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4章 古代农耕社会34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时光荏苒。野狗坡旧址早己融入更大的村镇,难觅痕迹。但在新建的“河西农垦溯源园”一角,设计者刻意保留了一片未经修饰的原始风貌。

一方旧垄:几道浅浅的、略显歪斜的田垄轮廓,在砂石地上依稀可辨。垄间稀疏地生长着耐旱的沙粟和几丛野苋菜。旁边的木牌刻着:“无名农圣初试田垄遗迹(仿)”。

一具旧器: 青石台上,安放着一件器物:那是一块弧度自然的弯曲牛角片,边缘带着深色的、仿佛被火焰舔舐过的焦痕。表面光滑温润,显然被无数双手过。说明牌文字简朴:“‘韧之弧槽’(复制品),据考为无名农圣同伴王姓老匠所创,用于扶持幼苗,守护生长。”

一方石刻: 石台旁立着一块未经打磨的褐色石板。石板上复刻着几组模糊而神秘的刻痕:平行的波浪线(风沙)、下凹的U形(沟渠)、带点的圆圈(虫)、向上的箭头(生长良好)、交叉的圆圈(套种)、木片托幼苗(护根)。旁边注释:“**无名农圣田间观测记录符号(仿刻),农事观察之本。**”

周末,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儿子来参观。孩子好奇地指着石台上的牛角片:“爸爸,这是什么?弯弯的,像牛角。”

父亲蹲下身,指着那片简陋的田垄和石板上的符号,声音温和:

“这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那时候,这里全是荒滩,大风刮,沙子跑,种不出粮食。有一群人,像最倔强的野草,在这里扎下了根。领头的是一位婆婆,特别特别了不起……”

他简化了风沙与深沟,略去了蝗虫与烈火,讲述了套种的智慧,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牛角如何扶起弱小的苗。他指着那些符号:“看,婆婆就是这样,把田里的大事小事,风啊雨啊虫啊,都刻在石头上,琢磨怎么让庄稼长得更好。她和她的伙伴们,找到了在这片荒地上活命的法子。”

“后来呢?”孩子追问。

“后来啊,”父亲望向溯源园外无垠的、翻滚着金色麦浪的现代化农场,“她的法子传遍了整个河西,荒地变成了良田,养活了好多好多人。婆婆不喜欢出名,帮完大家就悄悄走了,最后化作了田里的泥土。人们感激她,就尊称她为‘**无名农圣**’。这片小小的旧田垄,这弯牛角,这块石板,就是大家为了记住她和那些最早在这里奋斗的人们留下的。”

“农圣婆婆真厉害!”孩子似懂非懂,眼中闪着光。他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那冰凉光滑的牛角片,又好奇地抚过石板上深刻的凹痕。

父子俩离开纪念角,走向展示着大型联合收割机和智能灌溉系统的现代化展区。孩子兴奋地指着那些钢铁巨兽。父亲微笑着,最后回头看了一眼那片安静的旧田垄、那弯沉默的牛角、那块刻满符号的石板。

在无垠的金色麦浪与轰鸣的现代机械背景下,它们显得如此简陋、渺小,甚至有些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简陋的田垄里,曾播下过第一颗希望的种子;正是这粗糙的牛角中,曾凝聚着守护生命的匠心;正是这模糊的符号里,曾铭刻着认识土地、敬畏自然的初心。

它们如同大地本身,无声地立在那里,诉说着一个永恒的道理:无论犁铧变成钢铁,还是记录化为数据,养活苍生的根基,永远深植在泥土之中,源于那份最朴素的、对生命的守护、耕耘与永不磨灭的智慧之光。

风吹麦浪,沙沙作响,仿佛一曲永恒的田园颂歌,献给所有无名却伟大的大地耕耘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