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芯片长征:点火仪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圣湖畔钓鱼翁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合肥三月的风,还带着股子没散尽的凉意,可滨湖新区那片工地上,早跟开了锅似的热闹。大吊车把铁胳膊伸得老长,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在里头钻来钻去,脚下新浇的水泥地还潮乎乎的,远处“西格玛 - 巡天”合资芯片设备厂的红条幅,被风吹得哗啦啦响,老远就能看着。

杨巡踩着工地的泥路往前走,黑皮鞋沾了好些黄泥点子,他压根没心思管,走着走着就停下来,跟施工队头头唠两句:“光刻机那地基,可得砸实了,误差不能超两毫米,这可不是盖普通厂房玩的。”他拍了拍旁边的钢筋架,声音比平时高了点,好盖过工地上的嘈杂。头头赶紧点头:“杨总放心,咱请了德国来的监理,天天盯着呢,绝不敢含糊。”

不远处,梁思申正跟几个金发碧眼的工程师说着啥,她穿一身利落的白工装,头发扎得紧紧的,手里捏着图纸,时不时用笔在上头划两下。瞧见杨巡过来,她快步迎上去,脸上带着点倦意,眼里却亮得很:“设备运输的事定了,下周三从汉堡港走,专列运,沿途清关都协调好了,误不了工期。”

“那就好。”杨巡松了口气,眼神飘向工地中间那块蒙着红布的地方——那可是整个厂子的“心脏”,光刻机就搁这儿装。“宋运辉啥时候到?”他问。梁思申瞅了眼手表:“刚打电话说下高铁了,估摸着半小时内到。”

正说着,远处传来汽车喇叭声,几辆黑轿车慢慢开进工地。车门一开,宋运辉穿着深色西装,快步走过来,脸上带着赶路的风尘,精神头却足得很。“抱歉来晚了,路上临时开了个会。”他握了握杨巡的手,又跟梁思申点了点头,“咋样,都准备好了吧?”

“就等你这位‘总指挥’了。”杨巡笑着打趣,指了指那块红布,“今儿可是咱芯片长征的‘点火’时刻,跟当年发射火箭似的,意义大着呢。”宋运辉眼神立马郑重起来,他扫了圈西周正在建的厂子,感慨道:“不容易啊,从谈判到选地,再到现在设备要进场,前前后后折腾快两年,总算要见着盼头了。”

三人走到工地临时搭的主席台前,台下己经聚了不少人——有施工队的工人,合资公司的员工,还有好些闻风赶来的记者。宋运辉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原本吵吵嚷嚷的工地一下子静了下来。“各位同仁,今儿是个该记下来的日子。”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出去,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劲儿,“这么多年,咱们国家的芯片制造设备,大多靠从外头买,尤其是高端光刻机,就被那么几个国家攥着。今儿,‘西格玛 - 巡天’合资厂在这儿奠基,光刻机马上要进场安装,这不光是一个厂子开工,更是咱们打破技术卡脖子、搞高端装备自主化的重要一步!”

台下立马响起掌声,不少人激动地挥着手里的小国旗。宋运辉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这条路肯定不好走,技术上的难题少不了,外头的打压也会有,但我信,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巡天敢闯敢拼,西格玛有成熟技术,再加上国家支持,咱们肯定能造出咱们自己的高端芯片设备!”

说完,他把话筒递给杨巡。杨巡接过话筒,眼神扫过台下的人,心里头百感交集。想当年在扬子街摆摊卖电器,哪能想到今儿会扎进芯片这个“硬骨头”领域。“说实话,刚开始决定搞芯片设备的时候,不少人劝我,说这行当投入大、周期长,还容易得罪人,犯不着。”他笑了笑,说得实在,“可我觉得,做生意不能光盯着眼前那点利,国家需要的,就是咱们该下力气去干的。”

他指了指身边的梁思申:“梁总放着国外的好条件不用,一门心思扑在这项目上;宋部长从政策到资源,啥都给咱想到了;还有在座的每一位,不管是工程师还是工人,都在为这事儿使劲。”杨巡的声音渐渐提起来,带着股不服输的韧劲:“我杨巡在这儿放句话,就算把家底都砸进去,也得把这厂子搞起来,让外国人瞧瞧,咱们中国的民营企业,有那能力、有那担当,能扛起民族工业的担子!”

掌声比刚才更响了,宋运辉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技术自主的路,没有捷径可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后续相关部门会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你们尽管放开手脚干,遇到难题,随时找我们协调。”

仪式到了最关键的环节——给光刻机安装地基“点火”。宋运辉、杨巡和梁思申一起走到那块红布前,随着主持人喊了声“揭幕”,三人一起扯下红布。只见一个老大的金属基座露了出来,上面刻着“自主创新,砥砺前行”八个大字,在阳光下亮闪闪的。

接着,三人一起按下旁边的启动按钮。瞬间,基座周围喷起金色的彩带,礼炮“砰砰”响起来,彩色气球一下子飘满工地的天空。台下的人欢呼起来,记者们赶紧举起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都想把这 moment 记下来。

仪式结束后,宋运辉被一群记者围住。有记者问:“宋部长,这合资厂建起来,是不是说咱们在芯片设备领域,己经打破国外垄断了?”宋运辉想了想,答道:“打破垄断哪有那么容易,这厂子只是个开始。但它能证明,咱们中国有决心、有能力在高端装备制造上搞突破,不会被外头的压力吓住。”

另一边,杨巡正跟梁思申聊后续的安排。“设备进场后,安装调试至少得三个月,得安排人24小时盯着。”杨巡说。梁思申点头:“专门的技术团队己经组好了,德国工程师也会一首在,有问题随时沟通。对了,美国那边最近不少风声,说要限制给咱们出口技术,得提前做准备。”

杨巡皱了皱眉,又舒展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咱既然敢碰这项目,早就料到会有各种麻烦。只要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别人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这时候,宋运辉走过来,手里拿着份报纸,脸色有点凝重。“你们看,美国那《华尔街日报》都报道咱这奠基仪式了,标题写得够扎眼。”他把报纸递给杨巡,上头写着“中国芯片工厂开工,硅谷技术优势将受冲击”,字里行间全是警惕。

杨巡扫了一眼,嗤笑一声:“他们越紧张,说明咱干对了。当年咱搞电器销售的时候,不也有人说中国人做不好家电,结果呢?现在市场不照样做得风生水起。芯片这事儿,咱照样能行!”

宋运辉点点头,语气坚定:“没错,不管他们说啥、做啥,咱的路该走还得走。后续会有更多支持芯片产业的政策出来,你们尽管往前冲,有啥困难,尽管找相关部门。”

太阳慢慢落下去,金色的光洒在工地上,给刚奠基的厂子镀上一层暖乎乎的色儿。杨巡站在那儿,看着眼前忙忙碌碌的景象,心里头满是劲儿。他知道,芯片长征的第一步己经迈出去了,以后还有数不清的挑战等着,但他不怕。就像当年在扬子街,对着未知的前路,他敢闯;现在,面对技术卡脖子的难关,他照样带着巡天的兄弟们,一步一个脚印,把这条路走到底。

梁思申走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往远处看:“想啥呢?”杨巡转过头,笑了:“想几年后,这儿机器轰隆响,咱们自己造的光刻机一台接一台地出厂,到时候,咱好好喝一杯。”梁思申也笑了:“肯定会有那么一天的。”

远处,宋运辉正跟几个工程师聊技术细节,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工地上的灯渐渐亮起来,像点点星光,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照得明晃晃的。芯片长征的号角己经吹响,他们带着一股子热血和信念,朝着打破技术卡脖子、搞自主创新的目标,稳稳地往前走。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