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晨光裹着炮仗香漫过村庄时,王大娘正站在祠堂门口贴新福字。大红的福字在门楣上晃了晃,有片金粉顺着指尖落在蓝布围裙的补丁上,补丁上的符号须立刻蜷成小圈,缠着她手腕上的银镯子 —— 镯子内侧的 “丰” 字沾了点金粉,像给老辈人的祝福撒了层亮晶晶的喜气。
“这福字认人的掌心暖。” 王大娘用米糊粘福字时,指腹的老茧蹭过门框,门后的陶瓮里突然冒出卷新红纸,纸角的折痕还留着去年裁春联的印子,跟她嫁过来时用的那卷一模一样,“我婆婆总说‘贴福字得倒着贴,福到福到,听着就吉利,就像心里话得反着说,软了才暖心’。” 她往门槛上撒了把糖果,祠堂外的符号树突然抖落片新叶,叶面上的刻痕展开,是老太太年轻时在晨光里扫炮仗屑的模样,蓝布头巾沾着红纸屑,手里的扫帚却扫得匀,每个角落都清得干净。
林舟抱着捆柏枝走来,枝桠的针叶还带着露水。是帮李伯插门楣的,老人家说 “初一的柏枝最辟邪,插在门上能护着全家顺顺当当,就像日子得有个念想撑着,空了就没奔头”。柏枝刚靠在门框上,就传出 “簌簌” 声,枝节的纹路里长出根符号苗,缠上王大娘的新红纸,“昨儿符号树掉了个果实,变成个铜剪刀。” 林舟掸了掸枝上的浮灰,“是李伯的母亲裁红纸用的,剪刀口的符号被磨得发亮,刃口还留着当年剪窗花的痕迹。”
晓棠端着盘刚炸的馓子走来,金黄的馓子像圈成圈的金丝,油香里飘着芝麻的醇厚。是张奶奶的手艺,说 “新春的馓子得用新油炸,酥得能掉渣,就像日子得有个新开头,旧了就提不起劲”。她往石桌上摆盘时,瓷盘碰撞的声响像串小银铃,有根馓子落在符号树的根部,立刻冒出丛冬青草,草叶上的纹路印着双心星,“张奶奶的油锅里总飘着层油星,说‘炸馓子得看火候,冒烟了就老,就像人生热乎劲得够,蔫了就没看头’。” 她说着捏起根馓子,指尖的脆混着油香,像把新春的味道揉成了团。
上午的村道上,孩子们正帮刘姨拎拜年的礼篮。篮里的糕点糖果冒出来,有个扎粉绸带的小女孩举着红包跑,红包上的符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撒了把碎金。“这是我叔从天津寄来的十八街麻花,说‘拜年时拎着,体面,’女孩的布鞋沾着泥点,红包突然 “啪” 地打开,露出里面的压岁钱,每张钞票上都映着她叔在年货市场挑麻花的模样,塑料袋里的金黄晃眼,他却盯着日历笑 “得让年味跟着礼走,就像我在跟前”。
“拜年拜的不是礼,是走亲戚的热乎气。” 晓棠帮孩子们把礼篮摆整齐,篮沿的符号须慢悠悠地晃,每样糕点都露着尖,“刘姨说当年她婆婆带她拜年,总在篮底垫层红纸,说‘看着喜庆,收礼的人也高兴,就像过日子得有个好脸面,糙了就寒碜’。” 有个小男孩把掉在地上的糖果塞进树洞里,洞里立刻传出他奶奶的声音:“别糟蹋,揣兜里分给伙伴,甜得人多了才够味,就像心里的暖,分着才够热”。
阿星的全息投影这次捧着串糖葫芦,晶莹的糖壳里裹着双心星符号,跟王大娘炸的馓子一样亮:“第二十七星域的居民学过‘星际拜年’。” 影像里,星舰的走廊挂满了红灯笼,青鸟座使者正用爪子拎礼袋,袋里的糕点印着地球的符号,“他们说拜年的暖最实在,哪怕隔着光年,说着吉利话就觉出亲,就像奶奶的手,拉着就觉出稳”。星舰的舷窗上,孩子们画的拜年队伍走成串,礼篮的影子里藏着地球的村道,热闹得很。
午后的祠堂里,老马叔正带着徒弟们修长凳。凳面的裂纹里还嵌着去年的糕点渣,“我师父总说‘拜年的客人得多备凳,挤着才显亲热,就像做人得大方,小了就寒酸’。” 长凳刚钉好,就传出 “咯吱” 声,木缝的纹路里渗出糕点香,是他年轻时跟师父学的法子,“师父总说‘凳腿得绑红布,喜庆,就像日子得有个亮头,暗了就闷’。”
有个年轻徒弟举着修好的果盘笑:“这盘能认糖呢。” 盘沿的符号须轻轻颤,盛酥糖时发黏,盛瓜子时发脆,“我爸说摆盘得甜咸匀,光甜了腻,光咸了寡,就像待人得冷热匀,热过了烫,冷过了僵”。老马叔接过果盘摆上瓜子,掌心的温度让盘边冒出点金光,是从缝隙里钻出来的糖渣,“这是去年糖果化的,” 他笑着说,“你看,旧年的甜,总能混进新年”。
林舟在祠堂角落发现个旧木箱,是装压岁钱的,箱底铺着层红绒布,布上的油渍印着符号,跟铜剪刀上的一样。“这是二十年前的红包袋,” 林舟打开箱盖,里面的红纸还带着油墨香,“那年雪大,王大娘的婆婆把全村孩子叫到祠堂发压岁钱,说‘甭管多少,图个吉利,’。” 木箱突然 “咔嗒” 响,底层的暗格露出包桂圆,是张奶奶去年晒的,说 “拜年时煮碗桂圆茶,甜得暖心”。
傍晚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灯笼照得暖暖的。有个小男孩举着兔子灯跑,灯笼的耳朵上缠着符号须,跑起来就 “扑棱” 响,像真兔子在跳。“这是我爸用竹篾编的,说‘初一的灯得亮,能照一整年的路,’男孩的棉帽上沾着雪,兔子灯突然停下来,耳朵耷拉着,映出他爸在工棚里削竹条的模样,刨花堆里还藏着个小灯笼,是给儿子做的惊喜,“爸说灯亮了,福气就来了”。
“新春的灯笼照的不是路,是整年的盼头。” 晓棠帮小男孩扶正灯笼杆,灯影里的符号突然发亮,去年的灯痕和今年的新灯影在光里重叠,暖得像两团挤在一起的火。有个小女孩的灯笼灭了,符号树的枝丫突然垂下来根灯芯,芯上的符号缠着甜香,帮她重新点燃,火苗晃了晃,映出她奶奶帮她点烛的模样,老花镜滑到鼻尖,却笑得满脸皱纹。
阿星的全息投影这次举着个灯笼,灯面的符号是用彩绸拼的:“第二十七星域的居民学闹新春。” 影像里,星际风把灯笼吹得老高,青鸟座使者正教孩子们唱童谣,歌声里混着地球的乡音,“他们说新春的热闹最养人,千百个笑脸凑在一起,暖得能焐热星际的冷,就像祠堂的炉火,围着才知有多暖”。星舰的广播里,传出用地球语言唱的《新年好》,声音穿过星际,跟村里的鞭炮声应和着。
大年初一的午后,村民们在祠堂分新年的糕点。王大娘用陶盘托着酥糖,给每个人手里塞两块,说 “新糖得含着吃,甜得慢,就着刚沏的花茶,香得能润一整年的喉”。她递糖时的手碰着盘沿,“沙沙” 声震得符号叶簌簌落,叶面上的刻痕展开,是老太太年轻时分糕点的模样,蓝布围裙沾着糖霜,却把最大的那块给了刚进门的新媳妇,“她说新人得多疼,看着他们笑,日子才更有奔头”。
有个新媳妇捧着酥糖笑:“这糖甜得跟我妈的手艺一个样。” 糖上的符号闪了闪,映出她妈在老屋里熬糖的模样,铁锅熬得冒泡,“我妈说熬糖得有耐心,火急了就糊,就像待人得诚心,假了就处不来”。王大娘往她兜里塞了把瓜子,说 “多带点,闲时嗑着,就像日子里的好,得慢慢品才够味”。
深夜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笑声裹得暖暖的。林舟和晓棠坐在祠堂的炉火旁,看大人们用压岁钱折小纸船。有只纸船上的符号亮了亮,映出刘姨的儿子小时候追着灯笼跑的模样,纸船掉在雪地里,却笑得像只撒欢的小兽。“拜年不是为了收礼,是串起全村的情。” 晓棠拿起块酥糖,甜香里带着点芝麻的香,“就像这符号树,结出的不是果实,是把日子串得甜甜的暖”。
黎明时的符号树,挂满了孩子们系的拜年帖。有张帖上写着 “新年如意”,是阿珍写的;有张帖上画着笑脸,嘴角的符号闪着微光。风一吹,帖纸轻轻晃,树桠上的新叶就 “沙沙” 响,像在跟祠堂的炉火说悄悄话,说得露水都带着甜。
林舟摸出祖父的收音机,里面传出新春的戏曲声,混着周老先生的声音:“小舟,快把那盘酥糖给你张奶奶送去,她牙口不好,得含着吃,说‘甜到心里才叫过年’。” 后面跟着祖父的笑:“你这老东西,就惦记着她的嘴,不惦记自己的牙”。声音渐渐轻了,收音机的木纹里渗出糖香,缠在祠堂的门环上,凝成个大大的 “喜” 字。
离开时,孩子们正把桂圆壳撒在符号树周围的土里。刘姨的儿子背着书包从村口走来,手里拎着包新茶,说 “城里的朋友说,新春的茶得新沏,才够味”。王大娘笑着接过新茶,往他手里塞了块馓子,说 “刚炸的,脆着哩,就像这新年,得有新滋味才够劲”。
风穿过符号树的枝叶,把糖香、茶香、烟火香揉成一团,裹着孩子们的笑声,在晨光里慢慢飘。林舟看着村道上拜年的身影,看着孩子们追着灯笼跑的欢畅,突然明白符号树在新春结的不是果实,是一颗颗甜甜的盼头,哪怕被寒风刮得冰凉,也藏着含一口就暖心的甜,像母亲总说的那句 “新年再冷,有热闹就暖,日子再难,有盼头就甜”。
而那些藏在新春里的符号,就像融在糖里的蜜,默默地甜着,却总能在某个瞬间漫到心尖,告诉你,所有盼了一年的喜庆,都在这新春里发了芽,一点一点,长成了眼里的暖。
(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