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3章 卖出去才算真本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离婚后,她成了全村的骄傲 http://www.220book.com/book/SZK1/ 章节无错乱精修!
 离婚后,她成了全村的骄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离婚后,她成了全村的骄傲最新章节随便看!

七月底,太阳像个火球,炙烤着地面,连地头的野草都被晒得打了蔫儿。

林秀兰坐在办公室里,盯着那张“产量登记表”,眼神没焦。窗户敞开着,风扇哗啦啦转,吹出来的却是热风,吹不走她心里的烦闷。

红薯种下去了,玉米也开始抽穗,前期的技术支持和地块管理都勉强上了轨道,但她知道——真正的难题,还没来。

“种出来不是本事,卖出去才算本事。”

她自言自语,说完这句,忍不住捏了捏眉心。

合作社的老账本她看过,最明显的亏空就是“销售”。每年种得多,但总是压仓卖不掉,价格压得低,连肥料钱都回不了本。她接手时,库房里还有好几麻袋陈年黄豆,发霉了,没人管。

她不是没想法。

她有一个计划表,标题是“村产出销三步走”——

第一步:走地摊市场,清库存;

第二步:线上试水,寻找突破口;

第三步:建立小型品牌,统一包装销售。

但每一步都不简单,尤其是第一步。

**

她拎着一个帆布包,顶着烈日出了门。

这天,她约了村里几个老社员,去县里赶集。她亲自挑了些库房里还算完好的红薯干、苞谷糁子和黄豆,重新用纸袋分装,每袋一斤五两,贴上手写的标签。

纸袋是她让小孩在镇上文具店订的,一包五十个,标签她自己写,红笔黑笔交替,用小毛笔一点点描上“秀兰土产”西个字。

“我知道丑。但得先卖出去。”

早上六点,一辆电三轮载着她和老社员们晃晃悠悠出发了。路上尘土飞扬,电三轮嘎吱嘎吱地响,秀兰坐在后车斗里,一手扶着纸袋,一手拿着草帽挡太阳,额头的汗珠不住往下滚。

赶集的县城不大,集市设在一条老街上,两边是摆摊的摊主,卖什么的都有,炸麻花、收破烂、卖衣服、捞金鱼的。

她挑了个靠近菜市场的角落,租了块空地,十块钱一上午。

摊子一支起来,她就开始摆袋子、贴价格。红薯干一包五块,苞谷糁子一包西块,黄豆三块五,价格不高,主要是为了清货。

“我们这是村里自种的,没打农药,老方法晒干的。您要尝尝?”

她的声音不大,但一遍一遍地喊,不急不躁。身边的老社员也帮着吆喝,虽然说不上话术,但能看出用心。

有几个过路的大妈停下来,试吃了一点红薯干,点头:“这味儿不错,就是太丑了。”

“我们不靠样子吃饭,就靠实诚。”秀兰笑着回。

慢慢地,有人开始买,一袋两袋的,生意不算火,但也不是毫无起色。

卖到上午十一点,她蹲在地上算了算,卖出去三十多袋,收了将近两百块钱。

这点收入不多,算上油钱和包装袋的成本几乎没利润。但她高兴。

“能走出去,就是开头。”

回程路上,坐在电三轮后斗里,林秀兰有些困倦,闭上眼,脑子却在转。

“能不能做个二维码?试试让人微信扫一扫?”

“要不要写个名片,介绍合作社?”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得学会跟城市人说话,得把土里土气的东西,说得让人听得懂、愿意买。

**

回到村里,她召集核心社员开了个小会。

这回她没讲流程,讲的是“卖货”。

“我们不能光种不卖,要学会出村子。”

“我们得学会‘讲故事’,哪怕是一袋黄豆,也得告诉人家:这是从哪块地里来的,谁种的,为什么值得买。”

“我们村里有故事,我们的地也有味道。”

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平静,语速不快,但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有人听得迷茫,也有人点头。

小李开口:“姐,我认识一个做短视频的,在镇上卖土鸡蛋,要不……我去找他问问?”

林秀兰一愣,然后慢慢点头。

“可以试。”

**

三天后,小李果然带回来了个年轻人,瘦高个,戴着棒球帽,手里提着一个摄像机,笑得腼腆。

“叫阿彬,他说可以帮我们拍视频、做账号。”

林秀兰没急着答应,而是带他去地里走了一圈。

地头上太阳毒辣,阿彬一边拍,一边问:“阿姨,您这红薯怎么种的啊?”

她弯腰捡起一块泥巴,慢慢说:

“这块地啊,年年种庄稼,但今年第一次不用化肥。”

“我们用的是自己沤的堆肥,鸡粪、菜叶子、麦秸杆,一层层堆,发了两个月才撒下去。”

“你问我为什么不用化肥?不是因为环保,是因为化肥贵,村民买不起。我得想别的法子。”

她说得实在,镜头里捕捉到她满手泥巴的样子,还有她不曾回避的眼神。

那天下午,阿彬拍了将近两个小时,晚上剪了一条短视频,发到本地的社区号上,配文只有一句话:

“她说:我们靠种地吃饭,但也想吃得更好一点。”

没想到,那条视频引发不少关注,评论里大多是:

“看哭了,想买一袋红薯干支持一下。”

“她说得对,地不骗人,人也别骗地。”

“我愿意多花两块钱买实在货。”

**

视频爆了没几天,他们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

一个做社区团购的妈妈团,想试着下五十单,买些红薯干和玉米糁。

林秀兰接到电话时愣了好久,那头是个南城女人,说话快,说要发样品、签合同,她一句没听清。

“你慢点说,我不太会普通话,咱一句句来。”

她一字一句地重复,认真地记,挂电话后还拿笔圈了十几个陌生名词,准备晚饭后请小李帮她查。

她知道,这才刚刚开始。

她坐在办公室里,桌上摊着销售单、包装袋样式图、订单模板,一边吃着白煮玉米,一边用铅笔在纸上画袋子。

画得不规整,但她在尝试。

她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坐在城里公车上,紧紧抱着孩子,怀里夹着初中毕业证时的场景。那时候她也想过,“什么时候能让别人来买我做的东西”。

现在,她终于在做这件事。

不是靠谁,也不是一时的运气。

是靠她一双手,一步一个脚印,从地头,从一袋红薯干,从一顿咸菜粥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SZ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离婚后,她成了全村的骄傲 http://www.220book.com/book/SZK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