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19 章 灯影里的符号

小说: 星图新密码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星图新密码 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章节无错乱精修!
 

年初一的晨雾裹着炮仗碎屑时,刘姨正往符号树的枝丫上挂糖果盒。盒子是用浆糊粘的硬纸壳,里面装着水果糖和酥心糖,刚挂好,盒底的符号就渗出点蜜色,在雪地上凝成个 “甜” 字。“小时候拜年,长辈总把糖塞满兜。” 她看着阿珍领着孩子们摘糖,糖纸在风里飘成小彩旗,“我儿子昨儿还说,当年揣着糖跑回家,裤兜都被糖汁粘成硬壳,洗三次还留着甜。”

林舟帮着扶梯子,看见糖果盒里的糖自动摆出双心星的模样。有颗橘子糖滚出来,糖纸展开的影子里,映出刘姨的婆婆给孙子剥糖的模样,老太太的假牙咬不开糖纸,就用剪刀轻轻剪个小口,说 “慢点吃,别噎着,糖要含着才甜透”。梯子下的雪被踩成硬壳,印着孩子们的小脚印,像给树系了串会笑的铃铛。

晓棠抱着摞芝麻糕走过,糕面上的芝麻沾着露水。是张奶奶凌晨蒸的,说给拜年的孩子当早点。“张奶奶的芝麻是去年自己收的,在簸箕里颠了百八十遍,只留最圆的。” 晓棠掀开油纸,芝麻糕的热气里飘着符号,拼出个 “香” 字,“她说这是老张教她的,当年在部队给战友分糕,总把芝麻多的那块给新兵,说‘芝麻粒小,聚在一起就香’。” 芝麻糕刚放在树下石桌上,就传出 “簌簌” 声,树洞里冒出个陶碗,碗里盛着蜜水,是给孩子们润喉的,碗沿的豁口还留着十年前的牙印。

上午的村道上,孩子们拎着纸灯笼拜年。有个穿新棉袄的小男孩举着灯笼跑,灯笼面是晓棠画的 “生肖图”,老鼠的尾巴卷着个符号:“这是我姐在深圳画的。” 灯笼突然亮起来,烛火的影子里,映出他姐趴在出租屋桌上画灯笼的模样,手边堆着没做完的设计图,嘴里却哼着小时候的拜年歌。邻里的门都敞着,王大娘端着花生盘站在门口,见孩子来就往兜里塞,说 “多吃点,长个子,比去年的灯笼还高”。

“拜年拜的不是礼,是踩踩门槛的热乎气。” 晓棠帮小男孩扶正灯笼杆,杆上的红绸缠上根符号须,突然长出个小穗子,是他姐特意留的线头,“她说灯笼杆要留三寸红,像牵着家的线,再远也不会断。” 有个扎红绸带的小姑娘举着灯笼过来,灯笼里的烛火突然跳了跳,照得她兜里的压岁钱红包发亮,红包上的 “福” 字是张奶奶剪的,边角带着点毛茬。

阿星的全息投影这次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星际软糖,糖纸会随温度变颜色:“第九星域的居民学我们拜年。” 影像里,星舰的走廊挂着地球的红灯笼,青鸟座使者捧着块方形软糖,往同伴手里塞,“他们说拜年就是把心掏出来晒晒,哪怕隔着重洋,也能暖着对方的手。” 星舰的餐桌上摆着地球的糕点,有王大娘寄的芝麻糕,有刘姨送的酥心糖,包装纸上的符号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午后的祠堂里,老马叔正带着徒弟们扎灯笼。竹篾是去年冬天备下的,在温水里泡得软乎乎的,弯成圆圈时发出 “咯吱” 声,像老竹子在笑。“我师父总说扎灯笼要留三分松,太风一吹就破。” 老马叔用棉线固定竹篾,线脚绕成个小圈套,“就像待人,得给人留个转身的空,日子才绕得开弯。”

有个年轻徒弟举着刚扎好的灯笼架笑:“这架子会喘气呢。” 竹篾上的符号闪了闪,自动绷出个椭圆,是他爸扎灯笼的手法,左手捏头,右手顺尾,说 “竹篾有性子,顺着它才听话”。老马叔摸了摸灯笼架,指尖的老茧蹭过竹篾,留下点体温,“你爸当年教我时,也是这么说的,竹篾得焐热了,才有力气撑住纸。”

林舟在祠堂角落发现个旧木箱,是装灯笼纸的,箱底铺着层蓝布,布上的折痕里藏着符号,展开是片小灯笼的影子。“这是二十年前孩子们扎的灯笼。” 他拿起张染了红的棉纸,纸上的符号浸着桐油香,“那年雪大,灯笼都挂在祠堂里,烛火照得满墙都是影子,像好多小娃娃在跳舞。” 木箱突然 “咔嗒” 响,弹出个小抽屉,里面装着包灯芯,是用芦苇杆缠的棉线,点着后火苗稳稳的,像含着口气不松。

傍晚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灯笼照得像团暖云。有个小姑娘举着兔子灯跑,灯笼的耳朵上缠着符号须,跑起来就 “扑棱” 作响,像真兔子在跳。“这是我妈用旧绒布做的。” 小姑娘的声音脆生生的,兔子灯突然停下来,耳朵耷拉着,映出她妈坐在缝纫机前剪绒布的模样,碎布堆里还藏着个小布偶,是给灯笼做的伴儿。

“灯影里藏着好多没说的话。” 晓棠帮小姑娘调整灯芯,灯笼的光突然变亮,照得树身上的福字发烫,去年贴的旧福字和今年的新福字在光里重叠,红得像两团挤在一起的火苗。有个小男孩的灯笼灭了,符号树的枝丫突然垂下来片叶子,叶子上的纹路缠着火星,帮他把灯芯重新点着,火苗晃了晃,映出他爷爷帮他点灯笼的模样,胡子上沾着火星也不躲。

阿星的全息投影这次举着个宫灯,灯罩上的符号是用金线绣的:“星舰的伙伴们做了‘跨星灯’。” 影像里,宫灯的光透过符号,在星际尘埃里投下地球的灯影,青鸟座使者正教孩子们猜灯谜,谜面是 “远看像团火,近看是家的轮廓”,谜底刚说出口,宫灯就飘出桂花味,“他们说灯笼的光走得最远,能把念想照到星星背后。”

元宵节的傍晚,祠堂前的空地上摆满了灯笼。王大娘带着妇女们煮汤圆,铁锅咕嘟咕嘟响,汤圆在沸水里翻跟头,每个汤圆上都沾着点金粉,是用阿星寄的星际金箔碾的。“我婆婆总说煮汤圆得用凉水点三次,不然芯子会硬。” 她用漏勺舀起汤圆,汤面上的符号漂成个 “圆” 字,“就像日子,得有起有伏,凉一凉再热,才更甜。”

有个新媳妇举着碗汤圆笑:“这汤圆会粘勺呢。” 汤圆上的芝麻粘在勺沿,像舍不得走,她妈教她的 “三沉三浮” 煮法,浮起来时就得捞,不然皮会破,“我妈说汤圆皮是面子,芯子是里子,两样得抱得紧,才叫团圆。” 王大娘往她碗里添了勺糖,说 “多放点,甜能盖过所有苦,就像笑能遮了泪”。

深夜的符号树,被猜灯谜的笑声裹得暖暖的。林舟和晓棠坐在石凳上,看孩子们围着灯笼念谜面。有个谜语写在红纸条上:“红布包着甜,符号记着暖,打一物”,孩子们抢着说 “是糖果盒”“是芝麻糕”,树桠上突然掉下个果实,裂开后滚出个糖人,是用麦芽糖捏的符号树,糖人手里举着个小灯笼,亮着点微光。

“谜底是日子本身啊。” 晓棠咬了口芝麻糕,甜香里混着符号叶的清苦,像生活的味道。林舟摸出祖父的收音机,里面传出元宵节的锣鼓声,混着周老先生的声音:“小舟,快把那盏鲤鱼灯挂高点,照得年味儿能多留三天。” 后面跟着祖父的笑:“你这老东西,就盼着日子慢点过。”

黎明时的符号树,灯笼的光渐渐淡了,只剩下几盏长明灯还亮着。张奶奶拄着拐杖来添灯油,油壶是她陪嫁的铜器,壶嘴的符号刻着 “久” 字,“老张在世时总说,长明灯要添三次油,一次照过去,一次照现在,一次照将来。” 油刚倒进灯盏,就冒出细小的火苗,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有人在旁边扶着她。

离开时,孩子们正把灯笼里的蜡烛吹灭,留着灯芯等明年再用。刘姨的儿子把布老虎放在灯笼旁,布老虎的尾巴缠着根灯芯,像在守着这点暖。王大娘端着剩下的汤圆走来,给每个人碗里放了两个,说 “元宵节的汤圆得留两个,一个记着甜,一个盼着圆”。

风穿过符号树的枝叶,把汤圆的糯香、灯笼的蜡味、芝麻的焦香揉成一团,裹着孩子们的笑闹声,在晨光里慢慢飘。林舟看着空地上的灯笼骨架,像片收拢的翅膀,突然明白符号树在灯影里藏的不是秘密,是每个人心里的暖,哪怕灯灭了,也能在记忆里亮很久,像奶奶总说的那句 “日子再暗,也有盏灯照着路”。

而那些藏在符号里的灯影,就像汤圆里的芝麻,密密麻麻,却总在某个瞬间硌到心,告诉你,所有亮过的光、暖过的人,都在时光里慢慢熬,熬成了一辈子的甜,一点一点,甜得让人心头发软。

星图新密码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星图新密码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星图新密码 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