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西的晨雾还没散,二十七巷的青石板路上就响起了扫帚声。张奶奶踩着木凳,正用绑着竹竿的笤帚扫房梁,灰尘在透过窗棂的阳光里跳舞,像群被惊动的金甲虫。她的蓝布褂子袖口磨出了毛边,扫过的地方露出梁木原本的浅棕色,像揭去了层旧面纱。
"张奶奶,您慢点!" 王大娘端着铜盆从屋里出来,盆里泡着块新拆的抹布,"我那口子把梯子搭好了,房梁高,您踩着凳子不安全。" 她把盆往石阶上一放,热气混着皂角的清香漫出来,"这抹布用碱水泡了整夜,擦起墙来亮堂。"
张奶奶从木凳上下来,捶了捶腰,后腰的布上沾着团灰絮:"得趁今儿雾大除尘,灰才不呛人。" 她指着房梁上的蛛网,"你看这网结了整年,藏着的不光是灰,还有旧年的晦气,得扫干净了才好迎新春 —— 当年我婆婆教我时,说 ' 尘就是陈,除了尘,才留得住新 '。"
支教老师抱着捆旧报纸站在巷口,报纸边角卷着,上面还留着去年糊窗户的糨糊印。她学着街坊们的样子撕报纸,纸屑飘在青石板上像碎雪:"王大娘,这窗户纸得用啥糊才不进风?我昨儿试了用米汤,冻了一夜就裂了缝。"
"得用面糊涂," 王大娘接过报纸,指尖灵巧地折出棱角,"得是头天晚上发的面,带点酸味才粘得牢。你看这纸要顺着窗格贴,就像给窗户穿衣裳,得平平整整 —— 当年我小姑子嫁过来时,糊窗户的手艺比谁都好,说 ' 窗户亮,心里才亮 '。" 她往支教老师手里塞了块面疙瘩,"拿去试试?我昨儿特意多和了面。"
李伯的杂货铺里正忙着拆年货。纸箱子堆得像座小山,里面的糖果、瓜子、鞭炮露着五颜六色的角,引得大黄狗围着箱子转圈,尾巴扫得地上的麻绳沙沙响。他正用红纸包核桃,纸角捏出的褶皱像朵花,说是 "这样的核桃才喜庆,吃着都甜三分"。
"李伯,这鞭炮得挂在哪才安全?" 小虎举着串小鞭炮跑进来,引线被他攥得皱巴巴,"我爸说不能离柴房太近,去年二柱子家的鞭炮就把柴火点着了。"
"得挂在符号树的枝桠上," 李伯接过鞭炮,用红绳系了个活结,"你看这树离屋子远,枝桠又粗,风吹着也晃不掉 —— 当年我爹过年时,总把最长的鞭炮挂在最高的枝上,说 ' 响得高,来年的日子才高 '。" 他往小虎兜里塞了把糖,"含块糖,就不馋鞭炮了。"
刘姨的院子里支起了红纸,剪刀在她手里翻飞,红纸簌簌落,剪出的窗花堆在竹匾里像朵大红花。有 "福" 字的,有剪鱼的,最妙的是幅 "年年有余",鱼眼里嵌着黑豆,看着就活灵活现。她的围裙上沾着红纸渣,像落了层晚霞。
"刘姨,这窗花咋剪才对称?" 支教老师捏着剪刀,红纸在她手里歪歪扭扭,剪出的鱼像条泥鳅,"我昨儿剪的 ' 福' 字,左边多了一撇,孩子们说像个错别字。"
"得先把纸对折三次," 刘姨握着她的手转了个弯,剪刀 "咔嚓" 咬下块红纸,"你看这剪子要顺着折痕走,就像走路得沿着道,不能跑偏 —— 当年我闺女出嫁前,剪了一箱子窗花当嫁妆,说 ' 窗花红,日子才红 '。" 她把剪好的鱼窗花往支教老师手里塞,"拿去贴窗户上,保准亮堂。"
日头爬到符号树梢时,二十七巷己经换了新模样。各家的窗户都糊着雪白的纸,贴着鲜红的窗花,像睁着双双亮堂的眼睛。张奶奶家的房梁擦得能照见人影,王大娘家的门板红得像涂了漆,连李伯杂货铺的柜台都透着光,糖纸在阳光下闪闪烁烁。
"支教老师,来尝尝我做的灶糖!" 张奶奶端着盘麦芽糖从屋里出来,糖块黄澄澄的,缠着根棉线,"今儿是小年,得给灶王爷上供,粘住他的嘴,才不会在玉帝跟前说咱家的坏话。"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推荐阅读《星图新密码》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支教老师拿起块灶糖,糖丝粘得嘴唇都张不开,甜味从舌尖一首甜到心里:"张奶奶,这糖咋做的?能教我不?想给孩子们当零食。"
"明儿你早点来," 张奶奶往她兜里又塞了块,"得用新榨的麦芽糖,熬到能拉出金丝才成 —— 我婆婆说 ' 灶糖甜,灶王爷才笑,来年的日子才甜 '。"
午后的巷子里,街坊们聚在晒谷场写春联。王大爷握着毛笔,墨汁在红纸上流淌,写出的 "福" 字肥瘦相间,像个圆滚滚的胖娃娃。支教老师举着红纸学写字,墨滴在纸上晕成朵乌云,引得孩子们笑成一团。
"写字得悬着手腕," 王大爷握着她的手往下按,笔尖在纸上顿出个点,"你看这横要平,竖要首,就像做人,得堂堂正正 —— 当年我先生教我时,说 ' 字如其人,写好了字,才立得住身 '。" 他把写废的春联往火盆里一扔,"烧了也不浪费,给灶王爷当纸钱。"
"王大爷,这春联得贴在哪才吉利?" 丫丫举着副 "春满人间" 的春联跑过来,纸角被风吹得哗哗响,"我妈说要贴在门框中间,可我总贴歪。"
"得离门楣三寸," 王大爷用尺子量着门框,"你看这左右要对称,就像人的眼睛,得一般高才好看。" 他帮丫丫把春联贴正,"这样的春联才镇得住家,邪祟都不敢进门。"
傍晚的二十七巷,被暮色和灯笼的红光裹得暖暖的。有个小男孩举着盏纸灯笼在巷里跑,灯笼上的 "吉" 字被风吹得摇晃,烛火在里面跳着舞,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他的棉鞋上沾着泥点,是刚从河滩跑回来的。
"慢点跑,别把灯笼烧了!" 晓棠站在自家门口喊,手里提着盏玻璃灯,"你娘把饺子下锅了,再磨蹭就吃不着带硬币的了。"
"这灯笼是我跟小虎一起糊的," 小男孩停下脚步,鼻尖冻得通红,"支教老师说谁的灯笼亮,谁来年的运气就好。"
"小年的灯笼照的不是路,是盼头。" 晓棠帮他把灯笼扶正,灯穗上的铃铛叮当作响,"你看这灯笼总往亮处走,就像日子,总得朝着暖处奔。"
月亮爬上符号树梢时,街坊们聚在张奶奶家吃灶糖。八仙桌上摆着盘盘糖果,灶糖、蜜饯、瓜子堆得像小山,最中间是碗饺子,每个饺子里都包着枚硬币,说是 "吃到硬币的,来年准发财"。有个碟子缺了个口,是小虎摔的,张奶奶说 "缺角的碟子盛糖,甜得更久"。
"张奶奶,您这灶糖比城里的水果糖还甜。" 支教老师含着块灶糖,说话都含混不清,"明儿能教我做吗?想给孩子们当新年礼物。"
"明儿你早点来," 张奶奶往她碟子里添了块芝麻糖,"得用当年的新芝麻,炒得焦香才够味 —— 我婆婆说 ' 糖甜在嘴里,福留在家里 '。"
深夜的符号树,被灯笼的红光裹得暖暖的。林舟蹲在树洞里翻找着什么,指尖沾着的墨汁在月光下像滴浓黑的泪。他摸到张褪色的春联,上面的 "福" 字缺了个点,是去年他写废的 —— 那年他刚学写字,总把点写歪。
"祖父说 ' 日子就像这春联,得年年新 '。" 林舟把春联埋在树底,上面盖着层刚落的雪。风穿过枝桠的声响里,混着张奶奶的咳嗽声,王大爷的读联声,还有支教老师教孩子们唱新年歌的声音,像把整个二十七巷的暖,都包进了这小年里。
黎明前的第一缕光穿过灯笼的红纸时,支教老师己经带着孩子们在扫巷口了。她的扫帚上绑着红布条,扫过的青石板亮得能照见人影。孩子们的笑声惊起了屋檐的麻雀,扑棱棱的翅膀声里,混着远处传来的鞭炮声,像支小年的歌,正顺着晨光,慢慢融进二十七巷的日子里。
小年的日子,就这么在除尘的灰、窗花的红、灶糖的甜里,慢慢等着新春。
(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