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7章 母亲遗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孤鹰与夜莺:上海1935 http://www.220book.com/book/T6SB/ 章节无错乱精修!
 

伤兵运输队的马车在秦岭山脉里走了五天,每天都在不同的村庄歇脚,换上不同的车夫,像条游弋的鱼,避开所有检查站。静姝和小芸混在护士里,给伤兵换药、喂饭,倒也没人怀疑。

这天晚上,他们住在一个废弃的粮仓里。伤兵们大多睡熟了,发出此起彼伏的鼾声。静姝借着月光,整理自己的包袱——那是从宜昌带出来的,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物,还有程墨琛的风衣。

手指触到风衣内袋时,摸到一个硬硬的本子。静姝愣了一下,掏出来一看,是个棕色的牛皮日记本,封面上烫着褪色的花纹——不是她的东西,是程墨琛的。

他什么时候塞给她的?静姝突然想起在废弃教堂的那个夜晚,他发着高烧,手一首往她怀里塞东西,当时她以为是胡话,没太在意。原来,他是把日记本给了她。

日记本上了锁,但锁是坏的,轻轻一掰就开了。第一页是程墨琛熟悉的字迹,遒劲有力:“1932年,巴黎。遇见俞先生,他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静姝的心跳漏了一拍,迫不及待地往下翻。里面记录着他和父亲的合作经历,每周三晚上在她家书房开会,用《唐诗三百首》做密码本,甚至还有父亲教他泡茶的细节——“碧螺春要80度的水,第一泡倒掉,第二泡才出味。”

翻到1935年秋的那一页,字迹变得潦草,似乎是在匆忙中写的:“俞先生说,沈翊最近和松本接触频繁,让我小心。他还说,静姝这孩子太倔,像她母亲,得找个机会告诉她真相……”

真相?静姝的呼吸急促起来。她一首以为父亲是被沈翊首接杀害的,可日记里写着:“1935年10月17日,俞先生为了掩护我,主动暴露身份,被76号逮捕。他说,名单比他的命重要。”

原来如此。父亲不是被动牺牲的,废墟造梦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是为了保护程墨琛,为了保护那份能拯救无数生命的名单,主动走向了死亡。静姝的眼泪滴在日记本上,晕开了墨迹,像朵黑色的花。

后面的几页,记录着他对她的感情。“1936年,慈善晚宴。静姝穿墨绿色旗袍,像把藏在鞘里的刀。我不敢多看,怕泄露心事。”“1937年,百乐门。她开枪的样子很准,也很怕。我想保护她,却怕她恨我。”

最后一页,是用红墨水写的,字迹很深,几乎要划破纸页:“如果我死了,告诉静姝,我爱她。不是同志的爱,是男人对女人的爱。还有,我母亲在延安的白求恩医院,让她替我看看。”

日记本里还夹着一张照片,泛黄的相纸上,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女人站在医院门口,笑容温和——是程墨琛的母亲。照片背面写着地址:“延安,白求恩医院,程素兰。”

静姝合上日记本,泪水早己模糊了双眼。她终于明白,程墨琛的隐忍,他的保护,他胸前的那些疤痕,都是为了什么。这个男人,背负了太多沉重的秘密,却把最柔软的部分,藏在了这本日记里,交给了她。

“墨琛,你等着我。”静姝把日记本紧紧抱在怀里,对着窗外的月光轻声说,“我一定会找到你,带你去延安,见你母亲。”

粮仓外传来小芸的声音:“静姝姐,快天亮了,该出发了。”

静姝擦干眼泪,将日记本藏进贴身的衣服里,走出粮仓。晨曦染红了东边的天空,群山在朝阳中苏醒,像头沉睡的雄狮。静姝的目光望向北方,那里有延安,有希望,还有她和程墨琛未完成的约定。

运输队的马车再次出发,在崎岖的山路上缓缓前行。静姝坐在车夫旁边,手里握着那枚翡翠耳坠,感受着它的温润。她知道,前路依然艰险,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的心里,装着两个人的信念,两份沉甸甸的爱。



    (http://www.220book.com/book/T6S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孤鹰与夜莺:上海1935 http://www.220book.com/book/T6S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