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这天,上海落了场薄雪。窗台上的枫树裹着棉布,枝头还留着几片倔强的红叶,雪落在上面,像给红玛瑙镶了圈银边。苏晚呵着白气给树干裹上新的保温层,忽然发现树皮上多了道浅浅的刻痕,是昨夜的猫爪留下的,歪歪扭扭像个“心”字,倒像是给这棵跨山越海的树,添了点烟火气。
楼下的桂花树早己落尽了叶,光秃秃的枝桠上积着薄雪,远看像串撒了糖霜的银枝。苏晚扫雪时,在树根处发现个小小的布包,打开一看是半包沙枣干,旁边压着张字条,是隔壁小女孩写的:“老师说敦煌的冬天很冷,给桂花树喂点甜的,它就不冷啦。”
正笑着,手机震动起来,是陆承敦煌的视频。屏幕里的敦煌正飘着大雪,陆念枫裹着厚厚的棉袄,站在老枫树下挥着手,树干上系着的红围巾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苏晚你看!”陆承敦煌把镜头转向远处,沙枣林被雪盖得白茫茫一片,只有枝头的红果露在外面,像撒在雪地里的红宝石,“陆奶奶说这是‘雪藏甜’,等雪化了,沙枣的甜就浸到土里了,明年的桂花苗准能长得更旺。”
镜头里,陆念枫正往树洞里塞棉花,里面己经堆了不少游客留下的暖宝宝。“知意先生当年总说,冬天不是结束,是给春天攒劲儿呢。”老人的声音裹着风雪传来,“她1949年在上海过冬时,给敦煌寄了件棉袄,说‘沙枣林怕冷,陆先生也怕冷,都得裹暖和点’。现在倒好,轮到我们给树穿棉衣了。”
挂了视频,苏晚翻出那件蓝布衫,领口的枫叶绣在雪光里格外鲜亮。她忽然想起储藏室里还有坛没开封的桂花酒,是去年和沙枣青果一起酿的。开封时酒香漫了满室,混着窗外的雪气,竟真有了点“两地合酿”的意思。她舀了两勺装进玻璃瓶,打算寄给敦煌——就像沈知意当年寄棉袄那样,让远方的冬天也尝尝上海的暖。
冬至前,数字展厅办了场“冬夜故事会”,苏晚特意赶去帮忙。来的大多是老人,带着旧照片和泛黄的信,围坐在虚拟的枫树下,讲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冬天。有位头发花白的阿姨,捧着本日记念道:“1962年的冬天,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时间褶皱里的琥珀》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我在敦煌插队,陆?先生给我们煮沙枣汤,说这是‘沈先生教的法子,能抗冻’。汤里总飘着片枫叶,说‘这是上海来的朋友,陪咱们过冬’。”
故事会结束时,大家一起在展厅的枫树上挂心愿卡。苏晚写的是:“愿青枫耐住雪,沙枣守住甜,明年春天,我们再赴约。”写完发现旁边挂着张陆承敦煌的卡,字迹活泼:“陆奶奶说,知意先生当年总盼着‘冬雪化时,归期就到了’。现在呀,归期不用盼了,因为牵挂早就长在了土里,一年比一年深。”
除夕前,苏晚收到个来自敦煌的包裹,是陆承敦煌寄的新年礼:件绣着桂花的红围巾,和包新晒的沙枣干。附的字条上画着棵小树,一半是青枫一半是沙枣,旁边写:“陆奶奶说,这叫‘一家树’,左边扎根上海,右边扎根敦煌,风一吹,两边的叶子就打招呼呢。”
除夕夜,苏晚把红围巾围在脖子上,手里捏着颗沙枣干,坐在窗前看烟花。窗外的枫树在雪光里立着,像个沉默的守望者。忽然听到手机提示音,是陆承敦煌发来的照片:敦煌研究院的院子里,老枫树上挂满了红灯笼,陆念枫正和年轻人一起贴春联,上联是“青枫沐雪守旧约”,下联是“沙枣经霜待新篇”,横批是“两地同春”。
照片的背景里,那棵新栽的桂花树苗上,系着片上海寄去的枫叶,在灯笼的红光里,像颗跳动的火苗。苏晚忽然明白,所谓归期,从来不是某一天的抵达。它是风雪里的牵挂,是岁月里的坚守,是一代又一代人,把思念种进土里,让跨越山海的约定,在每个冬天里扎根,在每个春天里发芽。
年初一的清晨,雪停了。苏晚推开窗,发现枫树的枝桠上落了只麻雀,正啄着去年残留的沙枣干。远处的苏州河上,货船的汽笛声穿过薄冰传来,和敦煌的风、上海的雪、青枫的影、沙枣的甜,一起融成了新一年的序曲。
她知道,这故事还长着呢。就像那棵青枫会继续长高,那丛沙枣会继续结果,那些藏在年轮里的牵挂,会借着每一阵风、每一场雪、每一片叶、每一粒果,把两个城市的心意,一年又一年,往深处种,往远处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