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章 内部质疑与权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1997年11月的香港,金融中心的旋转门还在转,吞进吐出的人脸上都带着股台风扫过的恍惚,一半是劫后余生,一半是悬着心。杨巡站在巡港资本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手里捏着刚打出来的港股持仓表,纸边被指腹磨得起了毛。

“杨总,财务会议都等您半小时了。”秘书在门口探头,声音怯生生的,“王总监说……有些数据他非当面跟您对清楚不可。”

杨巡“嗯”了一声,眼睛还盯着窗外的港交所大楼。那玻璃疙瘩在晨光里闪着冷光,跟个填不饱的肚子似的——昨天刚塞进去十亿,今天开盘就跌三个点,连带着他手里的蓝筹股也跟着晃悠。

会议室里的气氛比冷藏库还冻人。财务总监老王把一摞报表往桌上一拍,金边眼镜滑到鼻尖:“杨总您自己看!港股持仓浮亏己经八个亿,外汇衍生品那边赚的那点,根本填不上这窟窿!”他戳着其中一张表,“更要命的是,您让迅达物流囤的那批家电,现在香港的零售商都快破产了,卖给鬼去?”

杨巡拉开椅子坐下,木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响。他没看报表,反倒从兜里掏出个计算器——还是1986年在扬子街摆摊用的,塑料壳裂了道缝,用胶布粘着。“王总监,1992年认购证暴跌的时候,你也劝我割肉,对吧?”

老王的脸涨成猪肝色:“那能一样吗?当年那点钱,跟现在的盘子比得了吗!”

“道理是一样的。”杨巡的手指在计算器上敲得飞快,“恐慌的时候买,兴奋的时候卖。当年我在广州仓库囤彩电,别人都说得砸手里,结果呢?春节前价格涨了三成。”他把计算器往桌上一墩,数字停在“-800000000”,“这八亿浮亏,我认。但我立军令状,三个月内回不了本,我这董事长让给你做。”

坐在老王旁边的运营总监赶紧打圆场:“杨总,王总监也是为公司着想。要不……咱先抛一部分,把损失控制住?”

“抛?”杨巡笑了,眼角的皱纹里还带着熬夜的红血丝,“1990年我在宁波码头遇台风,船快沉的时候,是把货扔海里保船,还是拼命往岸边划?”他看向梁思申,“小申,你说呢?”

梁思申正翻香港本地报纸,社会版上全是股民跳楼的新闻。她抬起头,珍珠耳环在灯光下晃了晃:“从华尔街的经验看,现在确实不是抄底的时候。索罗斯的资金还没完全撤出,香港的联系汇率能不能守住,都不好说。”她顿了顿,“但我信你的判断——毕竟,1996年你让我做空泰铢的时候,我也觉得你疯了。”

老王猛地站起来:“梁总!您怎么还帮着他胡闹?集团的现金流己经快见底了!昨天银行打电话来,说要重新评估咱们的授信额度!”

“那就让他们评估。”杨巡从公文包里掏出份文件,拍在老王面前,“这是迅达物流在长三角的仓库清单,总共一百二十万平米,抵押给银行,再贷二十亿出来,够不够?”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我杨巡从扬子街混到今天,靠的不是算小账,是敢在别人不敢站的时候,往前站一步!”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寻建祥扛着个纸箱走进来,里面是刚从内地运来的扫描仪。“杨哥,你要的东西我给你带来了。”他把扫描仪往桌上一放,差点碰翻老王的茶杯,“这玩意儿真管用?扫一下就知道货在哪儿?”

杨巡没接话,反倒指着扫描仪对老王说:“看到没?当年咱们靠账本记库存,现在用这个。时代在变,但做生意的根本没变——得有货,得有人信你。”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建祥,香港的仓库找好了吗?”

“找好了,在九龙湾,以前是玩具厂的厂房,够大。”寻建祥挠挠头,“就是租金贵了点,房东说要押三付一。”

“给他。”杨巡站起身,“下午我跟你去看看,顺便把内地运来的家电卸了。”他走到老王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王总监,你要是实在不放心,可以把你的顾虑写成报告,提交董事会。但只要我还是董事长,这盘棋就得按我的思路下。”

老王看着杨巡的背影,嘴唇动了动,最终没说出一个字。眼镜片上的反光映着墙上的标语——“诚信为本,服务至上”,那是杨巡当年亲笔写的,现在看来,倒像句讽刺。

下午去九龙湾仓库的路上,寻建祥忍不住问:“杨哥,你真不怕他们把事捅到董事会?那些老股东,一个个精得跟猴似的,听见亏钱就炸毛。”

杨巡正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路边的电器店都挂着“结业大减价”的招牌,喇叭里的粤语喊得撕心裂肺。“怕就不做了?”他想起1987年被地痞追着打的时候,躲在垃圾桶后面都觉得天塌了,结果还是咬着牙熬过来了,“建祥,你记着,当老板的,有时候就得像堵墙,后面的人可以慌,但墙不能倒。”

仓库里空荡荡的,只有几盏应急灯亮着,照得水泥地上的裂缝像蜘蛛网。杨巡踩着碎玻璃走到窗边,远处的集装箱码头停着艘巨轮,烟囱冒着黑烟,却一动不动——听说船公司没钱加油了。“这地方不错,”他转身对寻建祥说,“把东边那片隔出来,做家电展示区,让香港人看看咱内地的货有多好。”

“展示?现在谁还有钱买啊。”寻建祥踢了踢脚下的铁丝,“上午码头的人说,好多集装箱堆在那儿没人管,租金都快付不起了。”

“没人管才好。”杨巡掏出手机打给梁思申,“让香港的团队联系那些船公司,就说巡天集团愿意接手他们的滞留货物,按市价三成收。特别是家电和日用品,越多越好。”

梁思申在那头沉默了几秒:“你又想干什么?”

“做善事。”杨巡的声音带着笑意,“1988年我在广州火车站帮过个丢了钱包的香港人,他后来给我介绍了第一笔外贸单子。现在轮到咱帮他们了。”他挂了电话,对寻建祥说,“让车队把货卸在中间区域,晚上我让人送批床垫过来,你们今晚就在这儿守着。”

寻建祥看着他在仓库里踱步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好像变得有点陌生。当年在扬子街,杨巡为了五块钱的差价能跟人吵半天,现在却把八个亿的亏损不当回事,还想着帮别人——是钱赚多了烧得慌,还是真有啥底气?

晚上的董事会视频会议开得鸡飞狗跳。几个香港股东在屏幕里拍桌子,用夹杂着英文的粤语骂娘,说杨巡“把公司当成自己的赌场”。杨巡没辩解,只是把九龙湾仓库的实时画面切到屏幕上:“各位看看,这是我刚租的仓库,打算用来存放香港滞销的货物。等市场稳定了,再以成本价卖给老百姓。”

有股东冷笑:“杨总真是菩萨心肠,就是不知道公司的股东们,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能。”杨巡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带着点电流的杂音,却异常坚定,“1993年我开第一家电器连锁店,有人说我撑不过半年。现在呢?杨氏电器在全国有两百多家门店。我杨巡说过的话,还没不算数的时候。”他突然站起身,对着屏幕鞠了一躬,“信我的,留下;不信的,现在就可以撤资。损失我个人承担。”

屏幕那头安静了。过了会儿,最大的个人股东林老先生开口了:“杨生,你在香港买的那几块地,我让人去看过了,确实是核心地段。我信你一次。”

有了林老先生带头,其他股东也陆续松了口。挂了视频,杨巡才发现后背的衬衫全湿透了。梁思申递过来瓶矿泉水:“你这招险棋,差点把自己逼死。”

“不逼不行。”杨巡灌了半瓶水,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往下滑,“这些老狐狸,不见点真格的,不会跟你一条心。”他看着窗外的夜色,“其实我也怕,怕三个月后回不了本,怕对不起跟着我的兄弟。但更怕的是,在该站出来的时候缩了。”

梁思申突然笑了:“你知道吗?刚才会议结束后,老王给我发消息,说愿意把他的私房钱投进来,算个人借款,不计利息。”

杨巡愣住了,随即哈哈笑起来:“这老东西,嘴上骂得凶,心里还是信我的。”他掏出手机,“我得给建祥打个电话,让他把仓库的灯都打开,亮堂点。”

电话接通时,寻建祥那边正吵吵嚷嚷的。“杨哥,您可算打电话了!”寻建祥的大嗓门差点震破听筒,“香港的街坊听说咱这儿有便宜家电,都排着队来问呢!我让兄弟们先登记,没您的话,一件都不卖!”

“卖!”杨巡对着话筒喊,“按成本价卖,但有个条件——必须用港币买。告诉他们,这钱我们一分不带走,全用来买香港的农产品,运回内地去卖。”

挂了电话,他发现梁思申正看着他,眼里闪着光。“怎么了?”

“没什么。”梁思申摇摇头,“就是突然觉得,你比那些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厉害多了。他们只会算数字,你却懂人心。”

杨巡走到窗边,九龙湾仓库的方向果然亮如白昼,像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他想起1986年在扬子街,自己的摊位总是最后一个熄灯,因为他知道,亮着灯,就有人来买东西。现在这座仓库亮着灯,或许也能让慌乱的香港人,心里踏实点。

“其实我也不懂什么人心。”他轻声说,“我只知道,1993年我第一次来香港,在尖沙咀迷路,是个卖鱼蛋的阿婆给我指的路。现在她要是还在摆摊,我得请她吃碗鱼蛋。”

深夜的香港开始下起小雨,淅淅沥沥的,打在窗上沙沙作响。杨巡的手机又响了,是宋运辉打来的。“东宝在县城开的饭馆火了,”宋运辉的声音带着笑意,“他让我给你带句话,说等你回内地,给你做红烧肉,放双倍的糖。”

“告诉他,我等着。”杨巡的眼眶有点热,“对了,东海厂的特种钢,能不能优先供应香港的重建项目?钱可以欠着,但质量得保证。”

“没问题。”宋运辉顿了顿,“上面听说了你在香港的事,让我给你带句话——放手去干,有国家在。”

挂了电话,杨巡觉得浑身的力气又回来了。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份浮亏八亿的报表,随手塞进抽屉。数字是死的,人是活的。当年他能靠一台破计算器算出商机,现在就能靠一颗敢扛事的心,把这八亿亏空填回来。

窗外的雨还在下,但港交所大楼的灯光似乎柔和了些。杨巡知道,这场仗还没打完,甚至可能更难打。但他不怕了,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扛——身后有愿意把私房钱拿出来的老王,有在仓库里忙到深夜的寻建祥,有懂人心的梁思申,还有千里之外惦记着给他做红烧肉的雷东宝。

更重要的是,他心里那盏从扬子街亮起来的灯,一首没灭。

他拉开抽屉,把那份军令状拿出来,认认真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墨迹落在纸上,像颗沉甸甸的种子,埋在香港的泥土里。或许现在看不出什么,但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会议室的灯还亮着,报表散落一地,像刚打完一场仗的战场。但杨巡知道,真正的战士,不是打赢了才站着,是明知道会输,还敢往前冲。就像当年在扬子街,他对着那些欺负人的地痞说“有种冲我来”,现在他对着这波金融风暴,也想说句“放马过来”。

雨停的时候,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杨巡揉了揉酸痛的腰,决定去仓库看看。车驶过维多利亚港时,他看见晨练的老人己经在海边打太极,卖报纸的摊贩支起了摊子,一切都在慢慢恢复生气。

或许,这就是他要守的东西——不是数字,不是股价,是这片土地上,无论多大风浪都打不垮的烟火气。

仓库门口果然排起了长队,寻建祥正带着兄弟们维持秩序,嗓子喊得沙哑。看见杨巡的车,他远远地挥手,军绿色的外套上沾着白花花的盐粒——那是昨晚卸家电时蹭的海水。

杨巡推开车门,海风吹过来,带着咸腥味,却让人觉得踏实。他朝着队伍走去,准备跟买家电的街坊们聊聊,就像当年在扬子街,跟顾客讨价还价那样。

日子还得往下过,仗还得接着打。但只要心里的灯还亮着,就没什么好怕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