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2章 霜叶与星灯

小说: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作者:阴霾微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阴霾微笑”推荐阅读《时间褶皱里的琥珀》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霜降过后,上海的秋意就沉甸甸的了。苏晚窗台上的枫树彻底红透了,叶片像被夕阳染过,风一吹就簌簌往下落,在窗台上铺成层红绒毯。她每天都会捡几片完整的枫叶,压在沈知意的素描本里,让新叶与旧画里的枫叶慢慢相认——1946年的铅笔线条己经褪色,却依旧能看出叶尖的弧度,和眼前的枫叶不差分毫。

楼下的桂花树终于开了,细碎的金花落得满地,踩上去能闻到甜津津的香。社区组织居民做桂花糕,苏晚带着沈知意的食谱去了,方子上的字迹被岁月浸得发暗,“沙枣粉三钱”“桂花蜜一勺”的标注却依旧清晰。穿围裙的阿姨们围着她学,揉面团时说:“这哪是做糕,是把两个地方的秋天揉在一起呢。”

做着做着,苏晚忽然想起陆承敦煌说的,敦煌人做沙枣糕要放把细沙,“是让味道带着土气,才记得住根”。她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纸包,里面是去年从敦煌带回来的沙粒,小心地撒进面团里。蒸好的糕透着淡淡的黄,咬下去时,桂花的甜混着沙粒的粗粝,竟真有了“两地合味”的意思。

这天午后,她正在阳台翻晒沙枣叶,忽然听到楼下传来欢笑声。探头一看,是群孩子在桂花树下挂灯笼,红的、黄的、粉的,像串会发光的果子。穿校服的女孩举着枫叶形状的灯笼,大声说:“老师说这是‘给敦煌的星星’,等风吹到西北,沙枣树就知道上海的秋天到了!”

苏晚忽然想起那本纪念册,里面有张1953年的照片:莫高窟前的沙枣树上,挂着几个纸灯笼,是陆?和沈知意做的,灯笼面画着上海的桂花。照片背面写着:“知意说,敦煌的星星太少,挂些灯笼替它们站岗,等我们老了,就坐在树下数灯,数到哪盏亮,就说哪盏是上海的桂花变的。”

傍晚时,郑老先生打来电话,说敦煌的“记忆林”举办了红叶节。“陆先生当年种的那棵沙枣树,今年结了满树的果,”老人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年轻人把枫叶贴在树干上,说‘青枫红时沙枣甜,是知意先生和陆先生在打招呼呢’。”他还说,陆念枫把苏晚寄去的桂花糕分给了游客,“都说里面有股风的味道,是上海的风吹到了敦煌”。

挂了电话,苏晚去厨房煮沙枣茶,用的是植物园寄来的新果。茶汤熬得琥珀色,飘着几片桂花,喝下去时,暖意从胃里漫到心里。她忽然发现,窗台上的沙枣苗己经长得很高,叶片在灯光下泛着光,叶尖竟微微泛红——像被枫叶的颜色染过。

夜里整理邮件,收到个来自敦煌的包裹,是陆承敦煌寄的。打开一看,是件红围巾,边缘绣着枫叶和沙枣,针脚有些歪歪扭扭。“这是陆奶奶教我绣的,”附的字条上写,“她说知意先生当年总说,冬天戴红围巾,远处的人能一眼看见。现在我们把围巾寄给你,上海的风看到了,就会告诉敦煌的沙枣树,你一切都好。”

苏晚把围巾围在脖子上,走到窗前。月光下,枫树的影子在墙上晃,像幅流动的画。她忽然想起那本泛黄的工作记录,最后一页的空白处,有片干枯的桂花,是沈知意1946年夹进去的,八十年过去,竟还带着淡淡的香。

第二天清晨,她被清脆的鸟鸣吵醒。拉开窗帘时,发现枫树的枝桠上落了只鸽子,腿上绑着个小布袋。打开一看,是片压平的沙枣叶,叶上用钢笔写着:“敦煌的枫叶红了,等你来。”字迹娟秀,是陆承敦煌的。

苏晚忽然决定去趟敦煌。她找出那件蓝布衫,领口的枫叶绣在晨光里格外鲜亮,又把新做的桂花糕装进盒子,底层铺了层上海的桂花。收拾行李时,她在纪念册里夹了片今早的枫叶,想着到了莫高窟前,就把它贴在那棵刻着“意”字的沙枣树上——像完成一场迟到了八十年的赴约。

出发那天,社区的邻居来送她,手里捧着罐桂花蜜,说:“带去给敦煌的树尝尝,就说上海的秋天,总想着它们。”孩子们往她包里塞枫叶书签,说:“让沙枣树看看我们画的叶,上面有上海的船和桥。”

火车启动时,苏晚看着窗外的上海渐渐远去,桂花的香混着铁轨的震动,像首流动的歌。她知道,这不是离别,是重逢——就像枫叶总要落到土里,桂花总要飘向远方,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约定,终将在某个霜降的清晨,借着灯笼的光、红叶的影,让两个城市的秋天,紧紧相拥。

(未完待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