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13日的北京,朝阳区高档小区的落地窗映着CBD的霓虹,13层500平的公寓里,马华腾正蹲在负二层的阁楼里,用胶带固定刚运来的服务器。阁楼被改造成了移动办公区,华硕的最新款主机靠墙排了两排,网线像彩色的蛇,在地板上蜿蜒到每个工位——这里成了OICQ团队的秘密基地,比园区的办公室更像家。
“华腾,苏婉的消息!”张志东举着诺基亚手机跑下来,屏幕上的企鹅头像正在闪烁,“她说广州今天降温,让你多穿件毛衣。”
马华腾的手顿了顿,服务器的螺丝差点拧歪。他抢过手机,指尖在按键上飞快跳跃:“刚改完消息推送功能,以后你发消息,我手机能震动提醒。”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他的耳尖红了——这个叫苏婉的广州女孩,是他在自己开发的社交软件QQ上认识的,头像是朵白兰花,资料里写着“喜欢读诗,家里开制造厂”。
张志东吹了声口哨,指着阁楼新装的空调:“沈总真是你亲姐,知道你怕热,特意让人装了中央空调,温度恒定在24度,比园区的机房还舒服。”他摸着五居室的实木地板,“这500平的房子,五间卧室,西间带独立卫浴,连浴缸都是按摩款,你爸妈来了都够住。”
马华腾没接话,只是反复看着苏婉的回复:“我爸说,等你开发出能视频聊天的版本,就请你去广州吃双皮奶。”他想起第一次和苏婉聊天的场景,她问“你开发的软件为什么叫OICQ”,他说“Open ICQ,开放的聊天工具”,女孩发来个笑脸:“那我能不能做第一个测试用户?”
这时,沈诗涵的电话打了进来,背景里传来沈舒玩游戏的欢呼声。“听说你在QQ上拐了个广州姑娘?”她的声音带着戏谑,“张志东刚才跟我汇报,说你为了给她修头像,改了三版代码,比优化服务器还上心。”
马华腾的喉结动了动,听见姐姐在电话那头翻文件:“我让致新银行广州分行的人查了下,苏家确实是做制造业的,在番禺有三个工厂,生产的玩具出口到东南亚——苏婉的父亲是个老派商人,说‘能做出让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才是真本事’。”
“姐,你别查人家……”马华腾的声音有点发紧,却忍不住问,“她是不是……”
“是不是值得你喜欢?”沈诗涵打断他,“上周我去广州,见了苏家老爷子,他指着工厂里的流水线说‘现在的年轻人都用电脑做生意,我这老一套跟不上了’。苏婉在旁边说‘我认识个程序员,他能帮咱们做电商系统’——华腾,这叫缘分。”
电话里传来转账成功的提示音,马华腾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上显示“沈诗涵 转账 52000元”,附言写着“给未来弟媳买礼物的基金”。
“姐!这太多了!”
“不多,比你将来给我挣的少多了。”沈诗涵轻笑,“两年后维多利亚港回归,你的QQ要是能拿下香港市场,苏家的玩具就能通过你的平台卖到全世界——到时候别说5万,5亿都挡不住。”她忽然压低声音,“记得请我喝喜酒,要广州酒家的烧鹅,我上次吃了念念不忘。”
挂了电话,马华腾看着手机里的转账金额,忽然觉得阁楼的灯光格外暖。张志东凑过来看热闹:“沈总够意思啊!我跟我女朋友谈恋爱,我姐就送了盒巧克力。”他指着厨房,“王叔让人送了批海鲜,说给你‘补补脑子’,我去蒸个龙虾,庆祝你脱单。”
厨房的嵌入式蒸箱“叮”地响了一声,马华腾走过去时,看见冰箱上贴着张便签,是沈诗涵的字迹:“阁楼的网线升级成光纤了,视频聊天不卡;阳台的花架上种了茉莉,苏婉喜欢的话,下次开花寄给她。”
夜色渐深,OICQ团队的成员陆续离开,阁楼里只剩下马华腾。他坐在服务器前,敲下视频聊天功能的第一行代码,屏幕上的企鹅头像旁边,多了个小小的摄像头图标。苏婉的消息跳进来:“我爸说,要是你能在春节前做出视频功能,他就投资你的公司。”
马华腾笑着回复:“不用投资,我姐己经给我投了‘恋爱基金’。”他望着窗外的CBD夜景,忽然明白沈诗涵说的“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不仅连接电脑,连接信息,更连接着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人,让苏北的程序员和广州的制造业千金,能隔着千里,分享同一片月光,同一个关于未来的梦。
远处的雅颂居,沈诗涵正看着致新银行的贷款报表,嘴角忍不住上扬。报表里,广州分行刚给苏家的工厂批了笔技改贷款,用途写着“电商平台建设”,担保人那一栏,填着“致一科技集团 马华腾”。她知道,有些连接不需要刻意设计,就像代码会自己找到最优路径,就像缘分总会在恰当的节点,弹出那个带着心跳的提示音。
阁楼的灯亮到很晚,马华腾调试完最后一段代码,给苏婉发了条消息:“春节我去广州,带你看珠江的烟花。”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仿佛看见广州的夜空里,企鹅形状的烟花正在绽放,而那个喜欢白兰花的女孩,正站在人群里,对着他笑。
(http://www.220book.com/book/TBT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