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那天,敦煌落了第一场雪。沙枣林的枝桠裹着白霜,倒像去年深秋没谢尽的沙枣花。苏晚翻出手机里上海的照片——美术馆的枫树红透了,馆长拍的视频里,枫叶落在邮筒上,像给绿色的铁皮戴了顶红绒帽。
“知意先生最怕冷,”陆念枫裹着厚围巾,往青枫树根堆干草,“1954年冬天雪大,她寄来的信里夹了片上海的梧桐叶,说‘这边还没上冻,叶儿给你当暖手宝’。陆先生把那叶子贴在修复室的墙上,说‘看着就不冷了’。”
正说着,陆承敦煌举着个冰壳子跑过来,里面冻着片沙枣叶:“我做了片冰邮票!等开春化了,说不定能流到上海去。”冰壳在阳光下透亮,叶纹像封信上的字迹,苏晚忽然想起画集里那幅《冬河》,党河结着薄冰,冰下画了条纸船,船上载着颗小小的桂花。
邮局送来个奇怪的包裹,裹着三层厚布,拆开是只陶罐,里面装着半罐上海的泥土。附的纸条是美术馆的园丁写的:“桂树落叶了,扫了些和着土装罐里,都说故土养人,说不定也能养树——敦煌的青枫要是想家,就尝尝上海的味道。”
苏晚把泥土撒在青枫树下,陆承敦煌蹲在旁边数蚂蚁,忽然指着树根处:“你看!土里有小芽!”是颗刚冒头的桂花籽,不知是风从上海吹来的,还是去年落在罐里的,此刻正顶着冻土,怯生生地绿着。
“这叫跨季,”陆念枫笑着说,“知意先生当年在画里写过,‘花谢了不是死了,是换了张船票,去别的季节接着开’。她总把花籽包在信里寄来,陆先生就把它们种在研究院的墙角,时间褶皱里的琥珀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时间褶皱里的琥珀最新章节随便看!现在那边的野菊,都是上海来的种。”
夜里起了大风,苏晚被窗棂的响动惊醒。披衣出去看,青枫树下的灯还亮着,陆念枫正用塑料布裹树身,陆承敦煌举着灯笼照路,影子在墙上晃成幅剪影——像极了画集里兰州码头那页,只是码头换成了沙枣林,船变成了灯笼。
“陆先生当年给知意先生寄过件羊皮袄,”老人压着塑料布的边角,风声里带着笑意,“怕她在上海冻着,结果知意先生把袄子改成了画囊,说‘背着暖和,画出来的画也不会发抖’。后来那画囊里装过敦煌的沙,上海的雨,最后落在美术馆的展柜里,衬着她画的《大漠月》。”
苏晚回屋翻画集,果然在《大漠月》的注释里看到画囊的照片,褐色的羊皮上绣着株青枫,针脚歪歪扭扭,像陆?的笔迹。忽然发现画的角落有行极小的字,是用银粉写的:“此月同照两地霜,你那边的桂花,该腌进糖里了吧?”
第二天清晨,风停了。苏晚在青枫树下发现个奇怪的东西——是只纸折的船,不知被谁放在雪上,船身写着“敦煌→上海”,船舱里放着颗冻硬的沙枣。陆承敦煌说是昨夜风大,可能是从党河飘过来的,苏晚却认出船的折法,和画集里《冬河》的纸船一模一样。
“是知意先生的船到了吗?”小姑娘仰着脸问。苏晚望着远处的沙丘,雪在阳光下融成水,顺着沙缝往下渗,像封信正被大地慢慢读着。她忽然明白,有些船从不需要航线,有些信从不需要邮戳——就像此刻,敦煌的雪正化成水,上海的土正养着芽,而七十年前的牵挂,早顺着时光的河,把两个季节,连成了同一片春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