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2章 宋运辉的震撼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大圣湖畔钓鱼翁”推荐阅读《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东海化工厂的蒸馏塔在暮色里泛着冷光,宋运辉站在中控室的玻璃窗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技改项目的预算报表摊在操作台上,红色批注密密麻麻——进口设备的报价比预期高出三成,财务部送来的融资方案被银行打了回票,理由是“化工行业风险评级上调”,说穿了就是觉得他们利润太薄,担不起风险。

“宋厂,上海来的传真。”秘书小陈的声音带着点犹豫,把一张薄薄的纸放在报表上。纸角印着“扬子街电器集团”的抬头,右下角是杨巡那龙飞凤舞的签名,看着就透着股张扬。

宋运辉拿起传真,目光在“股票变现款到账确认”几个字上顿住。数字后面跟着一长串零,他数了三遍才敢确认——两千七百万。这数目比东海厂全年的技改预算还多出五百万,足够买下两套德国进口的反应装置,能让车间的效率提上一大截。

“这是……”小陈凑过来,看清数字后倒吸一口凉气,“杨老板这是……挖着金矿了?”

宋运辉没说话,指尖在传真纸上按出浅坑。他想起三个月前杨巡来东海厂时的样子,穿着件半旧的夹克,手里拎着个帆布包,说是“给职工搞福利的认购证样品”。当时他只当是小打小闹,还劝过两句“实业才是根本”,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太低估这小子了,眼皮子太浅。

窗外的哨声响起,夜班工人开始换岗,脚步声在空旷的厂区里荡出回音。宋运辉突然想起十年前,他在金州厂当技术员时,杨巡还是个背着蛇皮袋跑供销的个体户,蹲在厂门口啃冷馒头,被保安赶得跟条狗似的。谁能想到,这才几年光景,这小子手里能攥着比国营大厂还多的现金流。

“备车,去上海。”宋运辉把传真塞进抽屉,金属锁扣“咔哒”一声,像是锁住了什么沉甸甸的心事。

杨巡的新办公室在静安寺那栋刚买的写字楼里,落地窗外能看见黄浦江的游船,晚上亮着灯跟串糖葫芦似的。他正对着电话喊:“这批空调必须下周到位!东海厂的职工宿舍等着用!耽误了工期我唯你是问!”看见宋运辉进来,赶紧捂住话筒,朝沙发努努嘴,“宋厂稀客啊,稍等,我这就好,马上就好。”

宋运辉打量着屋里的摆设——红木书柜里摆着烫金的房产证,墙上挂着“上海市优秀企业家”的奖状,茶几上的水晶烟灰缸映出自己的影子,亮得晃眼。这一切都透着股暴发户的张扬,却又被杨巡身上那件熨帖的西装中和了几分,显得不那么刺眼了。

“听说你发大财了。”宋运辉等杨巡挂了电话,开门见山,没绕弯子。

“运气好,真的是运气好,赶上了。”杨巡递过瓶矿泉水,瓶身上还挂着水珠,看着挺清爽,“宋厂今天怎么有空?东海厂的项目不是正忙吗?我听小张说你们技改搞得热火朝天。”

“忙也得来向你取取经。”宋运辉拧开瓶盖,水凉得刺骨,激得他打了个激灵,“两千七百万,你用了多久?”

“从买认购证到套现,满打满算三个月吧。”杨巡挠挠头,像是在说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主要是运气好,中签率高,撞上了。”

“运气?”宋运辉放下水瓶,瓶底在茶几上磕出轻响,“我刚从证券交易所过来,他们说你在三个月里交易了超过十万股,每次都踩在高点抛。这不是运气,是精准的资本运作,别跟我打马虎眼。”

杨巡的笑容僵了僵,从抽屉里翻出本股票行情表,指着上面的曲线:“其实是……研究得多。您看这K线图,规律还是能摸出来的,跟你们看反应釜的压力曲线差不多道理。”

“规律?”宋运辉指着窗外的化工厂区,语气沉了些,“蒸馏塔的压力曲线有规律,反应釜的温度变化有规律,可资本市场的规律,是能让人一夜暴富,也能让人第二天就跳楼的。”他顿了顿,目光锐利起来,“你知道东海厂为了五百万的贷款,要跑多少个部门,盖多少个章吗?光审批材料就装了满满两大箱。”

杨巡的手指在行情表上划着,没接话,屋里静得能听见空调的风声。

“你的钱来得太快了。”宋运辉的声音放缓了些,却更有分量,“快得让人心里发虚。我听说你把静安寺的房卖了,还抵押了扬子街的市场,就为了凑钱买认购证?你就不怕摔得粉身碎骨?”

“高风险高回报嘛。”杨巡笑了笑,试图缓和气氛,“宋厂您看,我这不是把赚来的钱投回实业了吗?刚订了五十台空调,给东海厂职工宿舍的,算我一点心意。”

“这不一样。”宋运辉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实业是慢火炖肉,得一点点熬,讲究个火候。你这样猛火急炒,迟早要糊。”他回头看着杨巡,“东海厂准备上市融资,董事会讨论了半年,光审计报告就堆了半人高。可你倒好,一张纸就能换来比我们全年利润还多的钱,这让踏实干活的人怎么想?寒心不寒心?”

杨巡的脸涨红了,声音也提高了些:“宋厂,我不是没干活!为了抢认购证,我在银行门口排了三天三夜,冻得跟孙子似的,被黄牛讹过,被警察查过,差点被当成投机倒把抓起来!这钱来得不容易,每一分都带着汗味!”

“我没说你容易。”宋运辉的语气软了些,“我是担心,你习惯了这种来钱快的方式,就再也沉不下心做实业了。资本这东西,就像海水,喝多了会渴死,这话你得记着。”

办公室里静下来,只有空调的风叶在转,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杨巡突然从保险柜里拿出份文件,推到宋运辉面前:“宋厂,您看这个。我想用这笔钱建个电器供应链基地,专门给东海厂做配套,价格比进口的低三成,质量绝不差,您可以派人盯着。”

宋运辉翻开文件,里面的图纸标注得密密麻麻,从仓储物流到质检标准,比东海厂现有的供应商方案还详细,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他抬头时,看见杨巡眼里的光,和当年在金州厂门口求他批条子时一模一样,只是多了些底气和自信。

“想法不错。”宋运辉把文件合上,语气缓和了些,“但我得提醒你,供应链不是炒股,讲究的是长期稳定,细水长流。你要是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您随时砸了我的基地!”杨巡接话很快,眼里闪着股赌劲,又带着点恳切。

宋运辉失笑:“我可没这权力。但东海厂的大门,会对你关上,到时候可别怪我不念旧情。”

离开写字楼时,黄浦江的夜风吹得人清醒,带着点江水的腥味。宋运辉望着江面来往的货轮,想起杨巡办公室里那张中国地图,上面用红笔圈满了城市——北京、广州、成都……这小子的野心,比他想象的还要大,跟野草似的,挡都挡不住。

“宋厂,回宾馆吗?”司机问。

“去交易所。”宋运辉望着灯火通明的证券大楼,“再看看,我倒要瞧瞧这地方到底有什么魔力。”

交易大厅里挤满了人,跟菜市场似的,电子屏上的数字红得刺眼。有个穿西装的年轻人举着报纸喊:“杨巡又抛了!这小子真是神了!跟开了天眼似的!”周围的人跟着起哄,像在看一场精彩的马戏,喊声震得人耳朵疼。

宋运辉站在人群外,突然觉得胸口发闷。他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踏踏实实做事,别总想着走捷径,捷径下面往往是坑。”可现在,走捷径的人正站在金字塔尖,而他坚守的实业,却在融资的泥沼里挣扎,寸步难行。

手机响了,是财务部的电话:“宋厂,银行那边松口了,说可以考虑贷款,但要上浮两个点的利息……您看……”

“知道了。”宋运辉挂了电话,望着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第一次对自己坚守的“慢火炖肉”产生了动摇,这滋味真不好受。

回到宾馆,宋运辉把杨巡的供应链方案摊在桌上。台灯的光落在“质检标准”那一页,上面的字迹工整得不像杨巡写的,倒像是小张的笔锋。他突然想起杨巡说过的话:“资本不是洪水猛兽,用对了就是燃料,能让车跑得更快。”

窗外的证券大楼还亮着灯,像座永不疲倦的赌场,诱惑着一波又一波的人。宋运辉摸出钢笔,在方案上写下“同意考察”西个字,笔尖不小心划破了纸页,留下道歪斜的口子。他知道,自己可能正在打开一扇危险的门,但东海厂的技改项目等不起,那些盼着宿舍装空调的职工也等不起。

凌晨时分,宋运辉被手机吵醒。是杨巡发来的短信,只有一句话:“宋厂,明天我带您去看我的物流基地,保证让您放心,绝对正规。”后面跟着个龇牙笑的表情,像个邀功的孩子,透着股机灵劲儿。

宋运辉删掉短信,望着天花板发呆。他想起刚参加工作时,师父告诉他:“搞化工的,眼里得有刻度,心里得有底线,一点都马虎不得。”现在,他却要和一个没刻度、没底线的资本玩家合作,想想都觉得讽刺。

天快亮时,宋运辉终于睡着。梦里他站在蒸馏塔下,杨巡举着认购证朝他喊:“宋厂,上来啊!上面风景好!”他刚想爬,塔突然塌了,碎块上印着密密麻麻的股票代码,看得人眼晕。

惊醒时,窗帘缝里透进第一缕光,带着点暖意。宋运辉摸出手机,给杨巡回了条短信:“九点,楼下等。”

车子驶过黄浦江大桥时,杨巡指着桥下的货轮说:“宋厂您看,那些船运的都是原材料,利润薄得像纸,一趟下来也就赚个辛苦钱。可我用资本运作省下的钱,能买十艘这样的船,您说这效率能比吗?”

宋运辉没说话,望着江水拍打桥墩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杨巡说的是对的。这个时代正在变,资本的浪潮己经漫过了实业的堤岸,与其被淹没,不如学着游泳,哪怕呛几口水。

物流基地在郊区,刚盖好的仓库亮得晃眼,地面干净得能照见人影。杨巡指着自动化分拣线:“这是德国进口的,比人工快三倍,误差率几乎为零。以后东海厂的配件,从下单到送货,不超过二十西小时,耽误了您扣我钱。”

宋运辉走到质检区,拿起个零件放在检测仪上,数据和东海厂的标准分毫不差,精准得让人挑不出毛病。他回头时,看见杨巡正指挥工人卸货,额头上的汗顺着下巴滴在衬衫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印子,和当年在金州厂门口那个跑供销的个体户重合在一起,又好像完全不是一个人。

“杨巡。”宋运辉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上市融资的事,东海厂可能需要你的帮助。”

杨巡的动作顿住,猛地回头,眼里的光比仓库的灯还亮,带着点不敢相信:“宋厂,您放心,我……我保证给您办得妥妥的,绝对不会出岔子!”

“但有个条件。”宋运辉打断他,语气严肃起来,“供应链基地必须按最高标准建,出一点问题,立刻终止合作,没得商量。”

“没问题!”杨巡拍着胸脯,声音响亮,“我杨巡别的没有,就是讲信誉!您就看我的实际行动!”

回程的路上,宋运辉望着窗外掠过的厂房,突然说:“你知道吗?当年我在金州厂,最看不起的就是投机倒把的,觉得那些人不务正业。”

杨巡的笑容淡了些,挠了挠头:“宋厂,我知道您瞧不上我这些手段。但我要是按部就班,现在可能还在扬子街摆地摊,连给我妈买个金镯子都费劲。这世道,有时候不拼一把,根本没出路。”

“我不是瞧不上你。”宋运辉转过头,认真地看着他,“我是怕你摔得太惨。资本市场没有永远的赢家,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你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别把牌全押上。”

杨巡沉默了很久,突然笑了,露出两排白牙:“宋厂,我裸泳过。当年在上海火车站,身无分文,比裸泳还惨。所以我知道,潮水退了该往哪儿跑,心里有数。”

车子驶进市区时,证券大楼的电子屏正播放股市行情,红红绿绿的数字看得人眼花缭乱。杨巡指着屏幕说:“您看,这上面的数字,今天涨明天跌,谁也说不准,虚得很。可仓库里的零件不会变,工人手里的扳手不会变,这些才是实在的,能抓得住。”

宋运辉望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又想起物流基地里那台精准的检测仪,突然觉得,或许杨巡比他更懂这个时代——既要抓住资本的浪,又要踩稳实业的船,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回到东海厂时,蒸馏塔正在出料,银白色的液体在管道里流动,像条闪光的河,安静又有力量。宋运辉站在中控室,看着技改项目的报表,在“引入战略投资”那栏打了个勾,笔尖划过纸面,留下道清晰的痕迹。

秘书进来送文件,看见他桌上放着杨巡的供应链方案,忍不住说:“宋厂,听说杨老板以前……”

“以前怎么样不重要。”宋运辉打断她,目光坚定,“重要的是,他现在能帮东海厂解决问题,这就够了。”

窗外的阳光落在报表上,把“杨巡”两个字照得很亮。宋运辉知道,自己和这个个体户的合作,注定会引来争议,甚至质疑。但他更清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固守成规比冒险更危险,不往前走,就只能被淘汰。

夜幕降临时,宋运辉给杨巡打了个电话:“供应链的合同,让你的人尽快过来谈。还有,上市融资的事,我需要你提供些专业意见,别藏着掖着。”

电话那头传来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杨巡的声音带着点抑制不住的兴奋:“宋厂放心,保证办妥!您就瞧好吧!”

挂了电话,宋运辉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突然想起杨巡说过的话:“资本就像海水,关键是学会造船。”他不知道杨巡的船能不能经住风浪,但他知道,东海厂的船,必须驶向这片海了,哪怕前方有暗礁。

蒸馏塔的轰鸣声里,宋运辉翻开新的融资方案,笔尖在“引入民间资本”那一行停留了很久,终于落下。纸上的墨迹慢慢晕开,像一滴墨掉进了海水里,最终会染蓝整片海洋,谁也挡不住。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