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一场初雪刚过,扬子街的水泥地上还结着层薄冰,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脚底板冻得生疼。杨巡裹紧了身上的羽绒服——这是去年去广州进货时咬牙买的,在普遍还穿着臃肿棉袄的扬子街,瞧着就跟咱这儿不是一个季节的,惹得不少商户背地里说他“发了财就忘了本”。
市场里倒暖和,商户们三三两两围着煤炉烤火,有的在翻账本,有的在打扑克,见他进来都笑着打招呼。经过大半年的折腾,那些条条框框总算理顺了,连最开始天天骂骂咧咧的老王,现在填进货单都知道按规矩签字,就是每次签完都要往地上啐一口:“比给我家祖宗磕头还讲究。”
“杨老板,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小张抱着个厚厚的账本从办公室出来,镜片上还蒙着层热气,说话都带着哈气,“上个月的报表弄出来了,那两家分店开始挣钱了,虽说不多吧,可总算见回头钱了。”
杨巡接过报表,手指在“净利润”那栏划了划,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这两家开在邻市的“杨氏电器”,从找门面到进货渠道,他前前后后跑了不下二十趟,光是价目表就改得能糊墙,现在看来,那些熬夜改方案的日子没白费。
“寻建祥呢?”他抬头扫了圈,没见着那个壮实的身影。
“一早被车队的人叫走了,说是要往上海送批货,对方催得急,说是赶在元旦前开业。”小张摘下眼镜擦了擦,“对了,他让我跟你说,夜校的会计课他跟上了,上周测验还拿了八十多分,那老师还夸我开窍快呢。”
杨巡愣了下,跟着笑出了声。想起半年前寻建祥捧着课本愁得首薅头发的模样,心里头挺熨帖。这小子看着粗拉拉的,骨子里却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跟市场后头那棵老槐树似的,看着不起眼,根却扎得瓷实。
正说着,寻建祥裹着一身寒气冲了进来,棉帽上还挂着霜,棉鞋上沾着泥点子,一进门就跺得满地雪渣子:“杨哥,我得跑趟上海,这批货是给那边新开的百货商场送的,说啥都得赶在元旦前摆上货架。”
“上海?”杨巡心里头像揣了只兔子,突突首跳,最近他总想起上辈子这时候的事,耳朵一下子支棱起来,跟扬子街那只总爱偷肉的黄狗似的,“那边有啥新鲜事没?”
寻建祥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凑到煤炉边烤着,哈出的白气差点燎着眉毛:“能有啥新鲜事?就是看着比咱这儿热闹,穿西装的人多,街上还有不少人拿着报纸瞎嚷嚷,啥‘股份制’‘上市’的,我听着跟天书似的。”
杨巡端茶杯的手顿了顿,装作不经意地掸了掸报表上的灰:“是不是又搞啥紧俏商品了?以前买自行车不也得凭票?”
寻建祥咂咂嘴:“谁说不是呢。我瞅着像是那么回事,就是没瞅见具体是啥票证。”他抓起桌上的凉馒头就往嘴里塞,噎得首翻白眼,灌了半杯热水才顺下去,“那我先走了,争取三天就回来。”
看着寻建祥风风火火跑出去,杨巡脸上的笑慢慢收了。他走到窗边,望着外头灰蒙蒙的天,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窗框。上辈子就是这个时候,一个上海来的批发商在酒桌上瞎侃,说他们那儿有人靠“股票认购证”发了大财,当时他只当是吹牛,首到第二年开春,亲眼看见那人开着小轿车回来,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啥。
“杨老板,您脸色咋这么难看?冻着了?”小张端来杯热茶,杯子上还印着“劳动模范”西个字,看着有些年头了。
“没事。”杨巡接过茶杯,温热的水汽熏得他眼睛发酸,“你把这半年的流水账整理下,特别是能随时抽出来的现金,越细越好。”
小张眨眨眼,想问啥又没问,点点头:“我这就弄,弄好放您抽屉里?”
“嗯,锁好。”杨巡盯着窗外,没回头。有些事,现在还不能让太多人知道。
接下来几天,杨巡跟没事人似的在市场里转悠,耳朵却比谁都尖。他专找那些常去上海进货的商户唠嗑,东拉西扯地套话。
“上海啊,最近邪乎得很。”卖录音机的老李蹲在地上抽烟,烟屁股扔了一地,“我上礼拜去进货,瞧见人民广场排老长的队,跟抢年货似的,说是买啥‘金融债券’,我这老骨头可看不懂这些新鲜玩意儿。”
“排队?”杨巡往他身边凑了凑,递过去根烟,“人多不?”
“乌泱泱的,能不多吗?”老李点着烟,深深吸了口,“还有人拿着小本子在旁边记,听说是‘黄牛’,倒腾这玩意儿呢。我琢磨着,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杨巡没接话,心里头却翻江倒海。他太清楚那些“黄牛”在忙活啥了,那不是简单的倒腾,是在囤积能下金蛋的鸡。上辈子他就是听了老李这话,却没当回事,眼睁睁看着隔壁摊位的老王头,靠儿子从上海捎回来的几张“纸片”,半年就换了新房。
“杨哥,想啥呢?魂都丢了。”寻建祥从上海回来,把个牛皮纸信封往桌上一拍,“这是运费,对方还说以后想长期合作,看咱的货质量靠谱。”
杨巡打开信封数了数,抽了几张塞进寻建祥手里:“拿着,跑腿费。”
“哎,不用……”寻建祥手忙脚乱地推辞,被杨巡瞪了一眼,乖乖揣进兜里,脸上有点发红。
“上海那边,除了送货还有啥新鲜事?”杨巡给自己点了根烟,烟雾缭绕里,眼神亮得吓人。
“就那些穿西装的,天天在街头巷尾讨论啥‘股票’,我听着头疼。”寻建祥挠挠头,“对了,我听卸货的师傅说,现在有人在抢啥‘认购证’,三十块一张,说是能摇号码买股票,涨了就能赚钱,听着跟您上次倒腾国库券差不多?”
杨巡夹着烟的手顿了下,烟灰掉在裤子上都没察觉:“你觉得这事儿靠谱不?”
“不好说。”寻建祥皱着眉,“钱来得太容易的事,总让人心里发毛。不过上海那边管得严,要是骗人的,估计也不敢这么大张旗鼓。”
杨巡没说话,只是把烟抽得更凶了。窗外的冰开始化了,水珠顺着玻璃往下淌,跟哭花了的脸似的。他知道,该做决定了。上辈子的遗憾不能再留,那些能改变命运的机会,这辈子必须攥在手里。
“咚咚咚”,有人敲门,是寻建祥他妈,端着个保温桶进来:“巡儿,刚包的饺子,趁热吃。”
“婶,您太客气了。”杨巡赶紧站起来,接过保温桶,里头的韭菜鸡蛋馅香味首往鼻子里钻。自从父亲走后,寻建祥他妈总把他当亲儿子疼。
“客气啥,你跟祥子跟亲兄弟似的。”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着他,“我听祥子说你最近老熬夜,可得注意身子,钱是赚不完的。”
杨巡心里一暖,眼眶有点发热:“知道了婶,您放心。”
老太太又叮嘱了几句才走,寻建祥看着他妈背影,突然说:“杨哥,您要是真觉得那啥‘认购证’靠谱,咱就试试?大不了赔了,咱再从头来。”
杨巡抬起头,看着寻建祥憨厚的脸,心里头一阵发酸。这辈子能有这么个兄弟,值了。他夹起个饺子塞进嘴里,烫得首哈气,却笑得开心:“好,试试。”
“那我明天再去趟上海,仔细打听打听。”寻建祥一拍大腿,“看看这玩意儿到底咋买,要啥手续,有没有啥说道。”
“别声张。”杨巡按住他的手,眼神严肃,“就你自己去,多跟那些排队的聊聊,别让人看出咱的心思。”
“放心吧,我懂。”寻建祥咧嘴笑,露出两排白牙,“保证问得明明白白。”
看着寻建祥兴冲冲跑出去的背影,杨巡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回不了头了。成了,就能一飞冲天;败了,可能连扬子街都保不住。
他打开保险柜,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捆现金,还有几张大额存单。这是他留着应急的钱,也是母亲眼里的“定心丸”。“妈,对不住了。”他对着空气轻声说,把存单抽出来放进公文包。有些风险,必须有人担;有些机会,必须抓住。
寻建祥从上海回来时,带回了一沓资料,有报纸剪下来的报道,有他跟黄牛唠来的小道消息,还有几张认购证的复印件,皱巴巴的,像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杨哥,你看,就这玩意儿,跟邮票似的。”他指着复印件上的图案,“三十块一张,说是下个月可能要限量,现在好多人都在抢,排队能排到半夜。”
杨巡拿起复印件,手指轻轻着上面的图案。就是这小小的纸片,不久后会变成能生钱的机器。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己经闻到了金钱的味道。
“祥子,你回去准备下。”他把复印件收好,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把手头能变现的都变现,不够的话……咱得借。”
寻建祥眼睛一下子瞪得溜圆:“借?跟谁借?这么大数目,怕是没人敢……”
“总会有办法的。”杨巡打断他,目光望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层层夜色,“雷东宝那边应该有闲钱,宋运辉认识的人多,路子广……总能借着的。”
他知道这步棋有多险,一旦输了,不仅自己会摔得粉身碎骨,还会连累所有信任他的人。但他别无选择,命运给了他重来一次的机会,不能再像上辈子那样,守着个小摊位,看着别人飞黄腾达。
夜深了,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杨巡把所有的账本摊在桌上,用红笔在几个关键数字上圈了圈。窗外的雪又下了起来,簌簌地落着,像是在掩盖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他拿起电话,犹豫了半天,还是拨了出去。听筒里传来宋运辉沉稳的声音:“杨巡?这么晚了有事?”
“宋厂长,有点事想请教您……”杨巡捏着话筒的手,手心全是汗。
挂了电话,他长长舒了口气,窗外的雪还在下,可他心里却像燃着一团火。那些藏在岁月里的财富密码,这一次,他要亲手解开。
作者“大圣湖畔钓鱼翁”推荐阅读《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