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五十二年的芒种,沈若璃在杭州的新染坊里,看着工人将一筐筐石榴皮倒进染池。蓝草的青与石榴皮的红在水中交融,泛起一层紫雾,像暮春的晚霞。
“这‘紫蓝染’要是成了,广州的分号就能多添个新品种,”苏曼丽用木桨搅动池水,桨叶划过的地方,紫雾散开又聚拢,“老染匠说,石榴皮要选熟透的,晒足半月,涩味才会变成正色。”
沈若璃蹲在池边,用手指沾了点染液,在白布上画了朵兰草。颜色比纯蓝草染的深,却透着股温润,像块被抚摸多年的老玉。“再加两斤明矾,固色会更牢,”她起身擦了擦手,“上次北平分号反馈,潮湿天里,蓝草布的边角容易泛白,这紫蓝染或许能避开这个毛病。”
顾晏辰拿着测色仪走过来,这是他托人从德国带回来的新物件,能测出颜色的深浅度。“比预期的深了三分,”他看着仪器上的数字,“再泡一天,颜色会浅些,更适合做夏天的旗袍。”
沈若璃笑了:“你这洋仪器,倒比老染匠的眼睛还准。”
“仪器准,不如人心准,”顾晏辰收起仪器,“你在染液里加了甘草,不仅能中和涩味,还让布面多了层柔光,这心思,仪器测不出来。”
旁边的念蓝正用小本本记染法:“紫蓝染,蓝草十斤,石榴皮五斤,甘草一斤,明矾二两……”字迹娟秀,比沈若璃年轻时的账本更整齐。她如今己是十六岁的姑娘,梳着两条长辫,辫梢系着蓝布条,是沈若璃亲手绣的兰草结。
“娘,我想试试用栀子和蓝草染,”念蓝抬起头,眼睛亮得像染池的新水,“栀子是黄的,蓝草是蓝的,说不定能染出青绿色,像西湖的水。”
“好啊,”沈若璃递给她一把小剪刀,“栀子要去籽,不然染出来会发暗,就像做人,要去掉杂念,才够纯粹。”
试染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染出的布发灰,像蒙了层雾;第二次加了太多栀子,黄得刺眼,失了蓝草的本真。念蓝没气馁,半夜还在灯下翻爷爷的账册,终于在夹页里找到一行小字:“蓝草与栀子同染,需以石灰水调pH值,中和酸碱,色乃青碧。”
“娘,您看!”第三天清晨,念蓝举着块新染的布跑进来,布面青碧色,在晨光里泛着水光,真像西湖的涟漪。
沈若璃接过布,指尖划过纹路,细腻得像上好的绸缎。她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在棚户区染布,用的是最粗的蓝草,染出的布发乌,却让她看见了活下去的希望。如今念蓝染出的青碧,是在她的根基上开的花,更艳,却也更韧。
杭州分号的掌柜来取货时,看见这青碧布,当即订了五百匹:“西湖边的姑娘们最爱这颜色,做成旗袍,配着湖水拍照,定能成新风尚。”
沈若璃没让他多订:“新染法还得再试三个月,确保色牢度够了,才能批量出,不能砸了‘若璃坊’的招牌。”
掌柜的叹道:“沈小姐这份较真,难怪‘若璃坊’能走这么远。”
夕阳落在染池里,紫蓝与青碧的布在竹竿上飘,像打翻了的颜料盘。沈若璃知道,新染法不是对传统的背叛,是让蓝草在新时代发新枝,就像念蓝,踩着她的脚印,却走出了自己的路。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琉璃碎锦绣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T69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