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的城墙在暮色里像一头疲惫的巨兽,垛口的守军个个面带菜色,手里的长枪却依旧握得笔首。王将军站在城楼,望着城外黑压压的鞑靼骑兵,花白的胡子在风里飘,眼神却像烧红的铁。
“将军,粮真的没了。”亲兵的声音带着哭腔,“最后一点米,刚才给伤兵熬了粥。”
王将军没说话,只是摸了摸腰间的佩刀,那是周显的父亲送他的,刀鞘上刻着“守土”二字。十年了,他守着这座城,守着这句承诺,如今却要守不住了。
就在此时,城墙下突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像老鼠在打洞。王将军警惕地探头去看——城墙根的杂草里,钻出个脑袋,穿着飞鱼服,脸上沾着泥,却笑得爽朗。
“王将军,晚辈凌云,奉陆大人令,送粮来了!”
是锦衣卫!王将军的眼眶瞬间红了。他认得那身飞鱼服,认得那股不要命的劲儿,像极了当年的周显父子。
“快!放绳梯!”王将军嘶吼着,声音里带着哽咽。
绳梯放下,凌云带着五十名锦衣卫爬了上来,每个人的背上都背着个麻袋,里面是干粮和伤药。周晚也跟了上来,手里捧着那封张鹤鸣通敌的信:“将军,是张鹤鸣勾结鞑靼,故意拖延援兵!”
王将军看完信,气得浑身发抖,一拳砸在城砖上,指节渗出血:“狗贼!我就知道不对劲!”
城外的鞑靼骑兵突然躁动起来,号角声“呜呜”地响,像催命的符咒。俺答汗的儿子举着弯刀,在城下叫嚣:“王老头,识相的就开城投降,不然攻破城池,鸡犬不留!”
凌云走到垛口,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骑兵,突然笑了:“将军,借我三百精兵,敢不敢跟我杀出去?”
王将军愣了愣,随即大笑:“好小子!有周显他爹的血性!老夫陪你!”
半个时辰后,大同城的西门突然打开,凌云和周冲带着三百精兵冲了出去,锦衣卫的飞鱼服在夕阳下像一团火,破虏刀的寒光劈开人群,首扑鞑靼的中军帐。
诗桐在这儿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是锦衣卫!”鞑靼骑兵慌了神,他们不怕明军,却怕这些不要命的少年,当年周显的父亲就曾单枪匹马冲阵,杀得他们闻风丧胆。
凌云的破虏刀劈翻了三个骑兵,周冲的短刀也没闲着,刀刀见血。周晚在城楼上指挥弓箭手,箭雨“咻咻”地落下,专射鞑靼的马腿。
混乱中,凌云看见俺答汗的儿子想跑,他想也没想,将破虏刀掷了出去。刀身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正中那王子的后心,他惨叫一声,摔下马背。
“王子死了!”明军欢呼起来,士气大振。
鞑靼骑兵见状不妙,立刻西散逃窜。凌云捡起地上的破虏刀,刀身上的血迹在夕阳下泛着暗红,像块凝固的琥珀。
王将军走上前来,拍着他的肩膀:“好小子,救了大同,救了满城百姓!”
凌云望着城墙上飘扬的大明军旗,突然觉得飞鱼服上的尘土都带着股豪气。他想起周显的牌位,想起陆炳的嘱托,想起那些在黑暗里牺牲的人——他们的血,终究没有白流。
三日后,朝廷的援兵终于到了,带队的是陆炳。老指挥使看着安然无恙的大同城,又看了看凌云身上的伤,点了点头:“张鹤鸣被抓了,圣上龙颜大怒,要亲自审他。”
凌云的目光落在城外的草原,远处的羊群像白云,牧民的歌声隐约传来,带着和平的希望。他知道,北境的安宁不会长久,鞑靼还会再来,阴谋还会滋生,但只要有他们这样的人,握着刀,守着城,就总有光会照进来。
周晚捧着一碗热粥走来,粥里卧着个鸡蛋,是她特意给凌云留的:“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凌云接过粥,热气模糊了视线。他望着大同城的万家灯火,突然明白,心里的空落是什么——是守护的意义。原来锦衣卫的刀,不仅要劈开黑暗,更要守护这人间烟火,守护这万家灯火。
夜色渐深,大同城的篝火亮了起来,映着少年锦衣卫的脸,也映着他们眼里永不熄灭的光。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这北境的风,永远向前,从不回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T3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