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竹帘承旧梦,麦秆续新生
星陨镜的圆光里,那道混着竹香、麦香的暖气流淌着,像刚蒸好的麦糕冒着的热气,软乎乎地漫过脚踝。林砚之往前走时,光纹上的麦浪和竹帘正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片熟悉的青石板路——路的尽头,隐约可见合魂院的朱漆大门,门楣上挂着块旧木匾,匾上“合魂院”三个字的漆皮虽有些剥落,却依旧透着股温润的墨香,是顾阁老年轻时写的,笔锋里藏着竹丝的韧,麦秆的柔。
“我们竟回到合魂院了?”阿蛮的藤蔓轻轻缠上路边的老槐树,树皮上的纹路里还嵌着些麦秆碎,是去年孩子们在树下编哨子时落下的,“可这院门口的竹帘,怎么和之前不一样?”
众人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合魂院的大门上挂着张新竹帘,竹帘是用新麦秆和青竹丝混编的,上面编着幅小小的“合魂图”:魏墨翁在研墨,顾伯在劈竹丝,顾阁老的娘在蒸麦糕,孩子们围着他们,手里拿着麦秆哨子和小墨块,笑得眉眼弯弯。竹帘的右下角,用墨色竹丝编着个小小的“续”字,像在说“故事还没结束,要接着往下写”。
“这不是我们之前见的那扇门。”凌雪的冰灵罗盘转得有些急促,盘面的白光里浮着些细碎的光影——是孩子们在院门口踮着脚,往竹帘上编麦秆的样子,“柳先生手札的附页里记着,合魂院每年麦收后,都会让孩子们和匠人一起编张新竹帘挂在大门上,说是‘旧帘承过往,新帘续将来’,把一年的欢喜和手艺都编进去,等来年麦收,再把旧帘收起来,存进后院的竹阁里。”
她话音刚落,就听见院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不是铁匠铺的打铁声,是孩子们用小锤子敲竹片的声,脆生生的,混着“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像群刚出巢的小麻雀。林砚之推开竹帘往里走,院坝里的景象让他愣了愣——
原本摆着墨台的石桌旁,围了群七八岁的孩子,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块小竹片和一把小锤子,正学着顾伯的样子,在竹片上凿小孔。顾伯坐在中间,手里拿着块磨得光滑的竹片,耐心地教孩子们:“凿孔要轻,对准竹片的中心,不然竹片容易裂。你们看,像这样,小锤子慢慢敲,小孔要凿得圆,这样穿麦秆的时候才顺畅。”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拿着小锤子,手微微发抖,刚敲了一下,竹片就裂了道小口。她瘪着嘴,眼圈红红的,把竹片往地上一扔:“我不学了!怎么敲都敲不好,竹片都裂了!”
顾伯赶紧捡起竹片,用砂纸把裂口磨平:“别着急,这竹片还能用。爷爷刚开始学凿孔时,一天裂了十几块竹片呢,比你这还多。你看,这裂口磨平了,照样能凿孔,就像做错了事没关系,改过来就好了。”他把竹片递给小女孩,又拿起一把小锤子:“来,爷爷握着你的手,我们一起凿。”
小女孩点点头,把手放在顾伯的手上,跟着他的动作慢慢敲着小锤子。“咚、咚、咚”,三声轻响后,竹片上出现了个小小的圆洞。“你看,这不就凿好了?”顾伯笑着说,“只要有耐心,就能做好。凿竹片和编竹帘一样,都是细活,急不得。”
小女孩看着竹片上的小洞,眼里重新亮起了光,拿起另一块竹片,认真地凿了起来。
林砚之走到院坝的另一侧,魏墨翁正坐在墨台前,教孩子们做小墨块。墨台旁的竹篮里装着些松烟、麦粉和水,孩子们围在旁边,手里拿着小小的墨模,正学着魏墨翁的样子,把松烟和麦粉混合在一起,加水揉成团。
一个穿粗布短褂的小男孩揉墨团时,不小心把水加太多了,墨团变得稀糊糊的,沾了满手都是。他急得首跺脚:“魏爷爷,我的墨团坏了!怎么办啊?”
魏墨翁笑着递给他一把松烟:“别慌,再加些松烟进去,就能把稀墨团揉稠了。做墨块就像和面,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慢慢调,总能调好的。你看爷爷的墨团,刚开始也揉得不好,揉了几十次,才揉出现在的样子。”
小男孩接过松烟,小心翼翼地加到稀墨团里,慢慢揉着。果然,墨团渐渐变稠了,虽然还是有些不平整,却比刚才好多了。魏墨翁看着他,眼里满是欣慰:“你看,只要肯想办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墨块和做人一样,遇到困难别着急,慢慢想办法,总能过去的。”
凌雪走到院坝角落的土灶旁,顾阁老的娘正坐在灶前,教孩子们蒸麦糕。灶上的铁锅里冒着热气,里面蒸着些小小的麦糕,是孩子们用自己做的小墨块在糕上画了图案,有的画了小竹片,有的画了小墨块,有的画了麦秆哨子,虽然画得歪歪扭扭,却很有灵气。
一个穿蓝布衫的小女孩正拿着小勺子,往麦糕上涂蜂蜜,不小心涂多了,蜂蜜顺着麦糕流了下来,滴在灶台上。她赶紧用袖子去擦,结果把袖子也弄脏了。“顾奶奶,我把麦糕弄脏了!”小女孩委屈地说。
顾阁老的娘笑着递给她一块干净的布:“没关系,用布把麦糕上的蜂蜜擦匀就好了。蜂蜜涂多了,麦糕会更甜呢。你看顾奶奶蒸的麦糕,有时候也会涂多蜂蜜,擦匀了照样好吃。做麦糕和做任何事一样,不用追求完美,只要用心做了,就是最好的。”
小女孩接过布,小心翼翼地把麦糕上的蜂蜜擦匀。果然,麦糕上的蜂蜜变得均匀了,看起来更了。她拿起麦糕,闻了闻,笑着说:“顾奶奶,真香!比我刚才的还香!”
林砚之走到院坝中央的老槐树下,顾阁老正坐在石凳上,教孩子们写字。石桌上铺着张旧竹帘,竹帘上摊着些竹帘纸,孩子们围在旁边,手里拿着小小的毛笔,正学着顾阁老的样子,在纸上写着“合”“魂”“院”三个字。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异世玄途:星图引路一个穿绿布衫的小男孩握着毛笔的手很小,写“合”字时,把上面的“人”写得太大,下面的“口”写得太小,看起来像个歪歪扭扭的小房子。他皱着眉头,把纸揉成一团:“顾爷爷,我写得真难看!我不想写了!”
顾阁老捡起纸团,慢慢展开:“别扔,这纸还能用。你看这个‘合’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却很有特点,像个装满了麦糕的小房子,多可爱啊。写字不用追求和别人写得一样,只要写出自己的特点,就是好字。爷爷刚开始学写字时,写的字比你还难看,练了几十年,才写成现在的样子。”
他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了个大大的“合”字,然后握着小男孩的手,一起在纸上写着:“你看,‘合’字上面的‘人’要写得宽些,像房子的屋顶,下面的‘口’要写得稳些,像房子的地基,这样写出来的‘合’字才像个温暖的家。”
小男孩跟着顾阁老的手慢慢写着,虽然还是有些歪歪扭扭,却比刚才好多了。他看着自己写的“合”字,笑着说:“顾爷爷,我写的‘合’字像个家了!我还要写‘魂’字,写‘院’字,把‘合魂院’三个字都写出来!”
顾阁老笑着点头:“好!我们一个一个写,把‘合魂院’三个字写得漂漂亮亮的,挂在院门口的竹帘上,让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是我们的家。”
阿蛮的藤蔓轻轻拂过石桌上的竹帘纸,纸上的字迹竟慢慢变深了,像有人在上面重新描了一遍。藤蔓上的晨露滴在纸上,“滴答”一声,溅起些麦色的光点,光点落在孩子们的身上,孩子们的衣服上立刻出现了些小小的图案,有竹片,有墨块,有麦糕,像一个个小小的徽章,印在衣服上,说“我们是合魂院的孩子,我们要把手艺传下去”。
凌雪的冰灵罗盘上,那些孩子们的身影和匠人的动作正慢慢凝成一幅小小的“传承图”,图上的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做的小竹片、小墨块、麦糕和写的字,围在匠人们身边,匠人们的手里拿着自己的手艺物件,一起往院门口的竹帘方向走,像在说“我们要把这些手艺,都编进新竹帘里,让它陪着合魂院,一年又一年”。
林砚之翻到柳先生手札的附页,页上画的正是眼前的场景:孩子们在院坝里学凿竹片、做墨块、蒸麦糕、写字,匠人们在旁边耐心地指导,老槐树上挂着孩子们编的麦秆哨子,院门口的竹帘上编着“合魂图”,像幅最温暖的画。页脚写着段小字:“合魂院的日子,像蒸麦糕的火,不烈,却暖;像编竹帘的丝,不粗,却韧;像研墨的水,不深,却润。孩子们在这暖里长,匠人们在这韧里守,手艺在这润里传,一辈辈,一代代,永远都不会断。”
他指尖划过那段小字,星陨镜的圆光突然亮了起来,里面的麦色光点和竹影慢慢融在一起,院门口的新竹帘竟自己飘了起来,挂在老槐树上。竹帘上的“合魂图”在圆光的映照下,变得愈发生动,魏墨翁研墨的动作、顾伯劈竹丝的动作、顾阁老的娘蒸麦糕的动作、孩子们笑的动作,都像活了一样,在竹帘上慢慢动着,像在演一出最温暖的戏。
“这竹帘竟有了灵?”阿蛮的藤蔓轻轻碰了碰竹帘,竹帘上的麦秆竟轻轻晃了晃,像在点头。
林砚之笑着说:“不是竹帘有了灵,是合魂院的魂附在了竹帘上。这魂,是匠人的坚守,是孩子的初心,是人心的温暖,是传承的希望。它附在竹帘上,是想告诉我们,不管过了多少年,合魂院的日子都会像现在这样,暖乎乎的,韧生生的,润滋滋的,永远都在等着新的孩子来,学手艺,听故事,把这魂,接着传下去。”
正说着,就听见院门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是个清脆的童声:“有人在家吗?我们是来学手艺的!”
顾伯、魏墨翁、顾阁老和顾阁老的娘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欢喜。顾阁老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几个陌生的孩子,手里拿着小小的竹篮,里面装着些刚采的野菊花和麦秆,像当年的他们一样,眼里满是好奇和期待。
“快进来!”顾阁老笑着说,“我们这里是合魂院,专门教孩子们学手艺,你们想学什么,爷爷都教你们!”
孩子们高兴地跑进院坝,围在匠人们身边,有的说想学凿竹片,有的说想学做墨块,有的说想学蒸麦糕,有的说想学写字,像一群刚找到家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
星陨镜的圆光里,那道“传承圆”的光弧正慢慢扩大,像把整个合魂院都裹在了里面。光弧里,老孩子们教新孩子们学手艺,匠人们在旁边耐心地指导,老槐树上的麦秆哨子在风里“呜呜”地响着,灶上的麦糕冒着热气,墨台里的墨香漫着,竹帘上的“合魂图”动着,像把所有的温暖、所有的坚守、所有的初心、所有的希望,都融成了一个永远不会断的圆。
西人往光弧外走时,身后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和匠人的叮嘱:“凿竹片要轻!”“做墨块要加松烟!”“蒸麦糕要小火!”“写字要用心!”这些声音像股暖流,淌在通道里,像在为这段关于合魂院的旅程,画上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省略号——而那星陨镜上的圆光,也在这股暖流里,变得更亮更温润,像把所有的匠魂、童心、温暖、希望都融成了一块永远不会凉的麦糕,甜得像孩子的笑,暖得像匠人的手,韧得像合魂院的竹帘,永远都在等着新的孩子来,新的匠人来,把这合魂院的故事,接着讲下去,把这传承的圆,接着画下去。
光纹往前延伸,合魂院的影子慢慢淡了,却留下一股混着竹香、麦香、墨香和孩子笑声的暖香,像把合魂院的所有美好都裹在了里面,飘在通道里,像在说“我们在这里,永远都在这里,等着你们回来,等着新的人来,把这手艺,这温暖,这希望,永远传下去”。林砚之回头看,见院门口的新竹帘上,那个小小的“续”字正慢慢变亮,像颗小小的星辰,亮得像孩子眼里的光,暖得像匠人心头的热,像合魂院的麦糕,永远都那么甜,那么暖,永远都在续写着关于传承的新故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