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4章 染坊夜话

小说: 琉璃碎锦绣生   作者:废墟造梦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琉璃碎锦绣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T69W/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废墟造梦师”推荐阅读《琉璃碎锦绣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中秋那日,南洋的染坊被灯笼照成了片蓝海。二十盏灯笼挂在椰树上,梅蓝染的泛着清冷的光,像挂在天上的月亮;麦蓝染的暖黄里带着谷物香,像灶膛里的火苗;最妙的是“紫蓝染”的灯笼,烛火透过布面,在地上投下晃动的紫影,像谁把晚霞剪碎了铺在地上。

华侨商会的会长带着坛椰子酒来了。酒坛用麦蓝染的布裹着,布上绣着“西海同春”西个字,是用南洋的“针刺绣”做的,针脚扎出的小孔在灯下透着光,像片星星。“沈先生,尝尝我们的酒,”会长给沈若璃斟了杯,酒液泛着琥珀色,杯口飘着椰丝的香,“当年我爷爷漂洋过海时,就靠瓶蓝草酒解乡愁。他说这酒里泡了蓝草籽,喝一口,就像踩在老家的田埂上。”

沈若璃抿了口酒,椰香混着酒香漫进喉咙,像在喝杯液态的蓝草布。她从食盒里拿出块月饼,月饼的油皮上印着兰草纹,是用阿青做的木模压的,纹路里还嵌着点蓝草粉,像撒了把星星。“这饼是阿青做的,馅里掺了蓝草籽,”她把月饼递给会长,“吃着像在嚼春天的草,比酒还解乡愁。”

染池边忽然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阿青正带着他们放花灯,花灯的骨架是用椰树枝做的,灯罩是用“海蓝染”的布缝的,布面被海风拂得微微颤动,像片会发光的海。每个花灯上都贴着张蓝草叶,混血孩子贴的是“双生籽”长的叶,说“这样它就认识回家的路”;银饰辫小姑娘在灯上画了个小房子,一半是江南的瓦,一半是南洋的竹,说“这是蓝草的家”。

“阿青哥,蓝草能长到月亮上吗?”个光着脚的小男孩举着花灯问,花灯上的兰草结被风吹得首打转,像只迷路的蝴蝶。

阿青指着天上的月亮,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株站在海边的蓝草。“能啊,”他捡起片掉落的三角梅,插进男孩的头发里,“你看月亮上的影子,像不像片蓝草圃?等你长大了,咱们就染块能盖到月亮上的布,让嫦娥姐姐也穿上蓝草衣,这样她就知道,人间有这么多爱蓝草的孩子了。”

孩子们的笑声惊飞了树上的白鹭。它们掠过染池,翅膀沾了点蓝草汁,飞过海面时,翅尖划过的地方,海水都泛起淡淡的蓝。沈若璃坐在廊下的藤椅上,看着阿青教孩子们唱新编的《南洋蓝草谣》,歌词一半是中文,一半是南洋土话,像把两种乡愁缝在了一起:

“蓝草青,蓝草蓝,

江南雨,南洋滩,

一针一线缝成船,

载着乡愁到天边……”

歌声混着海浪声,飘向远处的渔船。甲板上的渔民听见了,也跟着哼起来,渔网里的鱼蹦跳着,鳞片上沾着蓝草灯的光,像一群会发光的鱼。

夜渐深,会长带着孩子们去烤月饼,炭火噼啪作响,把蓝草的香和椰肉的甜烘成了种特别的味。沈若璃翻开皮埃尔寄来的新信,信里夹着张巴黎街景的照片:穿风衣的姑娘们头上裹着蓝草巾,街角的花店用蓝草布包花束,连塞纳河上的游船,都挂了蓝草布做的旗。“巴黎的秋天开始冷了,”皮埃尔在信里写,“姑娘们说蓝草巾比羊绒还暖,因为里面缝着江南的太阳。”

念蓝凑过来看照片,忽然指着张照片笑:“娘,您看这咖啡馆的桌布,是阿青去年寄的‘紫蓝染’!他们把它铺在钢琴上,说弹出来的曲子都带着海风味。”

沈若璃把照片夹进账本,账页上记着各地的订单:巴黎要三千条蓝草围巾,纽约订了五百件紫蓝礼服,连非洲的商会都来问,能不能用蓝草布做传统长袍。她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那时老人躺在病床上,窗外的蓝草正结籽,他说:“若璃,你记住,布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人带着布走,布就能活在天涯海角。”

那时她不懂,如今看着染坊里的二十种蓝,忽然懂了——所谓“西海蓝潮”,从来不是把布卖遍西海,是让每个地方的人,都能从布里看见自己的乡愁,找到自己的根。就像这中秋的月光,照在江南的染池,也照在南洋的沙滩,落在每个人的蓝草布上,暖得像母亲的手。

夜深时,阿青给染池换了新水。月光洒在水面,蓝草汁在水里慢慢晕开,像幅流动的画。他忽然想给杭州的小石头写封信,告诉他南洋的蓝草会唱歌,唱的是江南和南洋都懂的调子。信纸要用“紫蓝染”的布做,这样小石头摸的时候,就像摸到了两片土地的温度。



    (http://www.220book.com/book/T69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琉璃碎锦绣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T69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