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深时,“若璃坊”的名声传到了法租界。有位洋太太托顾晏辰来定做旗袍,指明要用苏绣,绣一幅“寒梅图”。
“洋太太说,要比百货公司的洋旗袍好看。”顾晏辰把布料样品递给沈若璃,是块月白色的软缎,滑得像牛奶。
沈若璃摸了摸布料,又看了看顾晏辰画的花样,梅枝要苍劲,花瓣要带露珠,最难的是花蕊,得用金线绣,细得像头发丝。
“我试试,”沈若璃拿起画笔,在布上轻轻打稿,“但要半个月,急不得。”
苏绣的工序繁琐,得先用淡墨勾轮廓,再用丝线分层绣,花瓣要绣出渐变的粉,露珠要绣出反光的亮。沈若璃把铺子里最安静的角落收拾出来,摆上绣架,每天只绣两个时辰——眼睛太费神,多了就花。
父亲有时会站在旁边看,看她用细针穿金线,半天才能绣好一个花蕊。“你这手艺,比苏州的绣娘不差,”父亲的声音很轻,“你外婆以前也爱绣梅,说梅有骨气,寒冬里开得最精神。”
沈若璃想起外婆的绣品,总是绷得平平整整,针脚细得几乎看不见。她小时候偷着学,总把线拉得太紧,绣出来的花像被捆着,外婆就说:“线要松,心要静,花才活得起来。”
现在拿起针,才明白“松”不是散,是藏着劲,像拉满的弓,看着松,实则绷得正好。
绣到第七天,苏曼丽来了,穿着件貂皮大衣,手里拎着个锦盒。“听说你在绣苏绣?我来看看。”
沈若璃没抬头,手里的金线正穿过布面,像条小金蛇。
“这是我托人从苏州带来的花线,”苏曼丽打开锦盒,里面是些五彩的丝线,闪着珍珠的光,“比你用的好,送你。”
沈若璃抬起头,她的眼睛因为熬夜有些红,却很亮。“谢谢,但我这己经绣了一半,换线会不匀。”
苏曼丽的手僵在半空,随即笑了笑:“也是,是我考虑不周。”她走到绣架前,看着半完成的寒梅图,忽然说:“这露珠绣得真好,像真的会掉下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琉璃碎锦绣生“用了‘打籽绣’的针法,”沈若璃演示给她看,“线要绕针三圈,再从圈里穿过去,才能鼓起来。”
苏曼丽看着她的手,指尖结了层薄茧,却稳得像块石头。“你以前连针都不会拿,现在……”
“现在才知道,什么都能学会,只要肯下功夫。”沈若璃剪断金线,打了个结。
苏曼丽没再说什么,放下锦盒就走了,貂皮大衣扫过门槛,带起一阵风。沈若璃拿起那盒花线,颜色确实鲜亮,却不如自己用惯的线顺手。她把线收进柜子,继续绣梅枝,墨色的线要绣出老劲,得用粗针,一下下扎得很实。
半个月后,旗袍绣好了。沈若璃把它铺在白布上,月白的缎面映着红梅,露珠像沾着霜,连顾晏辰都看呆了:“这……这比画还好看。”
洋太太来取旗袍那天,特意穿了件法国设计师做的礼服,却在看到苏绣旗袍时,眼睛里的光盖过了身上的钻石。“太神奇了!这针脚比机器还细!”她穿上旗袍转了个圈,梅枝在身后流动,像活了一样。
“沈小姐,我要订十件,送给我的朋友!”洋太太掏出支票,笔都快握不住了。
沈若璃却摇了摇头:“对不起,苏绣太费功夫,我一个月最多做两件,多了就保证不了质量。”
顾晏辰在旁边翻译,洋太太愣了愣,随即竖起大拇指:“你是真正的艺术家!”
送走洋太太,顾晏辰看着沈若璃,忽然说:“你不怕得罪她?她在租界很有面子。”
“做衣服跟做人一样,”沈若璃收起旗袍,“宁肯少做一件,也不能砸了招牌。”
那天晚上,沈若璃把洋太太给的定金分成几份,给陈春燕和小翠各加了一倍工钱,给老马师傅买了瓶好酒,剩下的则给父亲抓了药。林妈看着她分完钱,笑着说:“小姐现在越来越像个掌柜的了。”
沈若璃笑了笑,走到窗边看雪。雪还在下,落在“若璃坊”的木牌上,像给蓝字镶了层银边。她想起外婆的话:“梅花开在寒冬,不是为了争艳,是为了告诉大家,春天不远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T69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