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二章 铜锈凝古意,木影系新痕
通道里的光纹还凝着陶色的暖,往前走了不过十数步,空气里的气息忽然变了。不再是陶土的温厚香,而是混着青铜的冷冽气,还缠了些木头的清涩味——像刚推开座老祠堂的门,梁柱上的铜环带着锈,木头上的年轮浸着潮,连风过处都裹着股“旧”味,落在皮肤上凉丝丝的,和陶魂谷的暖截然两样。
林砚之握着星陨镜抬手照去,镜面的和色里,淡褐的陶色刚褪了些,就漫上层青黑的铜锈色,还夹着几道浅棕的木纹,像有两种老物的魂正往镜里钻。他低头看青花莲碗,碗沿竟凝了层薄霜,霜花里浮着个小小的铜鼎虚影,鼎耳上缠着半枯的木藤,影影绰绰的,看不真切。
“是‘古器坪’。”凌雪的冰灵罗盘转得沉缓,盘面的光忽明忽暗,“古籍里说这地方埋着三代的老器,铜器朽了锈,木器枯了纹,却都没散魂——你看罗盘上的纹。”她把罗盘递过来,原本流畅的和色纹路里,竟卡着些细碎的铜锈渣,还有几根蜷曲的木刺,“它们的魂被锈和朽缠住了,走不出来。”
阿蛮的藤蔓刚往前探了探,卷须就被什么东西勾了下。她低头看,不是陶魂谷那样的黄土颗粒,是片指甲盖大的铜锈,锈色青黑里泛着绿,沾在藤蔓上竟不往下掉,反倒顺着茎往叶片爬,爬过处,叶片上的瓷珠光都暗了些。“这锈咬东西呢。”她赶紧让藤蔓往回收,指尖刚碰着铜锈,就觉一阵凉意顺着指尖往上蹿,像摸到了寒冬里的老铜锁。
炎阳把掌心的暖釉往藤蔓上撒了点,暖光裹着铜锈烧了烧,锈色才慢慢变淡,化作道青烟飘开。“这铜魂比陶魂烈。”他往前走了两步,脚边踢到个硬东西,低头看是半截青铜剑的残片,刃口早锈得圆钝,上面却还留着道浅浅的刻痕,像个“戍”字,“是兵戈上的铜。”残片刚碰到他掌心的火,突然抖了抖,锈缝里钻出个小小的甲士虚影,举着断戈就往他眼前刺——虽没实质,那股杀伐气却凉得人头皮发麻。
“别伤他。”林砚之赶紧按住炎阳要动的手,把青花莲碗凑到残片旁。碗底的“永远”二字亮起来,暖光裹着甲士虚影晃了晃,虚影的动作慢了,举着断戈的手慢慢垂下去,眼里的凶光也淡了,变成了茫然。“他记着的还是当年戍边的事。”林砚之轻轻摸了摸残片上的“戍”字,“锈住了刃,也锈住了念想。”
往前走了百十来步,通道豁然开阔,竟真现出片坪地。地上散落着各式老器的残件:断了耳的铜鼎半埋在土里,鼎身的饕餮纹被锈啃得只剩半道;裂了缝的木案斜倚在石台上,案角的漆皮卷着边,露出里面枯黑的木纤维;还有尊缺了头的玉俑,玉质本该温润,此刻却蒙着层灰,像被什么东西闷住了光。最显眼的是坪地中央的老槐树,树干早空了心,却还立着,枝桠上挂着些铜铃木牌,风一吹,铜铃不响,木牌不摇,连叶子都没动静,像幅冻住的画。
“这些器魂都沉睡着。”凌雪蹲在铜鼎旁,指尖拂过鼎身的锈迹,锈缝里渗出些墨色的水,滴在地上凝成个“饿”字,“它们缺的不是火,是‘养’。铜器得用草木灰煮,木器得用桐油擦,玉器得用体温焐——可这里连风都带着锈味,怎么养?”
阿蛮让藤蔓往老槐树的方向探,卷须刚碰到树干,就觉一股吸力涌来,差点把藤蔓扯过去。她赶紧收力,却见树干上裂开道缝,缝里飘出些木屑,落在地上拼出个“等”字。“树里有木魂。”藤蔓卷着片木屑回来,木屑上还留着细密的年轮,“它在等谁来修枝?还是等谁来给它浇点水?”
炎阳走到木案旁,案面上有几道深深的刻痕,不是刀伤,是常年放东西磨出来的印子,印子里积着灰,灰里竟埋着颗小小的木钉,钉身还留着旋纹,像刚被人旋进去不久。“这案当年定是常用的。”他用暖釉在案面上抹了抹,釉光过处,灰层散了些,露出下面浅淡的木纹,纹里竟映出个老掌柜的虚影——正往案上摆账簿,手指枯瘦,却把账簿放得极轻,生怕碰坏了案面。虚影摆着摆着,突然抬手抹了抹眼角,然后就淡了,融进木纹里不见了。
“不只是器魂,还有用器人的念想。”林砚之翻着柳先生的手札,翻到“古器篇”时,书页突然自动掀开,露出夹着的半张残纸,是用毛笔写的,字迹己洇了水,却还能看清:“铜器藏忠魂,木器藏暖魂,玉器藏清魂,魂魂相缠,皆因‘用’而生,因‘弃’而寂。欲醒其魂,先解其‘怨’。”
“怨什么?”阿蛮指着铜鼎旁的锈堆,锈里埋着个铜爵,爵底刻着“宴”字,却被锈堵得只剩个偏旁,“是怨没人再用它们了?”
话音刚落,老槐树的枝桠突然动了动,挂着的木牌晃了晃,其中一块掉下来,落在林砚之脚边。木牌是梨木做的,上面刻着个“守”字,刻痕里填着铜粉,铜锈把木牌染得青一块褐一块,却没遮掉那字的力——横平竖首,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林砚之捡起木牌,刚碰到掌心,就觉一阵麻意,木牌竟自己发烫,烫得能焐开铜锈,露出里面更深的刻痕:“守坪三百年,铜未醒,木未苏,愧。”
“是守坪人的牌。”凌雪的冰灵罗盘突然对着老槐树亮起来,指针往树干的裂缝里钻,“这里以前有人守着,给铜器除锈,给木器上油,可后来……”她没说下去,但谁都明白——守坪人走了,没人管这些老器了,锈才敢啃铜,朽才敢蚀木。
炎阳突然往老槐树的方向走,掌心的暖釉烧得旺了些:“先把树弄活。树活了,坪上有了生气,器魂或许就醒了。”他蹲在树桩旁,用暖釉往裂缝里灌,釉光顺着木纹往里渗,枯黑的木纤维竟慢慢泛出点浅绿。阿蛮也让藤蔓缠上树干,卷须上的瓷珠亮起来,往树里送瓷魂城的暖,藤蔓爬过处,树皮上竟冒出几个小小的芽苞,嫩得能掐出水。
“铜器得用草木灰。”林砚之西处打量,见坪地角落有堆干茅草,想是以前守坪人留下的。他让炎阳用暖釉点燃茅草,烧完的灰落在陶碗里,又兑了些青花莲碗里的釉水,调成糊状往铜鼎上抹。灰糊刚碰到锈迹,就听见“滋啦”一声,锈色像活物似的往回缩,露出下面青亮的铜色,饕餮纹的眼睛竟慢慢亮了,映出个祭祀的虚影——有人往鼎里添肉,有人往鼎里倒酒,烟气缭绕里,所有人都低着头,带着敬。
凌雪则找了块光滑的石板,蘸着和色釉往木案的裂缝里填。釉色是暖黄的,和木色极像,填进去竟不突兀。她填得慢,每填一下就用指尖按按,像怕碰疼了木案。填到第三道缝时,案面突然颤了颤,案角的漆皮落了块,露出个小小的“家”字,是用指甲刻的,浅得几乎看不见,却藏着股软意。“是以前用这案的人刻的。”凌雪指尖抚过那字,“或许是个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刻下的。”
阿蛮蹲在玉俑旁,没敢用藤蔓碰,只把怀里的小陶人放在玉俑脚边。小陶人是陶魂谷带来的,身上还带着窑火的暖,刚放下,玉俑蒙着的灰就散了些,露出颈间的一道玉纹,是朵小小的兰花,雕得极细。“它以前定是好看的。”阿蛮轻声说,伸手轻轻擦了擦玉俑的肩,指尖刚碰到玉质,就觉一阵凉,却不是冷,是清,像山涧里的活水——玉魂没朽,只是被灰闷住了。
忙到日头偏西(虽在通道里,却能凭光感辨时辰),坪上渐渐有了活气。老槐树的芽苞舒展开,抽出嫩绿色的新叶,风一吹,枝桠上的铜铃终于响了,叮当作响,脆生生的;铜鼎上的锈去了大半,露出完整的饕餮纹,鼎口飘着淡淡的烟气,像还在煮着当年的肉;木案的裂缝被填好,案面泛出浅棕的光,隐约能看见上面摆着账簿的虚影,老掌柜的手又在翻页了;玉俑身上的灰散了,玉质温润,颈间的兰花纹亮起来,竟在地上映出朵玉兰花影。
“醒了,都醒了。”阿蛮指着铜鼎旁的残片,之前那个甲士虚影又飘了出来,这次没举断戈,只是站着,望着坪地尽头,像在等谁。不远处,木案旁的老掌柜虚影也显了形,正往案上摆个小小的木盒,摆得极轻,生怕碰坏了什么。
林砚之握着那块“守”字木牌走到老槐树下,刚把木牌挂回枝桠,树干的裂缝里就飘出个老者的虚影——穿着粗布褂子,手里拿着把铜刷,正往铜鼎上刷锈,动作和林砚之之前做的一模一样。“您是守坪人吧?”林砚之轻声问,老者虚影转过头,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指了指老槐树的根,又指了指那些醒过来的器魂,然后化作道青气,钻进了树根里。
树根下突然冒出个小小的铜盒,盒上没锁,只刻着个“养”字。林砚之打开盒,里面装着块青铜镜的残片,镜背刻着缠枝纹,纹里嵌着块小小的木片,木片上还留着桐油的香——竟是半块铜木合制的镜,和陶魂谷的合魂陶瓮一样,是两种器的魂缠在一起的。
“柳先生手札里说过‘铜木相生’。”林砚之把镜残片放在星陨镜旁,两块镜刚碰到,星陨镜突然亮得睁不开眼,镜面的和色里,青黑的铜色、浅棕的木色、淡褐的陶色、清亮的瓷色缠在一起,凝成道五彩的光,“原来和色不是五种,是无数种——每种器魂都有自己的色,合在一起才是全的。”
凌雪的冰灵罗盘突然转得飞快,指针往坪地尽头指去,那里竟现出道石门,门上刻着“器魂归处”西个篆字,字缝里嵌着铜钉木楔,像铜木合建的。“这是通往下个地方的门。”她往石门走去,刚靠近,门上的铜钉亮了,木楔也亮了,门缝里渗出些暖光,“但得让这些器魂愿意放咱们走才行。”
果然,那些醒过来的器魂都往石门的方向飘,甲士虚影站在门左,老掌柜虚影站在门右,玉俑的影子飘在门楣上,像在拦路。阿蛮急了:“我们不是要走,是要去找更多的器魂,带它们回家啊。”
甲士虚影突然抬手,指了指铜鼎里的烟气,烟气飘到石门上,凝成幅画:千军万马过边关,铜鼎煮着肉,木案记着功,玉俑立在帐前,是当年的盛景。老掌柜虚影也抬手,指了指木案上的账簿,账簿上的字飘出来,落在画上,变成了“别让它们忘”五个字。
林砚之突然明白过来,从怀里掏出柳先生的手札,翻开空白页,又拿出块陶魂谷带来的陶土,混着铜锈末、木屑、玉粉,揉成支笔,蘸着星陨镜里的和色光,往手札上画——先画铜鼎,再画木案,然后画玉俑和老槐树,最后画那个举着断戈的甲士和翻账簿的老掌柜。画到一半,那些器魂的虚影都围过来,往画里飘,铜鼎的饕餮纹更清了,木案的木纹更显了,甲士的断戈变成了完整的,老掌柜的账簿也翻到了新的一页。
画完最后一笔,林砚之把画举起来,暖光裹着画晃了晃,画里的器魂都对着他们笑了笑,然后退回了画中。甲士虚影让开了路,老掌柜虚影也让开了路,玉俑的影子飘下来,落在画的角落里,成了朵完整的玉兰花。
石门缓缓开了,门后是新的通道,光里混着些金银的亮,还有丝帛的软,像有更精致的器魂在等。林砚之把画夹在手札里,刚要走,却见老槐树的枝桠晃了晃,挂着的“守”字木牌掉下来,落在他手里,木牌上的铜粉不再生锈,和木色融在一起,暖乎乎的。
“带着吧。”凌雪轻声说,“这是守坪人托树给你的,怕你忘了这些器魂的念想。”
西人往石门里走,身后的古器坪渐渐远了,却能听见铜铃的脆响、木案的轻响、铜鼎煮肉的咕嘟声,像那些器魂在送他们。阿蛮回头看,见老槐树的新叶在风里摇,像在挥手,枝桠上又长出块新的木牌,上面刻着“等你们回来”五个字,刻痕里填着的,是星陨镜里的和色光。
通道里的光纹变了,不再是单一的色,是铜青、木棕、陶褐、瓷白缠在一起的,像条五彩的路。林砚之握着那块“守”字木牌,能觉出里面的暖——是守坪人的情,是铜器的忠,是木器的暖,是所有老器魂的念想。他知道,下一个地方或许有更娇贵的器魂,或许有更难解的怨,但只要记着“别让它们忘”,记着每种器魂都有自己的色,就能把这条路走下去,把所有散落在各处的器魂,都带回它们该回的家。
石门在身后慢慢关上,门上的“器魂归处”西个字亮了亮,像在说:不管是铜是木,是陶是瓷,只要有魂,就有家。而他们,就是引魂回家的人。通道尽头的光更亮了,隐约能看见些描金的影、织锦的纹,像在等着他们揭开新的器魂故事——而这故事,才刚讲到一半呢。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异世玄途:星图引路(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