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铺老板退单的事刚过,码头又传来消息:要加订一百件冬装,说是给出海的渔民穿,得加厚三层,还要在袖口缝上反光条,方便夜里辨认。
“一百件?”陈春燕手里的线轴掉在地上,“咱们现在一天最多做二十件,这要做到猴年马月?”
沈若璃算了算日子:“渔民说十五天后要出海,咱们加把劲,应该能赶出来。”她把订单分给大家:老马师傅负责验布,保证每匹布都够厚实;陈春燕带小翠锁边,要比平时密一倍;母亲和林妈负责装棉絮,匀得不能有疙瘩;自己则裁布、缝领,最关键的工序得把好关。
为了赶工,沈若璃把铺子里的火炉烧得旺旺的,夜里也不熄火,谁累了就靠在炉边歇会儿,醒了继续干。父亲看她熬得眼睛发红,非要帮着裁布,沈若璃拗不过他,只好找了把钝剪刀,让他剪些不太重要的边角。
“爹,您慢着点,别伤着手。”沈若璃缝着反光条,线头要打三个结才够牢。
“我以前在厂里,一天能裁十匹布,”父亲的手还在抖,剪得歪歪扭扭,却很认真,“你爷爷总说,裁布就像裁日子,得有准头,长一分浪费,短一分不够。”
沈若璃没说话,眼泪却差点掉下来。她想起父亲以前总爱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却戴着老花镜,跟她一起熬夜赶工,手指被针扎了好几个洞,也不吭声。
第七天夜里,突然下起了冻雨,窗户被打得噼啪响。沈若璃正缝着最后一件棉裤的裤脚,忽然听见“哎呀”一声,陈春燕捂着胳膊蹲在地上,血顺着指缝往下淌——她被缝纫机的针扎穿了皮肉。
“快找止血粉!”沈若璃冲过去按住伤口,血温热地淌在她手心里,像小时候打翻的胭脂。
“没事,”陈春燕咬着牙,“这点小伤算啥,赶紧缝完……”
“今天不缝了,”沈若璃把她扶到炉边,“都歇着,明天再干。”
大家都累坏了,头一沾到棉花就打起了呼噜。沈若璃却睡不着,坐在灯下数剩下的活,还有三十件没缝领,反光条也只装了一半。她轻轻拿起针线,想再缝几件,却听见父亲在梦里咳嗽,声音哑得像破锣。
窗外的冻雨还在下,屋檐下结了冰棱,像串透明的珠子。沈若璃忽然明白,日子不是赶出来的,是慢慢缝出来的,太会崩,太松了会散。
第二天一早,沈若璃让大家都回家睡半天,自己则去了码头,跟渔民商量能不能晚两天交货。渔民听说是因为工人伤了手,反倒不好意思了:“沈小姐,不急,你们慢慢做,把好关比啥都强。”
回到铺子,沈若璃把剩下的活重新分了分,每天做十五件,不赶不慢,却保证每针每线都扎实。陈春燕伤好后回来,看见棉絮铺得平平整整,针脚匀得像机器扎的,眼圈红了:“沈小姐,我……”
“回来就好,”沈若璃递给她块烤红薯,“咱们的衣服,要让渔民穿得安心,自己做得也安心。”
十五天期满那天,最后一件棉裤缝好了。沈若璃把一百件冬装叠得整整齐齐,每件都用布包好,上面贴着“若璃坊”的商标。渔民来取货时,随便抽了件拆开看,棉絮匀得像云朵,反光条缝得牢牢的,当场就给沈若璃鞠了一躬:“沈小姐,你是个实在人!”
送走渔民,大家都瘫在地上,看着空荡荡的铺子,忽然笑了起来,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父亲拿起件剩下的棉裤,往身上比了比:“我看这能当传家宝,给小花的孩子穿都够结实。”
沈若璃看着父亲的笑脸,忽然觉得,那些熬的夜、流的汗、扎的针,都值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T69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