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这天,天气晴朗,天空泛着淡淡的蓝色,没有云,阳光却不是那么刺眼。早晨六点,林秀兰就起了床,烧好一壶热水,给两个孩子洗了脸,一边手脚麻利地给晨晨和小米套上衣服,一边嘴里还念叨着:“今天人多,集上杂,小米别乱跑,晨晨你牵着妹妹的手,听见没?”
“知道啦,妈妈你说八百遍了。”晨晨撇着嘴,脸颊鼓鼓的,眼里却带着兴奋。
小米扎着两个羊角辫,一蹦一跳地往门外跑:“我最喜欢赶集啦!”
林秀兰手里提着两个布袋,一个是用废旧床单改的,缝得结实,装了她昨天连夜赶制的30个馅饼,还有几罐自己做的腌萝卜和干豆角。另一个袋子是专门带孩子换季衣服的,她打算在集市上捡些便宜的旧衣服,给孩子备着秋冬穿。
路上,她们母子三人走了十五分钟到村口,坐上了镇上的中巴车。车里己经坐了不少人,有熟悉的村妇,有背着背篓的老人,还有一两个带着鸡鸭的小商贩。空气中混着干草的味道,还有塑料布的潮湿味。
“秀兰哟,又去卖馅饼啊?”一个戴头巾的妇人笑着搭话。
林秀兰点头,笑着回应:“试试看吧,能卖几个是几个,家里总得贴补点。”
“你这也是真能干,哪像我们家闺女,离婚之后一天到晚窝家里,像只病猫似的。”那妇人摇着头,话里带着点羡慕。
林秀兰没有多说,只是低头看了看坐在身边正认真盯着窗外的小米。她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泥里开出花来,但她没有退路。
赶集的地方在镇中心,一到地方,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小摊贩们用塑料布和木桌摆起摊子,蔬菜、咸鱼、布料、锅碗瓢盆……五花八门。
林秀兰选了一个靠近巷口的空位,铺开布,把馅饼整整齐齐码在塑料托盘上,萝卜和干豆角罐子一字排开。她没有大声叫卖,只是低头默默摆摊,脸上始终保持着淡淡的笑。
第一个顾客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穿着一身工地衣服,手里还提着一瓶矿泉水。
“这馅饼咋卖?”
“一块五一个,现做的,肉馅的。”
“便宜。”小伙笑了笑,挑了两个,咬了一口,眼睛一亮:“挺香啊,大姐你自己做的?”
林秀兰点点头,小伙又塞了两个进袋子:“来,再拿两个,我中午当饭吃。”
她接过钱,心里暖了一下,这点收入虽然不多,但却是她用手换来的踏实钱。
正忙着,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熟悉又有点意外的声音:“林秀兰?”
她一愣,转过头,竟然是李国华。
他穿着一身简单的休闲装,没有穿平时的镇干部制服,手里提着一袋红薯,额角有点汗,显然是刚从别处买完菜回来。
“你怎么来了?”她问。
李国华笑了笑:“来买点菜,顺便看看你卖东西咋样。”
林秀兰抿了抿嘴:“就那么回事吧,一天挣不了几个钱。”
“挣多挣少是次要的,你这摊子比镇上那几家卖快餐的干净多了。”他说着,目光在她的馅饼上扫了一眼,“来两个,给我打包。”
“你也吃这个?”
“怎么,不行?”
林秀兰本想说他平时吃得讲究,哪会吃街边摊,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只是手脚麻利地拿了两个馅饼,用纸袋包了递过去。
李国华接过袋子的时候,手指无意地触碰到她的指尖,她轻轻一颤,却没有抽手。
他仿佛也察觉到了什么,笑着说:“下回我帮你找个更好的摊位,街口那边人多,你这个手艺不该埋没。”
她没吭声,只低头整理着罐头,耳根却悄悄泛红。
临走时,他站在巷口望了她一眼:“中午别光顾着卖,记得吃饭。”
阳光正好,从破旧的布棚缝隙间斜斜洒下,落在她肩头。她站在那里,仿佛被这光定格了神色,半晌才回过神来。
—
赶集的结束是在下午两点,林秀兰几乎卖完了所有馅饼,罐头只剩两瓶。孩子们在旁边也帮了不少忙,晨晨帮忙看摊,小米则缠着附近卖糖人的老爷爷要了一个兔子糖,嘴巴甜得很。
回家的路上,三人依旧乘坐那辆中巴。车子在晃动,孩子们靠在她肩上睡着了,林秀兰低头看着两个小家伙的脸,突然觉得这一天的疲惫,变得异常温柔。
她望向车窗外飞快倒退的田野与村庄,心里有了一种踏实的满足——不是因为卖掉了多少馅饼,而是因为她知道,只要不停下脚步,这条路,终究会越走越宽。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离婚后,她成了全村的骄傲(http://www.220book.com/book/SZ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