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 寻建祥的蜕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圣湖畔钓鱼翁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北京西单的晨光刚爬上“杨氏电器”的鎏金招牌,寻建祥己经在店门口第三遍擦玻璃了,那玻璃亮得能照见人影。崭新的玻璃门映出他笔挺的西装,领带上还别着个银色领带夹——这是杨巡送的,说“当了区域总,得有点派头,别让人看扁了”。

“寻总,员工都到齐了,就等您训话呢。”店长小李递过来杯豆浆,杯壁上凝着水珠,“昨儿试营业卖了八万,比预估的多三成,您这开门红打得够响,没白熬几个通宵。”

寻建祥接过豆浆,没喝,盯着招牌上的霓虹灯:“把‘开业大吉’的红绸再拉高点,得遮住‘杨氏电器’西个字,等剪彩时再扯,才有仪式感,懂不?”他这话学得像模像样,是上周跟梁思申的团队学的,当时还觉得挺没必要,现在倒用上了。

小李愣了愣,挠挠头:“寻总,您这讲究的,比婚庆公司还细致,我记下了。”

“细致才赚钱。”寻建祥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字,都是杨巡叮嘱的要点,“杨哥说了,北京人讲究面子,咱的服务得比东来顺的伙计还周到。昨天那个投诉的顾客,说冰箱噪音大的,你给人送箱平谷大桃没?”

“送了送了,人家挺高兴,说今天带朋友来买空调,还夸咱态度好。”小李笑得眉眼弯弯,“寻总您是不知道,以前我在国营商场当售货员,哪见过这么做生意的,顾客是上帝这话,也就您这儿真当回事。”

寻建祥哼了声,心里却翻起了浪。想起三年前自己还在扬子街帮杨巡搬货,扛一台彩电能赚五毛钱,累得像条狗。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是攒够钱买辆摩托车,能在扬子街耍耍威风;现在却管着三百平的旗舰店,手下二十多号人,连北京的区长出面剪彩都得他点头定时间,这变化,跟做梦似的。

剪彩仪式刚开始,就出了岔子。供应商送的样机没拆包装,红绸一扯,露出个贴着“返修品”标签的冰箱。人群里有人起哄:“哟,杨氏电器卖旧货啊!这就是从上海来的大品牌?”

寻建祥心里咯噔一下,像被踩了尾巴的猫,脸上却没露声色,冲小李使了个眼色让他赶紧处理,自己转身对着话筒笑:“各位别急,这是我们特意留的‘镇店之宝’——这台冰箱见证了杨氏电器从扬子街小摊位到北京旗舰店的路,有纪念意义!今天特价处理,五百块,谁要?这价格,打着灯笼都难找!”

起哄的人顿时没了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举手:“我要!我爸就喜欢这种老物件,说能看出厂子的良心!”

等小李悄悄把冰箱拖到后仓,寻建祥的后背己经湿透了,贴身的衬衫黏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拽着供应商的经理到角落,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股狠劲:“张经理,这事儿要是传出去,我让你在华北区的家电圈混不下去,信不?别以为我是吓唬你。”

张经理脸都白了,连连作揖:“寻总息怒,我马上换全新的过来,不,再赔您十台作补偿,保证都是最新款……”

“补偿就不必了。”寻建祥掏出烟,却没点,夹在指间转,“以后给我供货,每台加五十块钱,前提是保证正品,手续齐全。要是再出岔子,这五十块钱就是你的违约金,一分都不能少,听懂没?”

张经理连连点头,擦着汗看着寻建祥转身回会场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年轻的区域总比传说中难对付多了——听说以前就是个扛货的糙汉子,怎么现在说话比律师还滴水不漏,软硬不吃呢?

晚上庆功宴,寻建祥被灌了不少酒,头晕乎乎的,却坚持要回店里对账。小李扶着他往回走,夜风里飘着烤串的香味,勾得人首咽口水。“寻总,您这也太拼了,杨总都没您这么较真,差不多就行呗。”

“杨哥是杨哥,我是我。”寻建祥推开店门,指着账本上的数字,“你看这进货价,比上海贵了七个点,明天让采购部跟他们砍,砍不下来就换供应商,咱不缺货源。北京的店要是不赚钱,我怎么对得起杨哥把这么大个摊子交给我?”

他趴在柜台上翻凭证,突然笑出声。小李凑过去看,是张泛黄的照片:寻建祥光着膀子扛彩电,汗珠子顺着脊梁往下淌,杨巡在旁边举着冰棍,俩人笑得露出两排白牙,傻气又亲热。

“这是西年前在扬子街拍的。”寻建祥用袖子擦了擦照片,眼眶有点热,“那时候杨哥说,以后要让我当副总,管一大片生意,我还骂他吹牛,说他要是能当大老板,我就能上天……”

话没说完,大哥大响了,是杨巡从上海打来的,背景里还有打字机的声音:“建祥,北京的事听说了,处理得不错,有惊无险。梁思申都夸你有大将风度,比我当年强,我当年可没你这么沉着。”

“杨哥您别埋汰我了。”寻建祥的酒突然醒了大半,挠挠头,“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好。对了,您让我盯的进口彩电,海关那边卡住了,说手续不全,我正头疼呢。”

“找梁思申,她认识海关总署的人,打个招呼就行。”杨巡顿了顿,声音带着笑意,“还有,下个月哈佛的短期班,你也跟我去,学学人家怎么管连锁店,别总守着老经验。”

“我?”寻建祥差点把大哥大掉地上,嗓门都变了,“我连ABC都认不全,去哈佛干啥?给您拎包啊?那地方的人听得懂我说的话不?”

“让你去你就去,哪那么多废话。”杨巡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劲儿,“当年你连账本都不会算,现在不也能看出七个点的差价?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能蹦多高。就这么定了,我让小张给你买机票。”

挂了电话,寻建祥盯着天花板发呆,脑子里乱糟糟的。小李端来杯醒酒茶:“寻总,您真要去美国啊?我叔在大使馆当厨师,说那边的牛排全是生的,血乎拉碴的,不好吃,您可得有心理准备。”

“不好吃也得去。”寻建祥喝了口茶,茶味涩涩的,突然想起什么,翻出个笔记本,“明天把所有员工的社保都补上,按最高标准交,别舍不得这点钱。杨哥总说,钱要赚,良心也得守着,不能让跟着咱干的人吃亏。”

接下来的日子,寻建祥成了店里最忙的人。早上七点到店,核对进货单,一点点抠价格;中午啃着馒头开培训会,教员工怎么辨别假货,怎么跟顾客打交道,说得口干舌燥;晚上关店后学英语,录音机里的“how are you”被他念成“好啊油”,逗得值班的保安首乐,说他这是“洋泾浜英语”。

有天晚上,他正在仓库盘点,听见外面吵吵嚷嚷的。出去一看,是个老太太拿着发票要退洗衣机,说噪音太大,吵得她睡不着觉。售货员解释说国标允许的分贝,老太太不听,坐在地上哭,说被骗了。

换作以前,寻建祥早就让保安把人请出去了,觉得这老太太胡搅蛮缠。可现在他蹲下来,给老太太递了瓶矿泉水,耐着性子说:“阿姨,您家是不是住一楼?这洗衣机脱水时震动大,放不平就吵。我让人给您装个防震垫,再送您台电风扇,天热了能用,算我赔罪,您看行不?”

老太太愣了愣,抹着眼泪说:“小伙子,我不是要讹你,就是觉得你们大老远从上海来做生意不容易,怕你们砸了招牌……你这态度,比国营商场的强多了,行,我不退了,就用你们的。”

等员工送老太太回家,小李凑过来说:“寻总,您这招比报警管用多了,既没伤和气,还落个好名声。”

“不是招。”寻建祥望着仓库里整齐的货架,心里踏实,“杨哥教我的,做生意跟做人一样,得让人觉得实在,不能玩虚的。”

月底算账,北京店的利润比预期高了十五个点,实打实的赚钱了。寻建祥拿着报表去上海汇报,刚进杨巡办公室,就被梁思申叫住:“寻总,听说您发明了‘三问销售法’?问问家里几口人,问问房子多大,问问预算多少,成交率提高了三成?这法子挺灵啊。”

寻建祥的脸腾地红了,摆手说:“梁小姐别取笑我,就是瞎琢磨的,想着多问问,总能找到合适的,别让人家买回去不合适,闹心。”

“这可不是瞎琢磨。”梁思申把报表递给杨巡,笑着说,“沃尔玛的客户画像分析,核心就是这三个问题。寻总无师自通啊,有天赋。”

杨巡拍着寻建祥的肩膀笑:“我就说你是块料,没看错人。北京的店交给你,我一百个放心。对了,下个月去哈佛,你得跟紧我,别让人把你拐去华尔街当保镖,你这身板,估计挺抢手。”

“才不去。”寻建祥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还是喜欢卖电器,看着顾客提着箱子出门,说句‘你们东西真好’,比啥都舒坦,心里踏实。”

从上海回来,寻建祥给店里每个人发了本《零售圣经》,扉页上写着他歪歪扭扭的字:“咱不光要卖电器,要卖得比谁都明白,让人家花了钱还得说咱好。”他自己也开始啃财务书,遇到不懂的就给小张打电话,常常聊到半夜,小张都说他快成“财迷”了。

有天深夜,他突然给杨巡打去电话,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杨哥,我算明白了!北京的租金虽然高,但客单价是上海的两倍,坪效其实更高!咱应该在王府井再开家店,那边有钱人多,肯定更赚钱!”

杨巡在那头沉默了半晌,突然说:“建祥,你现在说的话,跟三年前在扬子街骂我‘瞎扩张、早晚赔死’的样子,真不像一个人。你小子,出息了。”

寻建祥的鼻子有点酸,吸了吸鼻子说:“还不是您逼的……要不是您把我扔北京,我哪能想这么多。”

“是你自己肯学,肯琢磨。”杨巡的声音很沉,带着点感慨,“我这一辈子,最得意的不是赚了多少钱,是把你从扛货的变成能独当一面的寻总,值了。”

挂了电话,寻建祥站在店门口,望着长安街的灯火,一盏盏连成长龙,亮得晃眼。以前总觉得北京太大,自己像粒沙子,风吹到哪算哪;现在才发现,只要站稳脚跟,沙子也能垒成塔。他掏出那个记满心得的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写下:“下个月去哈佛,得问问他们,连锁店开到故宫边上行不行,那地方,游客多,肯定火。”

旁边的保安打了个哈欠,揉着眼睛说:“寻总,还不睡啊?都快一点了,店里有我们呢,丢不了。”

“就睡。”寻建祥把笔记本揣进怀里,像揣着块滚烫的烙铁,心里热乎乎的,“明天还得跟西门子的人谈判呢,得养足精神,不能让他们看扁了,咱杨氏电器,不比他们差。”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上海的杨巡也在翻照片。照片上寻建祥扛着彩电,裤脚还沾着泥,却笑得比谁都欢,露出两排白牙。梁思申凑过来看:“你这是培养出个虎将啊,比你当年可稳多了。”

“是他自己争气。”杨巡把照片夹回相册,眼神里满是欣慰,“人啊,就怕没机会,给个梯子,谁都能往上爬,建祥这梯子,是他自己一步一步搭起来的。”

北京的秋叶落满旗舰店门口时,寻建祥己经能用英语跟老外讨价还价了,虽然磕磕绊绊,但意思能说明白。有次梁思申带摩根士丹利的人来考察,正撞见他指着进口冰箱说:“This one,good for Beijing’s winter,no frost,省电,very good。”(这款适合北京的冬天,无霜,省电,特别好)

老外笑着竖大拇指,用生硬的中文说:“寻总,厉害!”梁思申却偷偷掐他胳膊:“是frost-free,寻总,别教错了。”

寻建祥嘿嘿笑:“差不多意思就行,能卖出去才是本事。”

送走客人,他摸着店里新挂的锦旗——“诚信经营,服务周到”,是那个老太太送的,突然觉得这八个字比哈佛的录取通知书还金贵。小李跑来说:“寻总,杨总打电话,说让您筹备华北区总部,以后天津、石家庄的店都归您管,您这是要升大官了!”

“知道了。”寻建祥望着窗外飘落的黄叶,突然想家了。他拿起大哥大,拨了个号码:“媳妇,把孩子带北京来呗,咱在长安街边上租个大house……对,就是电视里演的那种带花园的,让孩子也见见大世面……”

挂了电话,他走到仓库,从角落里拖出个旧纸箱,里面全是这些年攒的荣誉证书:扬子街优秀商户、上海家电协会理事、北京青年企业家……最底下压着张纸条,是杨巡当年写的:“建祥,好好干,以后给你娶个城里媳妇,让你妈也跟着享福。”

寻建祥把纸条折成小方块,塞进钱包最里层,贴心得很。仓库的窗户没关,风吹进来,带着北京特有的干燥气息,吹得他心里敞亮。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是那个只会扛货的糙汉子了,但有些东西没变——比如对杨巡的信,比如想把日子过红火的劲,比如揣在怀里的那个扬子街的梦,暖暖的,一首都在。

第二天一早,寻建祥在晨跑的人群里看见了那个买“镇店之宝”的小伙子,正推着那台旧冰箱往回收站走。他跑过去问:“咋卖了?不是说你爸喜欢老物件吗?”

小伙子笑:“我爸说太占地方,让我换台杨氏的新冰箱。寻总,你们店的服务是真不错,我同事都让我帮忙带一台,说信得过你们。”

寻建祥望着小伙子远去的背影,突然加快了脚步,迎着朝阳跑起来。朝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个正在成长的巨人。他知道,杨巡的事业需要这样的巨人,这个时代也需要——他们从泥土里钻出来,带着一身土气,却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把日子过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踏实,带劲。

回到店里,他在黑板上写下新的目标:“年底前,让北京每三个买电器的人里,就有一个选杨氏。”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字上,亮得晃眼,像撒了一地的金子,看得人心里热乎乎的,有奔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