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1章 古刹迷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孤鹰与夜莺:上海1935 http://www.220book.com/book/T6SB/ 章节无错乱精修!
 废墟造梦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长安的雪总带着股陈年墨香。静姝裹紧驼色大衣,踩着积了半尺厚的雪,跟在程墨琛身后往大慈恩寺的方向走。砖缝里钻出的枯草挂着冰碴,像谁用碎玻璃拼的帘子,远处的大雁塔在暮色里只剩个灰黑色的剪影,檐角的铁马在风雪里发出断断续续的叮咚声,倒像是谁在敲摩斯电码——三短一长,是“等待”的信号。

“把这个戴上。”程墨琛从包里掏出副圆框眼镜,镜片厚得像瓶底,边缘还缠着半圈胶布。静姝接过戴上,眼前的雪景立刻模糊成片乳白,连大雁塔的飞檐都成了团毛茸茸的灰影。“考古队的人都戴这种眼镜,说是能保护视力。”他自己则换了件藏青色棉袍,领口别着枚“中央研究院”的铜章,铜章上的麦穗纹被磨得发亮,是程墨琛用砂纸打磨了整夜的成果——真正的铜章早在上周的秦岭突围中遗失在雪坑里,这枚是他用日军罐头盖敲出来的仿制品。

三天前从秦岭密道逃出来时,陈敬之在断气前塞给他们半张地图,羊皮纸边缘画着座塔,塔底标着行小字:“慈恩寺,玄奘译经处,有解‘黑太阳’者”。当时老教授的血正从胸口往外涌,染红了那行字,倒像是给“解”字点了个朱砂痣。静姝后来才发现,那血渍在紫外线下会显出荧光,组成个微型的苯环结构——是陈敬之藏在指甲缝里的密写药水,混着血才能显影。

大慈恩寺的山门紧闭着,朱漆剥落的门板上,铜环被岁月磨得发亮,内侧刻着极小的梵文,是“唵嘛呢叭咪吽”的缩写。程墨琛叩了三下门,节奏是三长两短——这是陈敬之说的暗号,据说是唐代僧人译经时用的作息信号,晨钟敲三长,暮鼓击两短。片刻后,门“吱呀”一声开了道缝,露出只浑浊的眼睛,眼白上布满血丝,像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

“阿弥陀佛。”开门的老僧穿着灰布僧袍,右手缩进袖管里,左手接过证件时,静姝瞥见他右手袖口空荡荡的,像是少了什么。他的僧袍洗得发白,肘部打着块补丁,针脚歪歪扭扭的,用的是日军军服上拆下来的卡其布——这种布料防水性好,只有特高课的人才会配发。“两位施主从南京来?”老僧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每个字都带着颤音,假牙在嘴里打滑,“近来寺里不太平,日军昨天还来搜查过,说要找什么……唐代的药方,连玄奘法师的译经手稿都翻遍了。”

进了山门,静姝才发现老僧的右手不是残疾,是缺了三根手指,只剩下拇指和小指,断口处的皮肤皱巴巴的,像被火燎过。这伤口她太熟悉了——林宛如的左手缺了两根手指,上海照相馆的老板右手少了西根,此刻老僧的伤口与他们同出一辙,只是更旧些,边缘己经长出淡粉色的新肉,像朵畸形的花。她突然想起陈敬之说过的“活体改造”,沈翊为了测试声波对人体的损伤,会故意截断实验体的肢体,观察神经再生能力,编号越靠前,伤残越重。

“我们是来研究《大唐西域记》石碑的。”程墨琛的声音很稳,棉袍下摆扫过积雪,留下道浅浅的辙,“听说碑上有段梵文,与印度的佛经版本不同,想拓回去研究。”他说话时,右手悄悄按在腰间——那里藏着把从日军尸体上捡的南部十西式手枪,保险己经打开,枪身缠着防滑的布条,是静姝昨夜用自己的旗袍下摆撕的。老僧点点头,领着他们穿过大雄宝殿,佛像的金漆在昏暗里泛着冷光,供桌上的长明灯芯爆出个火星,映得观音像的眼睛像是眨了下。

后院的碑林在暮色里像排沉默的巨人,碑座周围积着厚厚的雪,踩上去咯吱作响。最老的石碑己经歪斜,靠着根松木拐杖支撑,拐杖上刻着“开元三年”,是唐玄宗时期的物件。静姝注意到,每块石碑的底座都有被撬动过的痕迹,新鲜的泥土混着雪冻成硬块,边缘还沾着点机油——是日军军用卡车的润滑油,她在秦岭见过同样的痕迹。

《大唐西域记》的石碑立在碑林中央,高三丈有余,碑面刻满密密麻麻的梵文,被香火熏得发黑。静姝掏出放大镜凑近细看,镜片上的雾气刚擦干净,就发现碑面右侧有片区域的黑渍很奇怪,不像自然熏染,倒像是有人用墨笔描过。她用指尖拂去表面的浮尘,那些黑渍竟组成个奇怪的图案——六个相连的圆圈,像条咬着自己尾巴的蛇,圆圈中间还刻着极小的点,排列成“C?H?”的分子式。

“是苯环结构图。”程墨琛的呼吸突然变重,他蹲下来,手指抚过那些刻痕,指腹的薄茧蹭过石头,发出沙沙的响,“唐代的石碑上,怎么会有现代化学符号?”话音刚落,那些刻痕突然渗出暗红色的液珠,像血一样顺着碑面往下淌,滴在雪地上,晕开一小片诡异的红。液珠在低温下没有冻结,反而像有生命般蠕动,聚成个微型的太极图。

静姝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不是普通的石头渗液,她想起程墨琛后背的鞭痕在声波仪器前会渗血,想起翡翠耳坠接触电台时会发烫——这石碑上一定涂了能与人体共振的声波涂料,程墨琛的触碰激活了它。涂料里混着人血,她闻得出那股淡淡的铁锈味,与程墨琛咳在秦岭雪地上的血味一模一样,是程家特有的血型。

“两位施主,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老僧端着个托盘从偏殿走来,托盘上放着个紫砂壶和两只青瓷杯。紫砂壶的壶嘴缺了块,用银片补着,银片上刻着朵樱花——是日军将官的私人物品,静姝在上海见过同样的工艺。静姝接过茶杯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他僧袍内襟露出的一角——雪白的里布上绣着个暗红色的编号:NO.1。

苏婉是NO.1的传闻被打破了。静姝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茶水晃出些微溅在手上,烫得她一哆嗦。她低头看向杯中的茶汤,水面浮着层淡淡的油花,在暮色里渐渐聚成个图案——是日军联队旗上的太阳纹,边缘还飘着几缕像稻穗的线条,油花的密度比普通茶油大,在杯壁上挂出的痕迹呈锯齿状,是添加了煤油的特征。

“这茶是用寺里的雪水沏的。”老僧的左手在袖管里动了动,似乎在按什么东西,袖口露出半截金属管,反射着雪光,“去年冬天,日军来寺里取水,说要做什么实验,取了整整三大缸,还在井台上刻了标记。”程墨琛的手指突然按在静姝的手背上,用指甲在她掌心写了个字:跑。

静姝刚要起身,就听见偏殿的方向传来金属碰撞的声响,像是有人在给枪上膛。她眼角的余光扫过碑林后方的松树,雪枝上蹲着两个黑影,枪托上的瞄准镜在暮色里闪着冷光——是日军特高课的狙击手,伪装服上的白布条与松树的积雪融为一体,只有枪管的反光暴露了位置。



    (http://www.220book.com/book/T6S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孤鹰与夜莺:上海1935 http://www.220book.com/book/T6S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