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的晨露还挂在符号树的叶尖,张奶奶就坐在青石板上揉面团了。大瓷盆里的面粉掺了点六月六晒的红糖,揉出的面团泛着淡淡的红,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盆边的竹筛里摆着七只木雕模具,刻着 "鹊桥"" 鸳鸯 ""莲花" 等纹样,模具的缝隙里还沾着去年的巧果碎屑,是孩子们抢着吃时蹭上去的。
"张奶奶,您这面团揉得够筋道的!" 王大娘挎着竹篮从河边回来,篮子里装着新摘的芝麻叶,"我那口子念叨好几天了,说要吃您做的芝麻巧果。"
"得揉够七七西十九下," 张奶奶举起面团往案板上摔,"七夕的面得带点劲,就像牛郎织女的情丝,扯不断才好。您这芝麻叶摘得够嫩的。"
"做巧果得用嫩叶," 王大娘往面团里撒芝麻,"去年摘老了,吃着像嚼草,让孩子们笑了整晌。对了,您那筐核桃放我铺子里了,小虎说要砸给老师做核桃巧果。"
"这孩子手巧," 张奶奶往树洞里塞了把麦种,"昨儿见他蹲在石磨旁捡杏仁,说要给老师撒在巧果上,还得摆成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模样。"
刘姨的绣架支在葡萄架下,七夕的香囊正绣得欢。素布上的牛郎织女绣得栩栩如生,针脚里还藏着六月六染的红丝线,线尾打着小小的结,像颗颗红豆。竹篮里摆着各色丝线,有去年剩的孔雀蓝,也有新染的石榴红,最底下压着块磨得发亮的顶针,是从李伯的杂货铺讨来的。
"刘姨,这牛郎的衣角得绣几针?" 支教老师举着绣花针,手里捧着本《绣谱》,纸页边缘卷着毛边,上面用红笔圈着 "七夕绣,针要密,情要真","我昨儿绣的歪歪扭扭,像只斗败的公鸡。"
"得绣七七西十九针," 刘姨用镊子夹起根金线,在布面上绣出星星的模样,"你看这线要顺着纹路走,就像河水绕着山转,得有章法 —— 当年我婆婆教我时,让我盯着天上的银河练。"
小虎挎着竹篮来了,篮子底垫着块蓝印花布,是他娘织的,边角绣着朵小小的牵牛花。"刘姨,我妈让来取新绣的香囊。" 他踮脚往绣架上看,棉鞋帮上缝着块补丁,是用姐姐的花布改的,"闻着比镇上的香囊还香"。
"这就给你装," 刘姨往香囊里塞薰衣草,花香混着丝线的味道漫出来,"你叔捎的香料我拌进去了,他说 ' 七味香,七世旺 '。"
"他今早起得早," 小虎帮着整理丝线,"正跟我爸编竹筐呢,说要给支教老师装巧果 —— 那孩子总把巧果装在纸包里,没走两步就碎了。"
李伯的杂货铺刚摆上新到的糖霜,陶瓮里的旧糖罐就 "咔嗒" 响了。货架第二层摆着排锡盒,装着不同的馅料,有豆沙、枣泥、椰蓉,其中盒杏仁馅的标签掉了角,露出底下 "端午制" 的字样,是去年做的陈货。
"李伯,这糖霜够甜的不?" 支教老师拿起勺尝了尝,舌尖的甜意漫开来,"我昨儿试做的巧果太淡,孩子们说像啃馒头。"
"得掺点麦芽糖," 李伯往糖霜里倒糖浆,"你看这糖要熬到能拉丝,就像天上的鹊桥,得够结实 —— 我那口子总说,日子也得这样,有点甜头才好过。"
"您真是啥都懂," 老师翻开笔记本给她看,"这是我昨儿画的巧果做法,您看像不像?"
"步骤画得挺像," 李伯往货架上摆着模具,"就是花样得再全些,小虎说符号树的叶子 ' 绣在香囊上最吉利 ',他昨儿还特意数了叶子的数量。"
他正往包裹里塞着糖霜,蓝布围裙的补丁蹭过 "丰" 字账本,纸页间夹着片干薰衣草,是今早从刘姨的绣架旁捡的,上面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给武汉寄的包裹得添盒巧果。" 李伯往包裹里塞着巧果,铜戒指碰着柜台的声响像串脆铃,"你叔说那边的姑娘爱甜口,得换换味。"
老马叔带着徒弟们在巷口修石磨,磨盘上的齿刚凿过,泛着白白的新痕,滴在地上的水迹像串小小的月牙。
"师父,这磨盘得转多少圈才匀实?" 年轻徒弟用手推着磨杆,额头上的汗珠子掉进磨眼里,溅起小小的粉雾。
"七百七十圈," 老马叔用刷子刷着磨齿,"太少了粉磨不细,太多了伤磨盘,就像做巧果的面,得有个度才好吃 —— 当年你师娘总说,过日子也得这样,不松不紧才舒坦。"
"我爸说您年轻时磨的米粉,细得能吹起来。" 徒弟往磨盘边撒了把芝麻,引得几只麻雀飞下来啄食。
"那是给你师娘做巧果用的," 老马叔从口袋里摸出个小油瓶,往磨轴里滴油,"她总说 ' 磨转粉才细,心转情才真 '"。
日头爬到符号树梢时,张奶奶的第一锅巧果出锅了。竹匾里的巧果形态各异,鹊桥的栏杆清晰可见,鸳鸯的羽毛栩栩如生,最逗的是个歪歪扭扭的莲花巧果,是支教老师的杰作,像朵被风吹倒的花。孩子们围着竹匾欢呼,小虎伸手就要抓,被张奶奶用筷子轻轻打了下手背,"得等晾凉了,配着新沏的薄荷茶才够味。"
"张奶奶,您这巧果比城里的饼干还好吃。" 支教老师拿起块鹊桥巧果,咬下去的瞬间,芝麻的香、糖霜的甜、面粉的香在嘴里炸开,"明儿能教我做巧果不?想给孩子们当课间点心。"
"明儿你早点来," 张奶奶往她手里塞了块鸳鸯巧果,"得用井水和面才发得好 —— 我婆婆说 ' 巧果甜在嘴里,情意暖在心里 '"。
午后的葡萄架下,刘姨带着女人们绣香囊。支教老师学得认真,针脚却总歪歪扭扭,绣的牛郎像个稻草人,织女的裙摆像块抹布。刘姨握着她的手教,银镯子碰着绣花针的声响像串小铃铛,"你看这针要斜着扎,就像人走路,得踩着点才稳当。"
"刘姨,您说牛郎织女真的能相会吗?" 丫丫举着绣了一半的香囊问,香囊上的星星只绣了三颗,"我妈说只要心诚,就能看见鹊桥。"
"当然能," 刘姨指着天边的云彩,"你看那朵云像不像鹊桥?每年七夕都有,是牛郎织女踩出来的。" 她往丫丫的香囊里塞了把干桂花,"这是去年收的,带着点甜,让牛郎织女的路也香甜甜的。"
傍晚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笑声裹得暖暖的。有个小男孩举着个纸鸢绕巷跑,鸢身上画着牛郎织女,是用刘姨染的红布糊的,边角己经被风吹得卷了边。
"慢点跑,别撞着石磨!" 晓棠从屋里出来,手里端着碗酸梅汤,"你爸让你去把晒的巧果收回来呢,看天色要下雨。"
"这是我跟小虎一起画的," 男孩的蓝布褂子沾着颜料点,裤脚卷着,露出小腿上被蚊子咬的红痕,"支教老师说要比谁的纸鸢飞得高,输了的得给符号树浇水。"
"七夕的纸鸢飞的不是风,是整年的念想。" 晓棠帮小男孩调整风筝线,她的麻花辫上别着朵茉莉花,是今早李伯给的,"你看这纸鸢总往云里钻,准是想给牛郎织女捎句话。"
傍晚的符号树下,街坊们分着刚晾好的巧果。张奶奶用陶盘托着巧果,给每个人手里递一块,掌心的温度透过粗陶传过来,暖得像揣着个小炭炉。
"张奶奶,您这巧果上的糖霜撒得真匀。" 支教老师捧着巧果笑,帆布包上别着枚校徽,边角磨得发亮,"明儿能教我绣香囊不?想给孩子们当礼物。"
"明儿你早点来," 张奶奶往她盘里添了块,"得用新采的丝线才鲜亮 —— 我婆婆说 ' 香囊绣得好,情意传得远 '"。
深夜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欢闹裹得暖暖的。林舟和晓棠坐在柜台旁,看大人们教支教老师辨丝线。煤油灯的光晕里,刘姨正用碎布拼荷包,针脚歪歪扭扭,却绣了串小小的星星。有张绣谱上的符号亮了亮,映出刘姨当年绣嫁妆的模样,针线走得匀,"七夕的线得绣七遍,结才牢"。
黎明时的符号树,挂满了孩子们系的香囊。有只香囊里装着薰衣草,是支教老师绣的,带着清香;有只香囊里混着芝麻,是孩子们的主意,还沾着点糖霜。风一吹,香囊轻轻晃,树桠上的新叶就 "沙沙" 响,像在跟街巷的脚步声说悄悄话,说得晨光都带着香。
林舟摸出祖父的收音机,外壳裂了道缝,用胶布粘着,却不耽误出声。里面传出七夕的歌谣,混着王大娘的算盘声,李伯的咳嗽声,孩子们的读书声,像把整个七月七的街巷揉成了团。他往符号树的树洞里塞了张纸条,上面写着 "愿岁岁情深",刚塞进去,就传出祖父的声音:"好孩子,日子就是这么点盼头,念着念着就甜了"。
离开时,孩子们正帮支教老师收香囊。刘姨的汉子扛着新货从巷口走来,是刚编的竹篮,"七夕过了该给巧果坛盖新布,防着潮"。王大娘笑着迎上去,往他手里塞了块巧果,说 "刚做的,趁热吃,就像这日子,热乎着才够劲"。
风穿过符号树的枝叶,把巧果的甜、香囊的香、墨香揉成一团,裹着孩子们的笑声,在晨光里慢慢飘。林舟看着街巷里忙碌的身影,看着街坊们笑脸相迎的模样,突然明白符号树在七夕结的不是果实,是一茬茬深厚的情意,哪怕相隔再远,也藏着念着就甜的盼,像母亲总说的那句 "种下的是思念,收获的是团圆,心诚了,日子也会厚待"。
而那些藏在七夕里的符号,就像融在巧果里的糖霜,默默地甜着,却总能在某个瞬间暖到心尖,告诉你,所有真诚编织的时光,都在新的岁月里酿成了蜜,一点一点,长成了眼里的甜。
(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