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秋实与长信

小说: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作者:阴霾微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章节无错乱精修!
 

立秋这天,上海飘了场细雨,把空气洗得清清爽爽。窗台上的枫树又红了,叶片比去年更艳,像蘸了敦煌的晚霞。苏晚踩着湿漉漉的落叶下楼,发现桂花树下落了层细小的黄花——不是桂花,是隔壁阿婆种的栾树,金黄金黄的,倒像是提前来赴桂花的约。

她刚把栾树花扫进竹篮,手机就响了,是植物园的研究员发来的视频:那几株沙枣苗己经长到半人高,叶片在秋风里沙沙响,枝头竟挂了三颗小小的青果,像被阳光吻过的绿玛瑙。“苏女士您看,”研究员举着手机绕到苗后,“我们在这儿立了块小木牌,写着‘此树来自敦煌,带着上海的土’,好多游客都来拍照呢。”

视频里忽然挤进来个小姑娘,举着片捡来的枫叶给镜头看:“老师说这是上海的叶子,要寄给敦煌的沙枣树当朋友。”苏晚看着那片枫叶,忽然想起自己窗台上的树——今早她刚在树干上发现个小小的鸟窝,里面垫着几根细草,还有片去年的桂花花瓣,像是鸟儿特意捎来的秋信。

午后整理书房,翻到陆承敦煌寄来的新相册,里面是敦煌的秋景:沙枣林红得漫山遍野,老枫树的叶子落在地上,铺成条通往莫高窟的红毯。最后一页是张特写,沙枣树下的泥土里,埋着个小小的玻璃罐,罐口露出半片枫叶——是去年苏晚寄去的那片。“陆奶奶说这叫‘两地秋’,”附页的字条上写着,“上海的叶子陪着敦煌的果,就像知意先生和陆先生,从来没真正分开过。”

正看着,门铃响了。开门见是快递员,捧着个沉甸甸的木箱,寄件地址是敦煌研究院。拆开一看,里面是坛沙枣酒,坛身上缠着红布,布上绣着片桂花。陆承敦煌的字条夹在红布里:“今年的沙枣收了八十斤,陆奶奶说要按知意先生的法子酿坛酒,一半埋在沙枣树下,一半给你寄来。她说这酒得配上海的桂花糕,就像秋天得配思念才够味。”

苏晚找出沈知意的食谱,翻到桂花糕那页,纸角己经磨得发毛。按方子蒸糕时,忽然发现面糊里飘着点红——是早上摘的枫树叶碎,不知什么时候掉进了面粉袋。阴霾微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她笑着摇摇头,索性多撒了些,蒸出来的糕透着淡淡的红,像把秋天揉进了米香里。

切糕时,手机收到条陌生短信,是位姓陈的老先生发来的,说自己是当年和沈知意一起学画的学生。“我在数字展厅看到了知意先生的桂花速写,”短信里写,“忽然想起1947年的秋天,她教我们画枫叶,说‘叶子落了不是死了,是换个地方活——有的变成泥,有的变成信,有的变成心里的念想’。”

傍晚时,郑老先生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笑意:“苏晚女士,你猜我们在莫高窟的壁画里发现了什么?”他说修复人员在清理一幅唐代壁画时,发现角落有片被颜料盖住的枫叶图案,旁边还画着朵小小的桂花,“陆先生的工作记录里写过,1956年他修复这幅画时,特意让徒弟添了这两笔,说‘给壁画也添点两地的秋’。”

挂了电话,苏晚忽然想写封信。她找出沈知意用过的信纸,笔尖悬在纸上时,却不知该写给谁。最后在纸上画了片枫叶,叶尖连着朵桂花,旁边写:“今年上海的桂花落了第一场,敦煌的沙枣该红透了吧。窗台上的枫树结了颗种子,我把它埋在了桂花树下,想着明年春天,会不会长出棵一半红一半黄的树?”

写完才发现,信纸背面印着淡淡的字迹,是沈知意当年留下的:“秋天是写信的好时候,风够大,能把字吹到千里外;日头够暖,能把思念晒得软软的。等收信人拆开时,字里行间都是香的。”

夜色渐浓,苏晚把那坛沙枣酒开封,倒了两杯,一杯放在供桌上的枫叶书签旁,一杯自己捧着。酒液入喉时,带着沙枣的绵和阳光的烈,像敦煌的秋阳漫过舌尖。窗外的枫树沙沙响,像是在念信,又像是在应和远方的沙枣林。

她忽然明白,有些信从来不用寄出。就像落在土里的枫叶会发芽,埋在坛里的思念会酿酒,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牵挂,早己经借着风、借着光、借着草木的根须,长成了跨越山海的长信。而秋天,不过是个温柔的信使,把这些信一页页翻开,让每个愿意读的人,都能尝到里面的甜。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