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2章 麦香融墨韵,竹影映初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异世玄途:星图引路最新章节随便看!

第七十二章 麦香融墨韵,竹影映初心

星陨镜的圆光里,那道“传承圆”的光弧正慢慢舒展,像浸了温水的麦糕,软乎乎地漫过脚面。林砚之往前走时,鞋底沾着的麦色光点竟在光纹上印出浅浅的脚印,脚印落地处,竟冒出些细弱的麦苗,青嫩的茎秆顶着小小的穗,像刚从土里探出头的娃娃,好奇地打量着西周。

“这光纹竟能生麦?”阿蛮的藤蔓轻轻拂过麦苗,叶片上的晨露滚落在光纹上,“滴答”一声,竟溅起些墨色的涟漪——涟漪散开时,眼前的场景慢慢变了,不再是合魂院的稚麦场,而是片开阔的竹林地,竹林深处隐约可见座小小的竹屋,屋前的空地上摆着张竹制的长桌,桌上铺着张旧竹帘,竹帘上摊着些刚晒干的麦秆,黄灿灿的,像撒了层碎金。

“是竹帘坊的后山竹林。”凌雪的冰灵罗盘转得愈发温润,盘面的白光里浮着些竹影,“柳先生手札里提过,竹帘坊的老匠人总爱来这里选竹料,说‘后山的竹,吸了麦香村的地气,编出来的竹帘带着点甜’。每年麦收后,孩子们也爱跟着来,在竹林里捡竹枝,编小竹篮,或是用麦秆和竹丝缠在一起,做些小玩意儿。”

她话音刚落,就听见竹林深处传来“沙沙”的响动,不是风吹竹叶的声,是有人踩着落叶走过来的轻响。林砚之循着声音望去,见个穿灰布短褂的老人正扛着捆竹枝往竹屋走,竹枝上还挂着个竹篮,篮里装着些刚采的野菊花,黄的白的,混着竹枝的清香,漫在空气里,像杯刚泡好的菊花茶。

“是竹帘坊的老坊主,顾伯。”林砚之翻着柳先生的手札,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竹帘纸,纸上画着个扛竹枝的老人,旁边题着行小字:“顾伯择竹,必待晨露未晞,曰竹吸夜气,露润其心,编帘方有韧性。”

顾伯走到竹屋前,把竹枝放在地上,拿起竹篮里的野菊花,走到屋角的石臼旁,将菊花倒进臼里,又加了些晒干的麦秆碎,拿起石杵慢慢捣着。石杵撞击石臼的声音“咚咚”响,像在敲着竹板,节奏缓慢却有力,混着竹林里的鸟鸣,竟像首自然的小调。

“顾伯在做什么?”阿蛮的藤蔓探到石臼边,看着里面的菊花和麦秆碎,“是在做什么香料吗?”

凌雪凑近闻了闻,空气中除了菊花和麦秆的香,还多了些淡淡的松烟味:“像是在做竹帘的防虫料。以前听我师父说,老匠人编竹帘时,会在竹丝里掺些特制的料,既能防蛀,又能让竹帘带着香味。顾伯加的麦秆碎,怕是去年麦收时晒的,混着菊花捣了,既能驱虫,又有麦香和菊香,编出来的竹帘肯定好闻。”

正说着,竹林里又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三个穿粗布衫的小娃娃从竹林深处跑出来,手里都拿着根竹枝,竹枝上缠着些彩色的麦秆,像挂着串小灯笼。“顾爷爷!顾爷爷!”跑在最前面的小娃娃举着竹枝,“我们编了麦秆竹枝,你看好不好看?”

顾伯放下石杵,转过身,脸上的皱纹像展开的竹帘,满是笑意:“你们这群小调皮,又来竹林里疯跑,小心被竹枝刮到。”他接过小娃娃手里的竹枝,仔细看着上面缠着的麦秆,“编得真好看,这红色的麦秆是用野果染的吧?颜色真鲜亮。”

小娃娃点点头,得意地扬起下巴:“是!我们在山下的野果林摘的红果子,把麦秆泡在果浆里,泡了一晚上就变成红色了!顾爷爷,我们能用这个麦秆竹枝编小竹帘吗?我想编个小竹帘,给我的小布娃娃当被子。”

顾伯笑着点头:“好!不过编小竹帘要先学劈竹丝,竹丝要劈得匀,像头发丝那么细,才能编出好看的竹帘。你们先坐在长桌旁,我去给你们取些细竹枝来。”

他走进竹屋,不一会儿就抱出捆细竹枝,放在长桌上。竹枝是刚劈好的,青绿色的外皮,里面的竹芯是淡黄色的,像裹了层蜜蜡。顾伯拿起一根竹枝,用小刀子轻轻劈开,动作熟练又轻柔,像在剥剥壳的鸡蛋:“劈竹丝要顺着竹纹劈,不能用蛮力,不然竹丝会断。你们看,这样轻轻一劈,竹丝就分开了,要劈得一样宽,一样细,这样编出来的竹帘才整齐。”

三个小娃娃围在长桌旁,学着顾伯的样子,拿起小刀子劈竹丝。年纪最小的娃娃力气小,刀子拿不稳,竹枝没劈开,反倒划破了手指,“哇”地一声哭了出来。顾伯赶紧放下手里的竹枝,从怀里掏出块干净的布条,轻轻按住他的手指:“别哭别哭,男子汉大丈夫,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劈竹丝本来就不容易,爷爷小时候学劈竹丝,手被划破了好多次,比你这伤重多了,都没哭呢。”

小娃娃止住哭声,抽噎着说:“顾爷爷,我是不是很笨?连竹丝都劈不好。”

顾伯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不笨!你才刚开始学,己经很厉害了。做手艺就像学走路,刚开始都会摔跤,慢慢就会走了,还能跑呢。你看你哥哥姐姐,他们刚开始学的时候,也劈不好竹丝,现在不也能劈得很匀了?”

旁边的两个娃娃赶紧点点头,举起自己劈的竹丝:“是啊!我们刚开始学的时候,竹丝劈得有粗有细,顾爷爷教了我们好多次,我们才学会的。你别着急,慢慢来,我们教你。”

年纪最小的娃娃点点头,擦干眼泪,重新拿起小刀子,在哥哥姐姐的指导下,慢慢劈着竹丝。这次他的动作轻了些,也慢了些,虽然劈出来的竹丝还是有些歪歪扭扭,却比刚才好多了。顾伯看着他,眼里满是欣慰:“你看,只要用心,就能做好。劈竹丝和做人一样,要稳,要细,不能急,慢慢来,总能做好的。”

林砚之走到竹屋旁,见屋墙上挂着些编好的竹帘,有的是纯色的,有的上面编着图案,有麦浪,有竹枝,还有小松鼠,编得栩栩如生。其中一张竹帘上竟编着个小小的“墨”字,墨色的竹丝和青色的竹丝混在一起,像用墨笔写上去的一样。“这竹帘上的‘墨’字是魏墨翁帮忙编的吧?”他指着竹帘上的字,“墨色的竹丝应该是用松烟染的,和魏墨翁做墨的松烟一样。”

凌雪凑近看了看,竹帘上的“墨”字笔画流畅,虽然是用竹丝编的,却带着些书法的韵味:“柳先生手札里说,顾伯和魏墨翁是老交情了,顾伯编竹帘时,魏墨翁常会来帮忙,用松烟染些竹丝,让竹帘上的图案更生动。这张‘墨’字竹帘,应该是他们一起做的,送给合魂院的孩子们当练字的垫子,让孩子们在竹帘上练字,既不会磨坏毛笔,又能感受竹丝的韧性。”

正说着,就听见竹林外传来魏墨翁的声音:“顾老哥,你在吗?我给你送新做的墨块来了!”众人循声望去,见魏墨翁提着个竹篮,从竹林外走进来,篮里装着些刚做好的墨块,墨块上印着竹枝的图案,和顾伯劈的竹枝一模一样。

“魏老弟,你来得正好!”顾伯笑着迎上去,“我正带着孩子们劈竹丝,准备编小竹帘呢。你送的墨块来得及时,等会儿让孩子们用你的墨块在竹帘上写字,肯定好看。”

魏墨翁点点头,把竹篮放在长桌上:“这些墨块是特意给孩子们做的,在墨里加了些竹汁,研出来的墨带着点竹香,写在竹帘上不容易晕开。你看这墨块上的竹枝图案,是照着你劈的竹枝刻的,和你的竹丝正好配。”

孩子们看见魏墨翁,都围了过来,伸手去摸竹篮里的墨块:“魏爷爷,这墨块上的竹枝真好看!和顾爷爷劈的竹枝一样!”“魏爷爷,我能用这墨块在竹帘上写我的名字吗?”“魏爷爷,我想写‘竹’字,写在我的小竹帘上!”

魏墨翁笑着点头:“当然可以!不过写字前要先研墨,研墨要慢,要顺时针研,这样研出来的墨才均匀。你们看,像这样。”他拿起一块墨块,放在砚台里,加了点水,慢慢研着墨,墨汁在砚台里慢慢变浓,竹香混着墨香,漫得满竹林都是。

孩子们学着魏墨翁的样子,拿起墨块在砚台里研墨。年纪最小的娃娃研得最认真,小胳膊用力地转着墨块,脸上沾了点墨汁,像只小花猫,惹得大家都笑了。顾伯拿出几张刚编好的小竹帘,放在长桌上:“你们把研好的墨倒在小碟里,用小毛笔在竹帘上写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好了,爷爷给你们挂在竹屋的墙上,让大家都看看。”

孩子们拿起小毛笔,蘸了些墨汁,在竹帘上写字。有的写自己的名字,有的写“竹”字,有的写“麦”字,有的写“墨”字,虽然字迹歪歪扭扭,却很认真。年纪最大的娃娃写了个“合”字,写完后,他抬起头,看着顾伯和魏墨翁,小声说:“顾爷爷,魏爷爷,这个‘合’字,是合魂院的‘合’,对吗?我想把它挂在合魂院的门口,让大家一进门就能看到。”

顾伯和魏墨翁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欣慰。顾伯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好!这个‘合’字写得真好!等晒干了,我们就把它挂在合魂院的门口,让所有人都知道,合魂院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所有手艺人和孩子们的家。”

林砚之走到长桌旁,看着孩子们在竹帘上写字,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柳先生手札里的一句话:“竹有韧性,墨有韵味,麦有初心,三者合一,便是合魂院的魂。”竹的韧性是匠人的坚守,墨的韵味是手艺的传承,麦的初心是孩子的纯真,三者融在一起,才让合魂院有了温度,有了生机,有了永远不会断的传承。

正看着,就听见竹林外传来顾阁老的声音:“顾伯,魏老哥,你们在这里啊!我找了你们半天!”顾阁老从竹林外走进来,手里拿着卷竹帘纸,“我刚在合魂院整理旧物,发现了这卷你年轻时编的竹帘,上面还有你和魏老哥一起画的麦浪图,特意拿来给你们看看。”

顾伯接过竹帘纸,展开一看,上面画着片金黄的麦浪,麦浪里藏着座小小的竹屋,竹屋前有个扛竹枝的老人和个研墨的老人,正对着一群孩子笑。画的右下角写着行小字:“麦香竹韵,墨润童心,合魂之乐,莫过于此。”

“这是三十年前画的了!”顾伯的手有些颤抖,眼里满是回忆,“那时候你们都还小,总爱跟着我来竹林劈竹丝,跟着魏老弟研墨,没想到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你们都长大了,还把这些事记在心里。”

魏墨翁也凑过来,看着竹帘纸上的画,眼里满是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那时候的麦浪比现在的还金黄,那时候的竹丝比现在的还青嫩,那时候的孩子们,比现在的还调皮,却也比现在的还认真。不过不管过了多少年,这麦香、竹韵、墨味,还有孩子们的笑声,都没变,还是那么暖,那么甜。”

顾阁老点点头:“是啊!这些都没变,因为它们都刻在我们的心里,刻在合魂院的魂里。不管过了多少年,只要我们还记得这些,合魂院的魂就不会散,手艺的传承就不会断。”

星陨镜的圆光突然晃了晃,里面的竹影和麦色光点慢慢融在一起,长桌上的小竹帘竟自己飘了起来,挂在竹林的竹枝上。竹帘上的字迹和图案在圆光的映照下,变得愈发清晰,“合”“竹”“麦”“墨”的字混着麦浪、竹枝、小松鼠的图案,像幅最生动的画,挂在竹林里,引得孩子们都围了过来,指着竹帘上的字和图案,兴奋地说:“你们看!我的‘竹’字在上面!”“我的‘麦’字也在上面!”“还有我的‘合’字!”

阿蛮的藤蔓轻轻拂过竹帘,竹帘上的麦色光点竟落在孩子们的手上,孩子们的手上立刻冒出些细弱的竹枝,竹枝上缠着麦秆,顶着小小的墨块,像一个个小小的“传承符”。“这些竹枝麦秆,是合魂院的魂在认主呢。”阿蛮的声音里带着些笑意,“它们在告诉孩子们,以后要把麦香、竹韵、墨味记在心里,把合魂院的手艺传下去。”

凌雪的冰灵罗盘上,那些竹影和麦色光点正慢慢凝成一个小小的竹篮,竹篮里装着些麦秆、竹丝和墨块,像把所有的传承都装在了里面。“这竹篮,是合魂院给我们的礼物吧?”凌雪轻声说,“它在告诉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得麦香的甜、竹丝的韧、墨块的浓,记得匠人的坚守、孩子的初心、人心的温暖,记得传承的意义。”

林砚之伸手去接竹篮,竹篮刚碰到他的手,星陨镜的圆光突然亮了起来,里面的竹林、竹屋、长桌、孩子们的身影慢慢淡了,却留下一股混着竹香、麦香、墨香的暖香,像把竹帘坊的所有温暖都裹在了里面。光纹往前延伸,竹篮里的麦秆、竹丝和墨块竟自己飞了出来,落在光纹上,麦秆长成了麦浪,竹丝编成了竹帘,墨块研成了墨汁,麦浪、竹帘、墨汁混在一起,像条通往未来的路,路上满是孩子们的笑声和匠人的叮嘱。

西人往光纹深处走,身后的竹林影子慢慢淡了,却传来顾伯和魏墨翁的声音,混着孩子们的笑声:“要记得劈竹丝要顺纹,研墨要慢,写字要用心!”“要记得麦香的甜,竹丝的韧,墨块的浓!”“要记得合魂院的魂,要把手艺传下去!”

这些声音像股暖流,淌在通道里,像在为这段关于竹韵墨香的旅程,画上一个温暖的逗号——而那星陨镜上的圆光,也在这股暖流里,变得更亮更温润,像把所有的竹魂、墨魂、麦魂、童心都融成了一杯刚泡好的菊花茶,暖得像顾伯的笑容,香得像魏墨翁的墨块,甜得像孩子们的笑声,永远都在等着新的匠人来,新的孩子来,把这竹韵墨香,接着传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