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6日的北京,朝阳区高档小区的落地窗映着CBD的霓虹,500平的厨房里,抽油烟机的嗡鸣混着食材下锅的滋啦声,构成一曲热闹的夜曲。沈诗涵系着米白色围裙,正将最后一盘松鼠鳜鱼端上餐桌,糖醋汁的甜香漫过餐厅,与客厅飘来的龙井茶香缠在一起。
“姐,你这手艺能开私房菜馆了。”沈薇帮着摆碗筷,青瓷碗沿碰出清脆的响,“早上让王叔从杭州空运的笋,被你切成了丝,连我都认不出来。”她身后,沈舒正抱着金丽华的胳膊撒娇,小姑娘刚洗完澡,头发上还沾着水汽,手里举着块桂花糕,是从新加坡带来的老字号点心。
金丽华坐在餐桌主位,香槟色套裙的裙摆被她细心地掖在椅垫下。“阿姨要是知道你给我们做夜宵,怕是要吃醋。”她想起小时候在胡同里,沈诗涵总把奶奶做的肉脯偷偷分她一半,“你大舅妈刚才打电话,说龚小京在夫子庙分行做得不错,上周刚给一家老字号茶馆批了200万贷款,流程比总行还快。”
提到龚小京,沈诗涵正往汤里撒葱花的手顿了顿。“她父亲在江陵省当省长,偏要让她从基层做起。”她舀起一勺老鸭汤,汤色清亮得能看见碗底的枸杞,“夫子庙分行的柜员说,龚经理每天第一个到岗,给老人取退休金时,会把存折上的数字念得清清楚楚,比银行的老花镜还管用。”
这时,门铃响了。马华腾带着张志东和几个团队成员走进来,年轻人的牛仔裤上还沾着代码打印纸的纸屑。“姐,我们是不是来晚了?”马华腾看着满桌的菜,鼻尖动了动,“这是新加坡的肉骨茶?我闻着就像爷爷做的味道。”
沈诗涵往他碗里盛汤,汤勺碰到碗壁发出温吞的响:“今晚不准谈工作,谁提代码罚谁吃三碗饭。”她指着张志东,“特别是你,上周让你盯着他睡觉,结果自己跟着熬夜,眼下的黑眼圈比熊猫还重。”
张志东挠着头笑,拿起块烤鸭卷饼:“沈总做的饼比食堂的好吃,我们团队都说,致一的福利该加条‘沈总下厨日’。”他咬了口饼,忽然想起什么,“对了,龚小京昨天寄来盒江陵的莲子,说给你炖汤用,她知道你爱吃这个。”
金丽华忽然敲了敲酒杯,水晶杯壁的震颤让喧闹静了些。“我爸酒店的厨师长说,这道松鼠鳜鱼得用太湖的活鱼,醋要镇江的,糖得是绵白糖,少一样都出不来这味。”她望着沈诗涵,“就像你做投资,每个环节都掐得准,连两年后的事都能算到。”
沈诗涵给马华腾夹了块鱼腹,刺己经被细心挑掉。“不是算到,是看准了。”她放下筷子,目光扫过在座的年轻人,“两年后维多利亚港回归,香港的地产会有波行情,你手里的OICQ要是能抓住那次机遇,在港交所上市,挣200多亿港币不成问题。”
马华腾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鱼块在碗里晃了晃。“200多亿……”他想起在深圳租的单间,月租300块都觉得贵,“建10栋大楼都够了。”
“不止。”沈诗涵指着窗外的CBD,“钱要花在刀刃上。”她想起龚小京在夫子庙分行写的调研报告,里面分析了江陵省的中小企业现状,字里行间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就像小京,放着省长女儿不当,非要从柜员做起,这股劲,比200亿还值钱。”
这时,沈舒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龚小京发来的照片:夫子庙分行的夜景,红灯笼映着“致新银行”的招牌,她穿着制服站在柜台后,胸前的工牌歪了点,却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小京姐说,她今天教会了卖鸭血粉丝汤的张阿姨用ATM机,阿姨送了她一碗粉丝汤,辣得她首喝水。”
马华腾看着照片,忽然说:“等我们的OICQ上线了,第一个给小京姐的分行做定制版,让客户能在软件上查余额。”他的团队成员纷纷点头,有人己经掏出笔记本,开始画界面草图。
“不准动笔。”沈诗涵把笔记本抢过来合上,“今晚只许吃饭聊天,谁犯规,明天的服务器就晚发一天。”她给每个人倒了杯米酒,是爷爷新酿的,带着淡淡的桂花味,“尝尝这个,比你们熬夜喝的咖啡养人。”
酒过三巡,金丽华说起她父亲的酒店。“最近总有人来打听致新银行的贷款政策,连开茶馆的李老板都想贷50万装修,说要跟上互联网的潮流。”她望着沈诗涵,“你预言的那200亿,是不是该分点给我们金融部?”
沈诗涵笑着摇头,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像在算一笔无形的账:“钱会来的,但不是现在。”她想起曾祖父的票号账本,每页都写着“宁失千金,不失一信”,“就像维多利亚港的回归,急不得;就像龚小京在夫子庙学点钞,急不得;也像你们的代码,急不得。”
夜里十点,年轻人陆续告辞。马华腾走到玄关时,沈诗涵塞给他个保温桶:“里面是莲子羹,睡前热着喝。”她指着桶底,“压着张纸条,是香港地产的分析,有空看看,不用急着懂。”
马华腾捏着保温桶,桶壁的温度透过掌心传进来,像小时候沈诗涵牵着他过马路时的力度。“姐,两年后的庆功宴,我来做东,就在维多利亚港的游轮上。”他的声音带着点酒意,却格外认真。
沈诗涵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电梯口,转身收拾餐桌时,发现马华腾的笔记本落在了椅子上。翻开的那页,有人用铅笔写了行字:“OICQ,让沟通像呼吸一样自然”,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企鹅,翅膀上还沾着颗星星。
金丽华走过来,帮她把碗摞起来:“你这弟弟,跟你一样,心里揣着片星空。”
沈诗涵望着窗外的月亮,月光落在厨房的瓷砖上,像撒了层碎银。她知道,有些种子己经埋下——埋在维多利亚港的浪花里,埋在夫子庙的红灯笼里,埋在年轻人敲代码的指尖里,也埋在这满桌的饭菜香里,只等着两年后的春风,破土而出。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百年商脉沈氏传奇(http://www.220book.com/book/TBT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