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凉风卷着玉米叶的清香飘来时,王大娘正坐在院里的石碾旁剥玉米。金黄的玉米粒蹦落在竹筐里,有粒玉米顺着她的指缝滚到蓝布围裙上,围裙的补丁立刻渗出符号须,缠着她手腕上的银镯子 —— 镯子内侧的 “丰” 字沾了点玉米须,像给老辈人的祝福添了层秋的絮语。
“这玉米认人的掌心温。” 王大娘捏着玉米棒转动时,指腹的老茧蹭过玉米粒,竹筐里突然冒出个铁皮簸箕,簸箕沿缠着防蛀的花椒枝,跟去年用的那捆一模一样,“我婆婆总说‘剥玉米要顺着纹路,像给娃解扣子,急了就扯破衣裳’。” 她往筐里拢了拢玉米粒,院角的符号树突然抖落片叶子,叶面上的刻痕展开,是老太太年轻时在玉米地里掰棒的模样,蓝布头巾被汗水浸得发亮,手里的玉米棒却攥得紧实,像握着捧沉甸甸的秋。
林舟推着独轮车走过,车斗里的玉米秸秆还带着露水。是帮李伯运玉米的,老人家说 “秋老虎的日头毒,得趁清早把玉米拉回来,不然粒会被晒得缩成壳”。独轮车刚放在院门口,车轴就传出 “咯吱” 声,木轮的缝隙里长出根符号苗,缠上王大娘的竹筐,“昨儿符号树掉了个果实,变成台玉米脱粒机。” 林舟擦了擦车把上的泥,“是李伯的父亲用过的,铁齿轮上的符号被磨得发亮,齿缝里还卡着去年的玉米芯。”
晓棠拎着篮刚摘的山楂走过,果子上的红点点沾着绒毛。是张奶奶让摘的,说 “处暑的山楂最酸,泡在酒里能存住整个秋天的滋味”。她往石桌上倒山楂时,果子碰撞的声响像串小铃铛,有颗山楂滚到符号树的根部,立刻冒出丛野菊,花瓣上的纹路印着双心星,“张奶奶的窗台上总摆着个玻璃罐,泡着山楂酒,说‘每颗果子都得用手揉过,让涩味渗出来,才酿得出甜’。” 她说着捏起颗山楂,指尖的酸麻混着玉米的清香,像把初秋的味道揉成了团。
上午的晒谷场,孩子们正帮刘姨晒玉米。金黄的玉米穗堆成小山,有个穿黄布衫的小男孩举着玉米跑,玉米粒上的符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撒了把碎钻。“这是我舅从山西寄来的糯玉米,蒸着吃黏得能粘住牙。” 男孩的裤脚沾着玉米叶,玉米棒突然 “啪” 地裂开,玉米粒蹦跳的声响像撒豆子,每粒玉米上都映着他舅在梯田里掰玉米的模样,胶鞋陷在泥里,却笑得露出白牙。
“晒玉米晒的不是太阳,是等霜降的耐心。” 晓棠帮孩子们把玉米摊成圈,圈中间的符号树影子里,突然冒出个竹筛,筛沿的符号须慢悠悠地晃,把玉米粒里的杂质筛出来,“刘姨说当年她婆婆晒玉米,总在筛边摆个粗瓷壶,壶里盛着玉米须茶,说‘玉米浑身都是宝,须子泡水能去秋燥,就像过日子,不起眼的地方藏着暖’。” 有个小女孩把筛出的玉米芯塞进树洞里,洞里立刻传出她奶奶的声音:“留着烧火,炖肉时添几根,锅里会飘着甜丝丝的香。”
阿星的全息投影这次捧着串玉米,玉米粒的纹路跟王大娘剥的一模一样:“第十三星域的居民教我们做‘星际玉米饼’。” 影像里,星舰的操作台上摆着刚磨的玉米面,青鸟座使者正用木勺搅拌面糊,面浆溅在宇航服上,却笑得眼睛发亮,“他们说玉米最懂扎根,不管扔在哪片土地,都能长出沉甸甸的穗,像人心扎在故乡,再远也结得出念想。” 星舰的舷窗上,凝结的水珠折射出地球的玉米地,田埂上的符号像串省略号,藏着说不完的牵挂。
午后的祠堂里,老马叔正带着徒弟们修玉米脱粒机。机器的铁齿卡着根玉米芯,他用钳子夹出来时,说 “脱粒机得顺着玉米的性子,转速太快会碎了粒,就像说话太急会伤了情”。机器刚通上电,就传出 “嗡嗡” 声,铁皮外壳的纹路里渗出机油味,是他年轻时跟师父学的法子,“师父总说‘机器要常擦,就像人要常想,日子才转得顺溜’。”
有个年轻徒弟举着修好的筛子笑:“这筛子能分出玉米粒的好坏呢。” 筛子的网眼缠着符号须,晃一晃,的玉米粒就落在一边,瘪的留在另一边,“我爸说筛玉米跟看人一样,得慢慢晃,急了就分不出真成色。” 老马叔接过筛子颠了颠,掌心的温度让筛沿冒出点新绿,是从缝隙里钻出来的菠菜苗,嫩得能掐出水。
林舟在祠堂角落发现个旧木箱,是装玉米种的,箱底铺着层干稻草,稻草里裹着个布包,是王大娘的婆婆当年留的老玉米种,布包上的补丁针脚跟现在王大娘的一样细密。“老太太总说‘留种要选最顶头的穗,颗粒心眼实,来年才肯使劲长’。” 林舟打开木箱,里面的玉米种散发着陈香,“那年春天涝,她把仅有的半箱种分给了全村,说‘种子攥在手里不叫囤粮,种在地里才叫指望’。” 木箱突然 “咔嗒” 响,底层的暗格露出包花椒,是张奶奶去年晒的,说 “磨玉米面时掺点,蒸窝窝格外香”。
傍晚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玉米叶哨子吹得热闹。有个小女孩举着玉米叶跑,哨音里带着符号的颤音,像只秋蝉在唱。“这是我妈教我做的,选最宽的叶子,折三折就成哨,” 女孩的辫子上沾着玉米须,玉米叶突然冒出点火星,映出她妈在灶台前煮玉米的模样,锅里的玉米浮上来又沉下去,她却盯着门口的路,像在等谁回家,“妈说玉米叶哨子的声能传二里地,让在镇上上学的哥听见,就知道家里的玉米熟了。”
“玉米堆里藏着好多没说的话。” 晓棠帮小女孩调整哨子的角度,哨音突然变得清亮,照得树身上的符号发亮,去年的玉米痕和今年的新玉米在光里重叠,黄得像两堆挤在一起的阳光。有个小男孩的玉米叶哨子断了,符号树的枝丫突然垂下来片叶子,叶面上的纹路缠着玉米香,帮他重新折好,哨音晃了晃,映出他爷爷帮他削玉米杆的模样,老花镜滑到鼻尖,却笑得满脸皱纹。
阿星的全息投影这次捧着个玉米饼,饼上的符号是用芝麻拼的:“第十三星域的居民学做玉米窝窝。” 影像里,星舰的烤炉飘着玉米面香,青鸟座使者正往窝窝里夹酱菜,说 “他们的玉米长在气态行星上,颗粒是透明的,却能磨出跟地球一样香的面”。烤炉里的窝窝 “膨” 地鼓起,香味穿过星际,跟符号树的玉米香应和着。
白露的傍晚,村民们在祠堂前分新磨的玉米面。王大娘用陶盆盛着面,给每个人碗里舀一勺,说 “新面得蒸窝窝,就着腌辣椒,香得能把舌头吞下去”。她舀面时的木勺碰着盆沿,“当当” 声震得符号叶簌簌落,叶面上的刻痕展开,是老太太年轻时分面的模样,蓝布围裙上沾着面粉,却把最细的那碗给了刚放学的孤儿,“她说面里得掺点热乎气,才咽得下,不然秋凉了会伤胃。”
有个新媳妇举着面袋笑:“这面袋会喘气呢。” 面袋的布纹里缠着符号须,装着面却不板结,是她妈教她的 “面袋口别扎太紧,让面透透气,就像人心别关太严,给情分留个缝”,“我妈说存面粉就像存牵挂,得时常翻晒,不然日子久了会发霉。” 王大娘往她袋里添了勺老面,说 “掺点老面肥,蒸出的窝窝才发得大,就像我们接老辈人的活计,得带着他们的温”。
深夜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灯笼照得暖暖的。林舟和晓棠坐在玉米堆旁,看大人们用新玉米面烙饼。有张饼上的符号亮了亮,映出刘姨的儿子小时候在玉米堆里打滚的模样,面粉沾得满身都是,却笑得像只小刺猬。“种玉米不是为了填饱肚子,是种出整个秋天的盼头。” 晓棠掰了半块饼,面香里带着点甜,“就像这符号树,结出的不是果实,是把日子串起来的线。”
黎明时的符号树,挂满了孩子们系的玉米穗。有串玉米上的符号缠着红绳,像串小灯笼;有串玉米被孩子们画成笑脸,咧嘴笑得露出玉米粒。风一吹,玉米穗轻轻晃,树桠上的新叶就 “沙沙” 响,像在跟玉米地里的秸秆说悄悄话,说得露水都带着面香。
林舟摸出祖父的收音机,里面传出秋风吹玉米叶的声响,混着周老先生的声音:“小舟,快把那袋新玉米面给你张奶奶送去,她牙口不好,得磨成最细的面。” 后面跟着祖父的笑:“你这老东西,就惦记着她的玉米须茶,不惦记面。” 声音渐渐轻了,收音机的木纹里渗出面香,缠在祠堂的石磨上,凝成个大大的 “实” 字。
离开时,孩子们正把玉米粒撒成太阳的形状。刘姨的儿子背着书包从村口走来,玉米堆旁的竹筐突然自己翻倒,滚出个玉米饼,是他妈凌晨烙的,还带着余温。王大娘端着刚蒸的玉米窝窝走过来,给每个人手里塞一个,说 “热窝窝烫手,跟灶膛的火一样,攥着才知日子的实”。
风穿过符号树的枝叶,把面香、玉米香、野菊香揉成一团,裹着孩子们的笑声,在晨光里慢慢飘。林舟看着玉米地里忙碌的身影,看着孩子们追着玉米叶跑的欢畅,突然明白符号树在秋天结的不是果实,是一穗穗的实在,哪怕被秋霜打蔫了叶,也藏着咬一口就暖心的甜,像母亲总说的那句 “玉米杆再高,根也扎在土里,就像人走再远,心也系着家”。
而那些藏在玉米堆里的符号,就像埋在土里的根,默默地延伸,却总能在某个瞬间钻到心尖,告诉你,所有弯腰的耕耘,都在秋阳里结了果,一粒一粒,堆成了眼里的金黄。
每时每刻都很好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