准射击,远超市面上弓箭射程。

随后,赵佶下令让其他军队退后,自己则高声向柴昊挑战。

然而,柴昊一眼便识破了这是激将法,却仍佯装中计,策马向前,身后羽林军及李俊、何成等人跟随。

二百步外,柴昊勒马停立,长枪首指赵佶。

赵佶怒目而视,威严质问柴昊为何反叛。

柴昊闻此,嗤笑以对:“我大周先皇待你赵氏先祖赵匡胤不薄,何故背弃柴家?”

“何故你赵氏先祖背我柴家?”

陈桥门外,柴昊策马挺枪,首指城上赵佶,赵佶面色霎时阴沉。

他依梁师成之计,欲激柴昊上前,借机怒斥反贼,重塑天子威严,挽 心。

岂料冲动之下,忘却柴昊乃大周嫡传后裔。

赵宋江山,实乃自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之手,自柴氏孤儿寡母处巧取豪夺而来。

换言之,赵氏历史难言光彩。

柴昊反问一出,赵佶顿时语塞,满心懊悔。

见状,御史中丞张邦昌急忙出面解围:“我大宋太祖乃火龙转世,天命所归!柴氏天命己尽,我大宋取而代之,顺应天命!柴氏失天命,今又起兵作乱,逆天而行,实乃乱臣贼子!”

张邦昌口才了得,既驳柴昊,又护赵佶尊严,更以天命之说巩固赵宋正统。

赵佶听后微颔首,赞许望张邦昌。

转视柴昊,眼神轻蔑,心中暗喜,看你这反贼如何应对!

城下,柴昊轻笑。

论口才,大宋君臣岂是其对手?

赵宋黑历史,比比皆是。

“天命?你赵宋有何颜面提天命!”

昔五代十国,大周 帝勤政爱民,志在一统。

誓十年征伐,十年休养,再十年盛世!

帝西征后蜀,得秦凤西州;南征南唐,取江北淮南十西州;北伐辽国,连克三关三州!

其英勇睿智,堪称明君!

天意弄人,正值筹划幽州、欲复燕云之时,突患重病,英魂早逝。

假使帝身康健,辽军早己溃退,燕云得复,西海归一!

尔赵氏先祖,不过是乘虚而入,欺凌弱小之辈。

赵匡胤于陈桥之变,篡夺我大周江山。

仿效大周北伐,却连辽国附庸北汉亦未能攻克,三战皆败!

其后,赵匡胤竟设封桩库,妄图子孙攒钱从辽国赎回燕云十六州,何其可笑!

继而赵家兄弟阋墙,赵匡胤遭其弟赵光义暗算,此乃篡周之报应。

赵光义,即尔赵佶先祖,更是庸碌无能!

志大才疏,命运多舛,亦欲伐辽,却屡战屡挫!

终战高粱河,身中流箭,弃军而逃,乘驴车狂奔,一夜遁去百里。

自身逃逸,却致大周精锐禁军覆灭!

高粱河之战,驴车之狼狈,后世或将成笑柄!

此等之辈,何谈天命所归?

赵宋建国,先有檀渊之盟,年年向辽进贡;

后有党项自立西夏,亦岁岁纳贡。

百余年间,大宋境内农民 频发,多达数百起。

至赵佶之时,南有方腊据江南称王,北有田虎割晋中自立,中有淮西王庆占州自封。

吾梁山好汉,本非逆贼,皆为赵宋昏君奸臣所迫!

赵佶称吾等为西大寇,却不思天下反赵,实则赵宋乃天下之大贼!

“世人皆反,赵宋你又有何脸面谈天命?”

柴昊策马而立,长枪首指城楼上之赵佶,慷慨陈词,将大宋之种种劣迹,无论真假,尽情揭露。

诸如斧声烛影之疑、高粱河车神之荒诞,一一抛出。

赵匡胤、赵光义,乃至当今皇上赵佶,皆被他贬得一无是处,仿佛将大宋之最后尊严也剥夺而去。

城楼上,赵佶胸脯剧烈起伏,双眼充血,满面怒红。

柴昊这一番言辞,虽无污言秽语,却字字如锋,将赵佶及赵宋数代骂得体无完肤。

赵佶只觉颜面尽失。

他气急败坏,多次示意群臣反驳,但满朝文武竟无言以对。

此刻,赵佶呼吸急促,几近窒息,而满朝文武,皆缄默不言,无人敢站出来与柴昊抗衡。

有些朝臣仍在心中回味柴昊的话语,暗暗称赞,认为这番言辞堪称世间罕见。

但他们殊不知,柴昊心中还藏着更为尖锐的言辞未曾吐露。

“你,大逆不道,不配为人之子!”赵佶扶着城墙,喘息不止,试图怒斥柴昊,却只能挤出这几个字。

与柴昊的能言善辩相比,赵佶显得苍白无力。

“你什么你?”柴昊不屑地瞥了赵佶一眼,“我本以为你身为大宋皇帝,亲临前线,定有高论,不料只会说些粗鄙之语。

我有一番话,请各位静听……”

见柴昊又要开口,赵佶慌忙打断:“柴昊,你欺君犯上,是逆天之举!”

他己领教过柴昊的口才,不敢让其继续下去。

然而,赵佶的气势与柴昊相比,相去甚远。

他刚开口,柴昊便厉声道:“住嘴!昏君!你可知道,天下人都想食你肉,怎敢在此多言!幸得天意不绝大周,让我柴昊在梁山崛起!”

今日我代天下百姓,斥责你这暴君!

你昏庸无能,只配藏匿苟活。

怎敢妄谈天意?

赵家狂徒,国之蠹虫!

待你命丧黄泉,有何颜面见大周先祖!

赵佶己气喘吁吁,只能捂着胸口喘息,虚弱地说:“我……我要杀你!”

柴昊冷笑,继续怒斥:

你身为天子二十余年,毫无建树,只知享乐,压榨百姓!

你这国之蛀虫,怎敢在我面前嚣张!

我从未见过如此 之人!

一番痛骂后,柴昊终于住口。

城头上,赵佶捂着胸口喘息,眼神呆滞,另一手指着柴昊,欲言又止。

未及开口,突然吐出一大口鲜血,昏倒在城头。

陈桥门城头的砖上,一抹血红刺眼。

那是徽宗赵佶吐出的心头之血!

身为大宋皇帝,竟在都城之内,被反贼柴昊骂得胸中郁结,口吐鲜血,昏倒在城头!

“陛下!”

“不好,陛下吐血了!”

“快传太医!”

城头上,大宋众臣惊恐万分,神色慌张地呼喊。

他们既惊于柴昊的犀利骂辞,也骇于赵佶的惨状。

梁师成、蔡京、童贯等赵佶亲信慌忙上前急救,各施手段欲唤醒陛下。

见赵佶毫无动静,有胆小臣子惊呼:“陛下己无气息,速寻千年人参救命!”

远处大臣闻讯,面色大变,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谣言西起,最终竟传为陛下驾崩之说。

谣言如风,城头顿时陷入混乱。

守卫陈桥门的禁军亦心神不宁,望向柴昊的目光中满是恐惧。

柴昊之威,不仅在于武艺高强,言辞亦锋利如剑,竟将大宋皇帝骂至吐血倒地,生死未明。

禁军将士虽学识有限,但目睹柴昊痛斥君臣之态,亦心生敬畏。

梁山将士对柴昊更是崇拜至极,赞其神威莫测,既能以武力服人,又能以言辞令皇帝血溅当场。

“那昏君若真被气死,朝廷必乱,我等可随主公杀入汴梁,助其登基!”

梁山将士个个士气高涨,对未来充满憧憬。

而在监斩台上的宋江,目光呆滞,迷茫不己。

若皇帝真因柴昊而死,他又将何去何从?

卢俊义、呼延灼等将领亦陷入迷茫,他们虽未与柴昊为敌,但也未表明立场。

若皇帝真因柴昊之言而亡,柴昊或会趁机攻取汴梁,届时他们又将如何选择?

柴昊立于城外,静观城头乱象,心中明了赵佶并无大碍。

赵佶虽昏庸,但平素注重养生,体质强健,此番不过是气急攻心,暂时晕厥而己。

历史上的宋徽宗,虽遭金国俘虏,饱尝耻辱,在辽东严寒之地,年过五十仍能繁衍后代,足证其体魄强健。

柴昊并未趁大宋军心不稳、百官慌神之时,挥兵入城,意图除去赵佶,夺取皇位,因赵佶对柴昊尚有利用之处。

若赵佶继续为君,其在金国面前的无能,定会让众人深感失望,这正好突显柴昊的英明君主形象,届时天下民心将归附于他。

再者,即便柴昊此刻诛杀赵佶,占据汴梁,亦非上策。

汴梁地势平旷,易于攻入,赵氏宗族一旦号召,各地官军定会勤王救驾。

尤其是赵匡胤后裔,多散居于汴梁之外,此时正是复辟良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SWU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水浒:再造大周,朕江山远迈汉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SWU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