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傍晚,太阳还挂在西边天角,光影透过院子里那株老槐树的枝桠,斑斑驳驳地洒在地面上,像是把一天的辛苦和希望都揉碎了,铺在脚下。
林秀兰站在厨房门口,围裙上还沾着几点干掉的面粉印子,额角有点汗,头发被风轻轻拂着,贴在颧骨处。
锅里煮的是腊肉土豆汤,是赵凤英中午回家顺带给她送来的一小块腊肉,说是自家腌的,味道特别正。林秀兰接过时客气推了一番,最后还是收下了。
“你天天张罗这么多女人干活,总得补补。光靠葱油饼,撑得了几个月啊?”赵凤英边笑边说,语气里带着一点真心疼。
她自己也知道这些日子,林秀兰是把自己往死里用了。
锅盖轻轻掀开,蒸汽腾地一下扑了上来,腊肉和土豆的香气混合在一起,有一种很接地气的温暖。
她用勺子搅了搅,又尝了一小口,咸淡刚好。
“强子——洗好手没有?再不出来,饭菜就凉了!”林秀兰转头朝屋里喊。
屋里传来强子一边擦手一边跑出来的声音。他脚步重重的,鞋底在地面上“啪啪”作响,那是一种典型的孩子才有的奔跑声,带着不掩饰的活力与对晚饭的期待。
饭桌就摆在厨房与堂屋中间的那张老旧八仙桌上,漆皮己经斑驳,但桌脚很稳,林秀兰自己用锤子重新钉紧过几次。
她舀了两碗汤,夹了一点咸菜,又盛了一碗米饭,都是用电饭锅蒸的——电饭锅还是前几年李国华还没走时买的,那个时候他还有点上进心。
强子坐下后拿起筷子,先喝了一口汤,眯着眼说:“妈,这肉味真香。”
“多吃点,咱今天可忙了一天。”林秀兰说着,把碗往他那边推了点。
强子吃得快,没多久碗底就见了光。他抹了抹嘴,说:“妈,我们以后能天天这样吃吗?就这样,一锅热汤,一碗米饭,有菜,有肉。”
林秀兰听着,顿了顿,轻声说:“只要咱踏踏实实干,就不怕以后没得吃。”
她说这句话时没有慷慨激昂的语气,就像平常说“外面要下雨了”那样自然,但强子听懂了,他点点头,又添了半碗饭。
饭后,林秀兰收拾了碗筷,放进洗碗盆里用热水泡着。
她从灶房后的小门出去,站在后院。
院墙边,是那一小块菜地,己经有点干裂了,叶菜长得慢,苦苣倒是窜得快。她提起水桶,抽了两桶水,一点一点地倒在土根旁。土壤发出“滋滋”吸水的声音,像是在饮水。
她蹲着,拢着衣袖,把几株黄叶的菜苗拔了,丢到旁边堆肥堆上。
这一阵子太忙,她连菜园都顾不上了。
“妈,我来给你帮忙吧。”强子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她身后,衣服换了件干净的,他手里拿着小铁锹。
林秀兰偏头看了他一眼,眼角有点柔。
“去拿那个小水壶,给辣椒根那里浇点水,别太猛了,慢点。”
“好!”强子答应得响亮,像是完成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
夜色慢慢沉下来,村子里一户户人家屋顶升起了袅袅炊烟。
远处,有小孩追逐打闹的声音,村东头的老广播还在放着陈旧的戏曲,吱吱呀呀的,像是从时光缝隙里漏出来的回音。
林秀兰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尘土,回头看了一眼鞋坊的那间屋子,窗子上反着外头的黄灯光,显得温暖又安定。
就在这时候,一道细碎的脚步声从外头传来。
“林秀兰在家没?”是个女人的声音,嗓音偏低,有些急切。
林秀兰回头看去,是李翠芳的婶娘——马月红。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花棉衣,脚上穿着一双褪色的棉拖鞋,鞋边磨得快散了。
“婶,你咋来了?进来坐。”林秀兰迎了上去。
马月红却摆摆手,“我不坐,我是来问问,看你那边还有没有空缺的活儿……我侄女刚从外地回来,原本在厂里干活,厂子倒了,也没挣着什么钱,人在家闲着也不是事。”
林秀兰一听,点了点头,“你说的是李翠芳她堂妹,李香梅?”
“对,就是她。这孩子手快,也勤快,嘴不多。”
林秀兰沉吟了一下,“婶,我这边暂时人手够了,但香梅如果真想干,我可以先让她试几双样鞋,做得好,正好我们接下来的订单扩大了,也能马上用上。”
“哎呀,那太好了!你这个人啊,我就说实在!”马月红一下子松了口气,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来。
林秀兰笑了笑,“咱都是村里人,只要愿意做,活总能分出来。”
等马月红走后,天己经彻底黑了。
她转身回屋,窗外风吹得槐叶“哗啦哗啦”地响,像是悄悄在夜色里说着什么。
她走到床边,坐下,看着桌子上的账本,那是她白天记录鞋料进出数量的本子,一笔一划,密密麻麻。
她轻轻关上本页,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这一天终于可以结束。
但她知道——明天,又是新的开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