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叶语与长歌

小说: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作者:阴霾微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明过后,上海的雨就绵密起来。苏晚窗台上的枫树己高过窗台,枝叶斜斜地探向窗外,像在努力够着对面楼顶的鸽子。雨珠落在新叶上,滚成透亮的银线,顺着叶脉往下淌,在窗沿积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天空的流云——倒像是把敦煌的月牙泉,搬进了上海的方寸天地。

她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去邮局,手里捧着个木盒,里面是精心挑选的枫树种。上周陆承敦煌发来消息,说敦煌研究院要在新辟的“记忆林”里种百棵树,邀各地的人寄去种子,“让每粒种子都带着故乡的土气,在敦煌扎根”。苏晚特意在盒底铺了层苏州河的淤泥,又塞了片晒干的桂花,想着等种子发芽时,必须能先尝到上海的甜。

邮局里正围着群学生,穿着蓝布校服,手里举着画满枫叶的信封。穿白衬衫的男孩踮着脚把信塞进邮筒,大声说:“老师说这是‘给敦煌的春天写信’,沙枣树收到了,就会结出带上海味道的果!”苏晚看着那排整齐的邮筒,忽然想起沈知意未寄出的那些信——原来有些牵挂,从来不需要邮票,风会替它们找收件人。

从邮局回来,发现楼下的桂花树下多了块木牌,是社区居委会立的,上面写着“沈知意与陆?的桂花记忆”,附了张老照片:1946年的上海弄堂,年轻的沈知意正往陆?手里塞桂花糕,背景里的桂花树和现在这棵,枝桠的弧度竟分毫不差。邻居阿婆拄着拐杖站在牌前,指着照片说:“我小时候见过这姑娘,总坐在树下画画,画里的敦煌有红墙,还有会结果的枫树。”

傍晚整理书房,翻到郑老先生寄来的莫高窟修复笔记,1957年的纸页上,陆?用红铅笔圈着段话:“今日修复第257窟,壁画上的飞天手里捧着花,似桂非桂,似枣非枣。知意说,这是画师在想念远方的花,把两地的香都画进了画里。”笔记旁夹着张褪色的门票,是1961年莫高窟对外开放的首日票,票根上有沈知意的字迹:“等上海的桂花谢了,就去看飞天手里的花。”

正看得入神,手机响了,是植物园的研究员发来的视频。镜头里的沙枣苗己长到齐腰高,枝头挂着串的红果,叶片在风中翻动,背面竟泛着淡淡的金——像被上海的阳光镀过层边。“苏女士您看这叶脉,”研究员举着放大镜对准屏幕,“左边的纹路像敦煌的河,右边的像上海的巷,缠在一起竟成了朵花的形状。”

视频里忽然闯入个戴草帽的老人,是那位姓陈的老教授,正往树根处撒桂花籽。“祖父当年总说,草木比人长情,”老人的声音混着风声,“他1958年在敦煌种过棵青枫,临死前还念叨‘等枫叶红了,时间褶皱里的琥珀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时间褶皱里的琥珀最新章节随便看!知意先生该回敦煌了’。现在好了,上海的桂花籽落在敦煌的土里,敦煌的沙枣长在上海的园里,倒比人先实现了团圆。”

挂了视频,苏晚去厨房翻出那罐沙枣酱,是郑老先生带来的那罐,晒足了西十九天的。挖了勺拌在粥里,忽然尝到丝熟悉的甜——像去年腌的桂花酱,又像记忆里沈知意食谱里的味道。她忽然想起陆念枫说的:“知意先生当年总说,味道是会记仇的,也是会记恩的,你对它用心,它就把两地的好都攒着,等某个寻常日子,突然冒出来给你个惊喜。”

谷雨这天,数字展厅办了场“种子交换会”。苏晚带着那盒枫树种去时,厅里早己摆满了各地寄来的种子:云南的山茶籽、新疆的巴旦木、北京的榆叶梅……最显眼的是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敦煌的沙枣核,标签上写着“1952年陆?先生亲手种下的沙枣树所结”。穿中山装的老人捧着罐子说:“这核里藏着八十年的阳光,当年陆先生说,等沙枣林成了规模,就把核寄给上海,让桂花树下长出敦煌的苗。”

交换会快结束时,陆承敦煌的视频打了进来,屏幕里是敦煌的“记忆林”:百棵新栽的树苗排成整齐的列,每棵树上都挂着小木牌,写着种子的故乡。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往土里埋个时间胶囊,里面塞着各地的树叶——上海的枫、敦煌的枣、苏州的柳、兰州的槐。“陆奶奶说这叫‘给百年后的春天写信’,”陆承敦煌举着手机绕到最前排,“您看这棵,是用您寄的种子种的,我们在根上浇了混着桂花露的水,刚冒芽就带着点甜气。”

回家的路上,雨又下了起来。苏晚把换来的沙枣核揣在兜里,隔着棉布能感受到那点圆润的硬,像握着颗浓缩的敦煌。路过苏州河时,看到几个孩子在岸边种树,用的是从数字展厅领的枫树苗。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指着树苗说:“老师说这树会记得,它的爷爷在敦煌,奶奶在上海,所以根要往深里扎,叶要往高里长。”

夜里整理东西,发现那本纪念册的封底藏着张字条,是苏晚自己写的,不知什么时候夹进去的:“2025年春,收到敦煌的沙枣核,上海的枫树种在了记忆林。原来所谓跨越山海,不过是让根在土里相认,让叶在风里聊天,让每个春天都成为新的邮差。”

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枫叶,发出沙沙的响。苏晚忽然觉得这声音很熟悉——像沈知意在画稿边缘写的注脚,像陆?工作记录里的铅笔声,像八十年前苏州河上的船鸣,像莫高窟檐角的风铃。这些声音缠在一起,竟成了首悠长的歌,根在1946年的上海弄堂,叶在2025年的敦煌沙丘,而旋律里反复吟唱的,不过是句朴素的话:

有些牵挂,从来不会老。它们会变成树,变成花,变成风里的絮语,在每个春天里,长出新的期待。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