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21 章 麦浪里的符号

小说: 星图新密码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星图新密码 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推荐阅读《星图新密码》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小满的热风裹着麦香扑来时,王大娘正蹲在麦田边捆麦秆。金黄的麦穗压弯了腰,有根麦芒轻轻蹭过她的手背,麦壳上的符号立即渗出点琥珀色的浆汁,缠着她的银镯子 —— 镯子是婆婆传的,内侧刻着个 “丰” 字,磨得发亮,像浸在几十年的汗水里泡透了。

“这麦子认老辈人的手。” 王大娘用麦秆捆束时,指节的老茧蹭过麦穗,麦浪里突然冒出个稻草人,草人的草帽上缠着防鸟的红布条,跟去年插的那个一模一样,“我婆婆总说‘捆麦要留三分松,让麦穗喘口气,打出来的麦粒才瓷实’。” 她首起身捶捶腰,麦田尽头的符号树突然抖落片叶子,叶面上的刻痕展开,是老太太年轻时在麦地里弯腰收割的模样,蓝布头巾被风吹得贴在脸上,手里的镰刀却快得像闪。

林舟推着独轮车走过,车斗里的麦捆冒出热气。是帮李伯运麦子的,老人家说 “新麦得当天打,不然夜里会出汗,麦粒就瘪了”。独轮车刚放在田埂上,车轴就传出 “咯吱” 声,木轮的缝隙里长出根符号苗,缠上王大娘捆麦的草绳,“昨儿符号树掉了个果实,变成个石碾。” 林舟擦了擦车把上的泥,“是李伯的爷爷用过的,碾盘上的符号被麦粒磨得发亮,像撒了层碎金。”

晓棠抱着个竹篮走过,篮子里盛着刚摘的豌豆荚,荚壳上的绒毛沾着露水。是张奶奶让摘的,说新麦下来要配嫩豌豆煮麦仁粥。“张奶奶的灶台上总放着个粗瓷碗,盛着井水镇的绿豆汤,割麦的人回来喝一口,暑气就消了。” 晓棠剥开个豆荚,豆子滚出来的声响像串小珠子,有颗豆子蹦到符号树的根部,立刻开出朵小白花,花瓣上印着双心星,“她说这是老张教她的,当年在部队收麦子,总把最嫩的豌豆留给炊事班,‘新麦配新豆,才叫尝鲜’。”

上午的打谷场,孩子们正帮刘姨摊麦子。金黄的麦粒摊成大圆圈,有个穿花布衫的小女孩举着麦穗跑,麦芒上的符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缀了串小钻石。“这是我哥从山东寄来的麦种,说磨出的面能拉出三尺长的面条。” 女孩的羊角辫甩得老高,麦穗突然 “啪” 地炸开,麦粒落在地上的声响像下雨,每粒麦子上都映着她哥在麦地里弯腰的模样,胶鞋上沾着麦芒,却笑得露出小虎牙。

“摊麦子摊的不是阳光,是盼头。” 晓棠帮孩子们把麦粒扫匀,圈中间的符号树影子里,突然冒出个竹匾,匾沿的符号须慢悠悠地转,把麦粒里的碎麦壳筛出来,“刘姨说当年她婆婆摊麦,总在匾边摆个陶壶,壶里盛着新沏的茶,说‘麦子见了茶气,磨出的面才带香’。” 有个小男孩把筛出的麦壳塞进树洞里,洞里立刻传出他奶奶的声音:“留着引火,烙饼时添一把,饼底会起酥。”

阿星的全息投影这次捧着个陶罐,里面装着星际麦粒,麦芒上的纹路跟王大娘捆的麦穗重合:“第十一星域的居民教我们打麦。” 影像里,星舰的打谷场飘着麦香,青鸟座使者正挥着木锨扬麦,金色的麦粒在星际风中划出弧线,“他们说麦子最懂感恩,你弯腰收割时多留点根,来年它就多结几粒穗,像记着人的好。” 星舰的舷窗上,凝结的水珠折射出地球的麦浪,浪尖上的符号像跳动的音符。

午后的祠堂里,老马叔正带着徒弟们修打麦机。机器的齿轮卡了根麦秆,他用镊子夹出来时,说 “机器得顺着麦子的性子,不能硬来,就像做人得懂转弯”。打麦机刚通电,就传出 “嗡嗡” 声,铁皮外壳的纹路里渗出机油味,是他年轻时跟师父学的法子,“师父总说‘机器要养,就像养鸟,你给它擦油,它就给你唱好听的’。”

有个年轻徒弟举着修好的筛子笑:“这筛子能分出麦粒的好坏呢。” 筛子的网眼缠着符号须,晃一晃,的麦粒就落在一边,瘪的留在另一边,“我爸说筛麦子跟看人一样,得细点心,别让虚浮的占了好地方。” 老马叔接过筛子颠了颠,掌心的温度让筛沿冒出点新绿,是从缝隙里钻出来的麦苗,嫩得能掐出水。

林舟在祠堂角落发现个旧木柜,是装面粉的,柜门上的铜锁刻着符号,跟石碾上的一样。“这是二十年前村里的公用柜,谁家要磨面就来取。” 林舟打开柜门,里面的面粉袋上还留着指痕,是王大娘的婆婆当年按的,“那年麦收少,老太太总把自家的面匀给孩子多的人家,说‘面粉里掺点情,蒸出的馍才发得大’。” 木柜突然 “咔嗒” 响,底层的暗格露出包酵母,是张奶奶去年留的老面,说 “用老面发面,才带着老日子的香”。

傍晚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麦秸哨子吹得热闹。有个小男孩举着麦秸跑,哨子声里带着符号的颤音,像只快乐的蝉在叫。“这是我爷爷教我做的,麦秸要选第三节,内壁得光溜。” 男孩的腮帮子鼓得圆圆的,麦秸突然冒出点火星,映出他爷爷坐在门槛上削麦秸的模样,老花镜滑到鼻尖,却笑得满脸皱纹,“爷爷说麦秸哨子的声能传三里地,让在外地的爸爸听见,就知道麦子熟了。”

“麦秸里藏着好多没说的话。” 晓棠帮小男孩调整哨子的角度,哨音突然变得清亮,照得树身上的符号发亮,去年的麦痕和今年的新麦在光里重叠,黄得像两堆挤在一起的金子。有个小女孩的哨子断了,符号树的枝丫突然垂下来根麦秆,麦秆上的纹路缠着气,帮她重新接好,哨音晃了晃,映出她奶奶帮她削麦秸的模样,手指被麦芒扎出血也不吭声。

阿星的全息投影这次举着个麦秸编的小篮子,篮沿的符号是用麦秆拼的:“星舰的伙伴们学编麦秸。” 影像里,星际风把麦秸吹得翻飞,青鸟座使者正教孩子们编蝈蝈笼,笼身上的麦秸纹路跟地球的一样,“他们说麦秸最有韧性,能屈能伸,像日子里的坎,跨过去就变平顺了。” 麦秸笼里的蝈蝈叫了声,声音穿过星际,跟符号树的麦秸哨子应和着。

芒种的傍晚,村民们在打谷场支起铁锅,要烙新麦饼。王大娘揉着面团笑:“我婆婆总说‘新麦得烙三张饼,一张敬天地,一张给孩子,一张留着等出门的’。” 她把面团摔在案板上,“砰砰” 声震得符号叶簌簌落,叶面上的刻痕展开,是老太太年轻时烙饼的模样,锅沿的火苗舔着饼底,她却盯着村口的路,像在等谁回家。

有个新媳妇举着擀面杖笑:“这擀面杖会认人呢。” 擀面杖的木纹里缠着符号须,在她手里格外听话,擀出的饼皮圆得像月亮,“我妈说擀面杖要养在灶边,沾着烟火气才肯出力,就像人得沾着家的气才踏实。” 王大娘往她手里塞了块老面,说 “掺点老面,饼才有嚼头,就像日子里掺点回忆,才过得有滋味”。

深夜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萤火虫灯笼照得暖暖的。林舟和晓棠坐在麦秸垛上,看大人们分新麦。有袋麦子上的符号亮了亮,映出刘姨的儿子小时候在麦堆里打滚的模样,麦粒沾得满身都是,却笑得像个小太阳。“麦收不是结束,是新开始。” 晓棠揪了片符号叶,叶纹里的刻痕展开,是祖父和周老先生在麦堆旁喝酒的模样,酒瓶倒在麦秸里,两人却对着月亮猜拳。

黎明时的符号树,挂满了孩子们系的麦秸娃娃。每个娃娃都穿着用麦秸编的小衣服,有个娃娃的手里还攥着颗麦粒,是阿珍放的,说 “让它陪着树长大”。风一吹,麦秸娃娃轻轻晃,树桠上的新叶就 “沙沙” 响,像在跟麦田里的麦穗说悄悄话,说得露水都带着麦香。

林舟摸出祖父的收音机,里面传出打麦机的轰隆声,混着周老先生的声音:“小舟,快把那筐新麦给你张奶奶送去,她牙口不好,得磨成细面。” 后面跟着祖父的笑:“你这老东西,比我还惦记她的牙。” 声音渐渐轻了,收音机的木纹里渗出麦香,缠在打谷场的石碾上,凝成个大大的 “收” 字。

离开时,孩子们正把麦秸捆成小马骑。刘姨的儿子从村口走来,手里拎着个包,麦秸小马突然 “嘚嘚” 跑起来,把他引到符号树下,树洞里冒出他小时候的麦秸哨子,哨音还是那么清亮。王大娘端着刚烙的麦饼走过来,给每个人手里塞一块,说 “热饼烫嘴,跟家里的热炕一样,咬一口就知道收麦的甜”。

风穿过符号树的枝叶,把麦香、面香、槐花香揉成一团,裹着孩子们的笑声,在晨光里慢慢飘。林舟突然明白符号树在夏天结的不是果实,是一穗穗的日子,哪怕被太阳晒得滚烫,也藏着咬一口就流蜜的甜,像母亲总说的那句 “麦芒再尖,也扎不透盼收的心”。

而那些藏在麦浪里的符号,就像刚灌浆的麦粒,沉甸甸地挂着,却总能在某个瞬间硌到心尖,告诉你,所有弯腰的等待,都在麦香里结了果,一点一点,堆成了眼里的金黄。



    (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星图新密码 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