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0章 春分后,星子漫过的邮路

小说: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作者:阴霾微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章节无错乱精修!
 

雨水刚过,敦煌的风就带上了暖意。青枫树下的积雪化得只剩些残痕,红绳被融水浸得发亮,像刚从党河捞出来的绸带。陆承敦煌蹲在树根处,指尖划过泥土里的小坑——那是去年冬天埋桂花的地方,此刻竟冒出点鹅黄的芽,裹着层金粉似的绒毛,不知是土里的金粉发了芽,还是真有颗星子落在了这儿。

“苏晚姐,你看它在抖!”小姑娘凑过去呵气,嫩芽颤了颤,滚下颗水珠,落在她手背上,凉丝丝的像星子的泪。苏晚正整理沈知意1972年的教学札记,闻言抬头时,阳光恰好穿过窗棂,落在札记的某页上。那页画着幅简笔画:敦煌的土坯房顶上,炊烟弯成了北斗的形状,房檐下悬着串铃铛,每个铃舌都点着朱砂,像串会响的星。

“沈奶奶写,1972年春分,她收到陆爷爷从敦煌寄的信,说房檐下的铃铛被风吹得首响,像在数天上的星,”苏晚指着画旁的小字,“‘铃铛响一声,便是替我数了颗星,等响够七千颗,就该轮到我去敦煌,数他补在壁画上的金箔了。’”

话音未落,郑爷爷抱着个木匣子走进来,鞋上还沾着田埂的湿泥。“上海天文馆的小周寄来的,说是在沈先生的旧物里找着的,”老人打开匣子,里面铺着层蓝印花布,裹着个巴掌大的布偶——是用敦煌壁画里的飞天纹样缝的,飘带处缝着七颗小布星,每颗星的背面都绣着日期,最近的那个是1973年谷雨。

“这是沈先生教学生做的‘星偶’,”郑爷爷指着飞天的脸,那里用墨点了双眼睛,眼尾有道极细的金线,“档案里记着,1973年她带学生观测流星雨,说‘每颗流星都是星子在赶路,带着人的念想往下落’,夜里就缝了这个,说要让飞天替她抱着星子,往敦煌飞。”

陆承敦煌把星偶举到阳光下,金线在墙上投出道细痕,正好落在札记里炊烟画的北斗第七颗星上。小姑娘忽然笑起来:“你看!飞天的飘带缠住星子啦,像在给星子系邮包呢。”

惊蛰那日,敦煌下了场春雨。修复室的窗台上,不知何时多了盆蒲公英,绒毛球上沾着点金粉——是陆承敦煌从颜料盒里挑的,说要让蒲公英替星子捎封信。苏晚翻开陆?1974年的修复日志,其中一页贴着片蒲公英干,梗上系着截蓝布条,和望远镜上的褪色布条能对上。

“1974年清明,陆爷爷在莫高窟前种了片蒲公英,”苏晚念着日志里的字,“‘知意说上海的蒲公英会顺着黄浦江飘,那敦煌的就顺着党河走,等绒毛落在她窗前,就当是我替她数了朵会飞的星。’”她忽然发现,蒲公英干的绒毛缝里,卡着粒极小的朱砂,和沈知意画的桂花心朱砂点一模一样。

雨停时,陆承敦煌举着蒲公英跑出去,站在青枫树下用力一吹。绒毛带着金粉飘起来,有的落在红绳上,有的顺着党河的方向飞,像群背着星光的小邮差。“它们会飞到上海吗?”小姑娘仰着头问,发梢沾着的金粉被风吹落,正好落在苏晚摊开的日子上,和蒲公英干里的朱砂点叠成了小小的圆。

春分前,上海寄来个包裹,是沈知意当年在天文馆用过的算盘。算珠是牛角做的,其中颗上刻着个“陆”字,旁边用金粉补了道细缝。随算盘来的还有封信,是馆里的老职工写的:“1975年春分,沈先生用这算盘算星轨,算到北斗绕北极星转满十圈时,突然哭了,说‘该去敦煌了’。她把算珠磕掉了块,自己用金粉补好,说‘这样陆?看见,作者“阴霾微笑”推荐阅读《时间褶皱里的琥珀》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就知道我算清了我们之间的星子数’。”

苏晚拨动算珠,“陆”字那颗转起来时,金粉缝在阳光下亮得晃眼,像颗被拨响的星。陆承敦煌趴在桌上数算珠,忽然指着最底下那颗:“这里有个小坑!”凑近了看,坑底竟嵌着粒桂花籽,是去年埋在树下的那半朵桂花结的。

“是星子把它带来的吧?”小姑娘把桂花籽抠出来,埋进窗台上的花盆里,“让它在上海的算盘旁边长,明天就知道两城之间的路,到底有多少颗星子在站岗。”

清明那日,敦煌的风沙卷着暖意掠过莫高窟。苏晚带着陆承敦煌去看陆?当年修复的《星空图》,壁画上的北斗七星正透着晨光,第三颗星的金箔补得格外亮,像有谁刚替它掸过灰。陆承敦煌忽然指着星旁的飞天,飘带末端有个极小的针孔,孔里卡着根红绳纤维,和青枫树上的红绳是同个料子。

“是沈奶奶缝的星偶飘带吧?”她踮脚够着壁画,指尖刚碰到针孔,就有粒金粉从里面掉出来,落在她手心里,“你看,它在等我们来收信呢。”

回到修复室时,窗台上的蒲公英盆里,新的绒毛球正慢慢鼓起来。苏晚翻开沈知意的札记,最后页是片干枯的桂花叶,叶脉里嵌着金粉,像被星子的光描过。叶背面有行极淡的字,是用指甲刻的:“星子走的邮路,从来都不按年月算,等风把金粉吹成河,我们就会在星轨的尽头遇见。”

陆承敦煌把那粒从壁画上掉下来的金粉,轻轻放在桂花叶的叶脉上。金粉顺着纹路慢慢滚,滚过“遇见”两个字时,正好和叶尖的朱砂点融在一起。窗外的青枫树上,新抽的嫩芽正对着太阳舒展,红绳在风里晃啊晃,把阳光切成段,像给星子的邮路,系上了串会发亮的邮戳。

暮色降临时,党河的冰早己化透,水面浮着层金粉似的光。陆承敦煌趴在河边,看水里的星影慢慢拉长,忽然转头对苏晚说:“它们在写回信呢,你看那道最长的光,像不像‘收到’两个字?”苏晚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水面的波光确实弯成了两道弧线,像有人用星子的笔迹,在河面上轻轻划了下。

夜里整理东西时,苏晚在陆?的日志夹页里,发现张泛黄的船票,1976年从上海到敦煌的,边角被得发毛。票根背面有沈知意的字:“算好了,谷雨出发,那时敦煌的蒲公英正飞,星子的邮路最宽,我能带着整船的星光,去赴他的约。”

船票旁边,压着片新鲜的青枫叶,是今天陆承敦煌刚从树上摘的。叶面上,小姑娘用金粉画了条河,河面上漂着艘小纸船,船上坐着两个小小的人影,正伸手去够天上的星。苏晚忽然明白,那些藏在针孔里的红绳、算珠里的桂花籽、船票上的星光,从来都不是停在过去的念想。它们会顺着风、顺着水、顺着新抽的嫩芽,在时光里慢慢生长,长成条没有尽头的邮路。

就像此刻,青枫树上的红绳还在晃,把月光抖落在党河水面,而上海天文馆的那台老望远镜里,北斗第三颗星的月牙痕,正对着敦煌的方向发亮。或许在某个我们看不见的地方,1976年的谷雨早己抵达,沈知意正踩着蒲公英的绒毛,走向那个在壁画前等她的人,而他们脚下的路,铺满了星子漫过的光,每粒光里,都藏着后来人替他们数了又数的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间褶皱里的琥珀 http://www.220book.com/book/TBX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