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路修在北线部署包围圈、分批运兵悄悄南下的同时。
希腊半岛上,希腊军队还在顾问瓦尔特莫德尔中校的协助下,逐次防御,坚定守住。
“这些希腊人的态度还行,好歹没想着立刻投降。不过技战术水平和战斗意志实在是太差了——唉,真是带不动。“
12月6日,在德尔菲地峡,刚到希腊才一周的莫德尔,就不得不亲自上阵,率领他麾下那1个半山地步兵团、总计6个营,跟已经组织了近10万大军进攻希腊南部的布列颠尼亚军鏖战。
而且,莫德尔的6个山地步兵营还不能都拉到一线。
他还要在雅典、比雷埃夫斯港和后方的科林斯地峡等三处战略要害各放1个营看场子,以防被人偷家绕后或再次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所以在德尔菲地峡正面的,其实也就3个山地营,外加希腊人的1个半师。
偏偏希腊人的师编制还特别小,满编也就1万2千人,还是3团制的,每个团再下辖3个营,和平年代时人员还不满编。总之一个师战前只配到9千人,开战后临时拉了一堆人填充进来,再加之之前一周且战且退、外围防线也折损了一些人手。
此刻希腊人留下的1个半师,总共4个步兵团加3个轻炮营、2个工兵营,总人数也就1万2千人。
莫德尔派来的3个山地兵营倒是有足额3千人。
德希联军全加起来1万5千人,要守对面超过10万大军。
而对面的布列颠尼亚人,是12月1日就占领了拉里萨,又稍微花了五六天就控制了希腊中部盆地平原,随后布列颠尼亚人的先锋就扑向了通往雅典的德尔菲地峡。
好在布列颠尼亚人有些轻敌了,他们的10万大军在过去几天里散开到了希腊中部平原的各个方向上、各个城镇里。在肃清中部平原后,他们也顾不上把10万人重新集结、然后再发起进攻。
而是仅仅只有2个师的先头部队回到德尔菲地峡附近,随后一名负责希腊战区的布军上将埃德蒙艾伦比,就直接下达了进攻命令,让这2个师先夺取德尔菲地峡,一边夺一边等友军慢慢运过来,这样等友军抵达德尔菲时,这里也已经被攻下了,友军正好连火车都不用下,就可以直接继续往南去雅典一这多节省时间。
严格来说,埃德蒙,艾伦比上将的这个计划也不算错。
而且说来也巧,这位艾伦比上将还是鲁路修的老熟人呢,去年这时候、伊普尔战役期间时,这位艾伦比当时还只是中将,他就是布国远征军骑兵军的军长,以作战冲动激进果敢着称。章开头有他照片)
鲁路修派突击营绕后切断斯滕福德与敦刻尔克之间的铁路线时,就是这位艾伦比上将率领布国骑兵军连夜奔袭前来驰援,结果被装备了上百挺g15轻机枪的德玛尼亚突击群埋伏了,其摩下的布第2骑兵师几乎全军复没,师长高夫少将也战死了。
后来埃德蒙艾伦比又被任命为布第4军军长,在守卫敦刻尔克的时候,被鲁路修派隆美尔和莫德尔分别空降了马洛莱班炮台和罗南炮台,艾伦比急吼吼指挥澳新军团的炮灰反扑,又被莫德尔打了回来,死伤惨重。
当时莫德尔还只是个上尉连长,就在敦刻尔克炮台打得艾伦比难以前进一步。
没想到一年过去了,莫德尔才升到中校。对面那个没什么功劳的艾伦比,居然都能从中将升上将。
而且还成了此次南欧战役的副总指挥、希腊战区总指挥。兵权仅次于八月份时就被派来加里波利的战役主帅伊恩斯坦迪什汉密尔顿上将,简直没处说理。
或许布列颠尼亚陆军,也出现了“因为资深老将老兵大批被围歼,人才不足,所以才让其他逃回来的人能更容易晋升”的怪圈吧。
鲁路修当初俘虏了包括远征军总司令约翰弗伦奇元帅在内的一大票高级将领。也让侥幸逃回去的道格拉斯黑格、埃德蒙艾伦比这些明明没什么功劳、但仅仅因为上司都被抓了的家伙得到了空缺。
从这个角度来说,德玛尼亚军当中的年轻英才们还是挺悲催的。
他们之所以晋升得慢,不是因为他们军功和能力不够,只是因为上面一个箩卜一个坑的压力比较大。
元帅和上将们死得太慢了,也几乎不会被俘,下面的人想升上去承压就比较大。
布列颠尼亚军2个师的先锋抵达德尔菲地峡后,艾伦比上将亲自登上地峡南侧西口的恩吉奥纳山脉主峰,朝着东南方向用炮队镜观察敌情。
德尔菲地峡的地形,是一片30多公里宽的西北-东南走向地峡。布列颠尼亚军队从西北方的希腊中部平原而来,往东南方的德希联军阵地进攻。如果能攻破这里,再往东南方走100公里左右,就能到雅典城了。
地峡的东北侧有一段狭长丘陵,而西南侧则是险峻的高山,中间夹着一条山谷。丘陵和山上都是无法行军的,必须走中间的山谷,就连连接萨洛尼卡-拉里萨-雅典的铁路线,也是从这条山谷里过的。
而南侧山上的火炮可以彻底封锁山谷,所以要突破地峡,关键就是拿下南侧的制高点。
南侧山脉西入口,是恩吉奥纳山,那里已经被布军提前夺取了,因为布军兵力有绝对优势,可以从希腊中部平原上围着恩吉奥纳山三面仰攻,还可以部署绝对数量优势的重炮狂轰碾压。
德希联军人少炮少,绝对守不住入口处的山,莫德尔也就提前果断放弃了。
但恩吉奥纳山并不是这整段山脉的制高点,制高点在地峡东出口的帕纳塞斯山。
帕纳塞斯山如今还在莫德尔的坚决死守之下,德希联军把可以动用的全部火炮也都拉到了帕纳塞斯山上部署,一共是24门75毫米野战炮,没有更大口径的重炮。
因为莫德尔等人是飞艇空投到希腊来的,他们没法携带大炮,那玩意儿飞艇空投不动,能随军空投的只有轻型迫击炮和掷弹筒。全部这24门野战炮,都是战前希腊陆军自己买的。
“德玛尼亚人就指望靠希腊军自己的那点小炮,便守住帕纳塞斯山?简直是笑话,把我们的18
磅野战炮都拉上山,压制敌军前沿阵地!
再把6寸榴弹炮拉到距离帕纳塞斯山主峰10公里的位置部署,给我狠狠地轰!希腊人的75毫米小炮,就算有高度落差优势,也轰不到那么远的,只能白白挨打。“
艾伦比上将在观察完地形后,果断下达了命令,布列颠尼亚陆军也果然动了起来,花了半天时间有条不紊地调整炮兵阵地。
对面的莫德尔拿他们完全没有办法,他在帕纳塞斯山顶峰上的德尔斐神庙遗址里,同样用炮队镜里看清了布列颠尼亚人的动向,也只能静静任由敌人调整,然后要求守军全部按照他的细节部署、退到帕纳塞斯山东南侧的某几段反斜面上隐蔽,连坐标都不能错。
“所有单位注意,必须前往我军提前划好的隐蔽阵地躲避炮击,绝对不可以自作主张乱跑!”
莫德尔跟意呆利人在伊松佐河前线打了半年多,死在他直属部队手下的意呆利人,至少已经有好几万了,如果把那些受他指导的奥军的战果也算上,那早就突破六位数了。
所以他和同僚迪特尔中校积攒了非常丰富的山地防御战经验,可以说是当世经验最丰富的。
山脊的走势、地形的高差,敌军炮兵阵地的方位高低左右。这些因素落在他们眼里,简单目测加估算,就可以判断出躲在哪里是绝对安全的、绝对在敌军炮火的复盖死角内。
希腊军队这几天也见识了莫德尔顾问的实力一一主要是那些不信他的前几天就挨炮击死了一批,尤其是其中还有一个军衔比莫德尔高、见他只是区区中校就不愿意听他指挥的希军上校团长,非要按自己的操作来,结果被敌人的大炮炸死了。
chapter_();
然后剩馀活下来的希军军官,就乖乖都信他了。
人教人一辈子都可能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此时此刻,希军将士们全都按照莫德尔的命令,有序隐蔽。等布军的重炮猛烈炮击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帕纳塞斯山上的守军依然只是有烟无伤。
布军的艾伦比上将观察了很久,觉得这次炮火准备应该很充分了,于是就下令地面进攻。
他一开始是想用装甲车直接穿越山谷的,但侦察部队发现,德玛尼亚顾问指导希军在山谷里挖了好几道又宽又深的壕沟,已然超越了装甲车的越障能力。
布军也只好暂时放弃那个想法,改为先夺山头、再派工兵把壕沟填出一些缺口,随后才能动用装甲车。
如果不夺山头就直接让人填壕作业,只会导致大批的填壕士兵被居高临下的敌人炮击和扫射、
徒然伤亡惨重。
布军步兵开始了漫山遍野的进攻,但刚刚才冲到半山腰上,很快就遭到了密集的g15轻机枪叉扫射。
布军步兵被一排排扫倒,剩下的立刻分散卧倒、就地查找掩体,试图继续交替掩护前进。
后方的布军炮兵群,在观察到山上暴露的火力点后,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调整好了炮口,朝着刚才山腰上喷射出火舌的坐标自由复盖。
一时间炮弹炸得山体飞沙走石,树木纷纷炸断,掀起光秃秃的红土。但大多数轻机枪组已经通过临时挖掘的简易交通壕转移了,根本没有留在原地。
他们每次开火后不到三五分钟,就会换个地方,轻机枪比重机枪更加轻便易于转移的优势,也在山地战中发挥到了极致。
而轻机枪枪管散热性能较差、火力持续性较差的短板,在这种环境下也无所谓。反正不会一直开火,稍微打几分钟就跑了,转移的空档刚好用来给枪管散热。
布军整整受挫了几个小时,攻势脱节,伤亡惨重,进展却很小。足足几千名士兵就这么白白倒在了帕纳塞斯山的西北侧山坡上。
艾伦比上将气得七窍生烟,终于要求改变战术,想到使用徐进弹幕、持续炮击、直到步兵冲山时炮都不许停。
历史上布军要到索姆河战役时才发明完全体的徐进弹幕战术,也就是发起冲锋的时候炮兵依然不停火、只是向后方防线延伸,阻止敌人退到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的步兵,趁着停炮的空档重新跑回第一道防线补防。
但本位面的战术史,已经被鲁路修的蝴蝶效应搅得不成样子,敌我双方都在血战中吸取教训快速进步。德玛尼亚人此前已经用过了徐进弹幕战术,对面的布列颠尼亚人吃过亏后,也学习总结拿来用了。
刚才布军之所以伤亡惨重,就是因为莫德尔在敌人开炮时让机枪组躲到反斜面、停炮后再回到山体正面的阵地上、快速展开火力。
而布军一开始没想到这手,也只是因为他们没料到德玛尼亚精锐的火力展开和撤退速度能那么快。之前几个月,布军在加里波利半岛上跟奥斯曼军交手,奥斯曼军哪怕有德玛尼亚教官/顾问的点拨,也做不到如此快速反应。
加里波利的奥斯曼人靠的是坑道作业、才能在山体正面和背面快速往返、机动部署火力点。
可坑道作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工,德玛尼亚人刚来希腊不到一周,是绝对没时间在帕纳塞斯山上挖坑道的,这才导致艾伦比轻敌大意了。
一切都环环相扣,却又出敌意料,冲动莽撞的艾伦比毫不意外把莫德尔留下的坑都踩了一遍。
调整战术后,布列颠尼亚人重新用徐进弹幕火力准备了整整两个小时,一直打到天都快黑了,才再次组织步兵攻山。
这次布军炮群果然没停火,一直在压制山头,火力之猛之疯狂,甚至还把德尔斐神庙的遗址都给炸了。
三千年前那块刻着古希腊最初代哲学家泰勒斯那句“认识你自己”的神谕石碑,都被布军的大炮炸断了。
那可是《战神》里奎爷去德尔斐神庙屠神时都没破坏的东西。
被如此凶猛火力所限,莫德尔这次果然没能再把g15轻机枪组群及时投放到山体正面,导致布军步兵一口气冲过了半山腰。
可惜,布军步兵的好时光也就仅仅多维持了几百米。很快,山体反斜面背后某些很徒峭的位置,德玛尼亚军的80毫米迫击炮开始以超大仰角越顶攻击。
山地战中,野战炮和榴弹炮都是存在射击死角的,弹道过低就越不过山顶、会被山体正面挡住炮弹。弹道过高越过了山顶,又无法打到反斜面上某些坡度太陡的位置。这也是布军炮兵始终表现很差、有烟无伤的主要原因。
迫击炮和掷弹筒,可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它们可以以85度的大仰角开火,哪怕跟敌人之间隔了一道垂直上下的悬崖峭壁,迫击炮弹都能无死角命中。
几十枚仅仅只有三公斤重量的迫击炮弹陆续落在布列颠尼亚步兵人群中,把正在攻山的布军炸得人仰马翻。
不过迫击炮弹的火力密度,终究不如重机枪的直接扫射封锁,一些不信邪的布军士兵还在顶着炮击往上死命冲。
但随着他们越来越迫近,比迫击炮更多了十倍数量的掷弹筒,开始普遍发威。
至少百馀具掷弹筒开始过顶抛射,对着仅仅200~500米外的敌群速射复盖,也不求精度,只求以最快速度打个大概。
密集的火力,把距离制高点只有最后数百米的布军炸得彻底崩溃,实在是扛不住了,纷纷如潮水般退去。
“那些家伙,真是打奥斯曼人和希腊人打惯了,还以为攻山是那么好攻的?换咱德玛尼亚人来守山,你们再试试看好了。“
莫德尔听到布列颠尼亚人暂时退却后,也是难得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相信打完这一战后,布列颠尼亚人也不会再看不起意呆利人了吧。
意呆利人在伊松佐河防线攻山攻了半年多,也没能打到的里雅斯特,那都是有原因的。
不是意呆利人不行,而是他们遇到的防守敌军太强了。
这不,之前把意呆利人借到加里波利战区后,意呆利人拿着意制冲锋枪攻山、不就攻下过布军和澳新军团攻不下的山吗?
而经过今日这一战,意呆利人的风评,想必也会因为莫德尔的表现,而再次稍稍回升一些吧莫德尔并没有针对意呆利人,他只是说,意呆利人和布列颠尼亚人在攻山方面,都是垃圾。
艾伦比上将的两个师突破德尔斐地峡暂时失败,当天也只好先放弃了。
他决定等明天再有2个师的兵力抵达后,调整战术全面进攻。到时候一边让人攻山,一边让工兵填埋山谷里的敌军壕沟防线,打开一条通路尝试让装甲车先冲过去。到时候才好渗透德尔斐地峡,说不定还能用前后夹击的威胁逼退守山的敌人。
他相信这个新战术,对面的守将应该就防不住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T6G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