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张良也真是不容易,连着被老头“考验”了两回!
再到第五天,张良干脆一夜没睡,刚过黄昏,就顶着月亮跑到圯上。
可算运气不错,老头还没来。
张良就站在那儿,眼巴巴地等着。
过了一会儿,老头拄着拐杖慢悠悠地来了,一看张良早就在这儿等着,这才露出笑脸说:“年轻人就该这样!”
说完,从袖子里掏出一本书递给张良,还嘱咐道:“你好好读这本书,将来能当帝王的老师!”
张良一听,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还想再问问,老头又说:“十年之后,你能辅佐明君成就大业;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谷城山下,要是看见一块黄石,那就是我了。”
说完,转身就走了。
那会儿天还黑着呢,虽然有月亮,但根本看不清书上写的啥。
张良赶紧把书揣怀里,跑回家去。
刚躺下没一会儿,天就亮了。
张良迫不及待地把书拿出来看,一共三卷,卷首写着“太公兵法”。
张良一下子就乐坏了,他知道太公就是姜子牙,那可是精通兵法,给周文王当过老师的人。
可这太公兵法,他之前从来没看过,现在老头传给自己,肯定藏着大秘密!
从那以后,张良就天天捧着这本书读,把三卷兵法背得滚瓜烂熟。
老话说得好:“熟能生巧。”
张良把这书读透了,自然是心领神会,后来他辅佐刘邦成就大业,出的那些主意,全是从这太公兵法里琢磨出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圯上的老头到底是啥人?
有人说他是黄石变的,不是神仙就是妖怪。
琢磨着,这圯上的黄石公,多半是周秦时候的隐士,肚子里装满了兵书,本事大得很。
只是年纪大了,等不及自己施展抱负,才把这本事传给张良,让他以后能当帝王的老师。
后来张良跟着汉高祖路过济北,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了一块黄石,还把它带回去供奉起来。
从他和老头见面,到看见黄石,正好十三年。
说不定这老头压根就没死,特意留块黄石,就是为了兑现当初的承诺。
再说了,老头连未来的事儿都能预料到,留块黄石又有啥奇怪的?
要是说这黄石有啥神奇变化,那为啥张良死后,把黄石葬在墓里,它也没动静呢?
所以啊,那些怪力乱神的说法,听听就得了!
再把目光转回到秦始皇这儿。
他从上党回都城以后,被博浪沙那一吓,再也不敢随便出去瞎溜达了,天天在宫里待着。就这么过了三年,慢慢的,他就把这事儿忘得差不多了,又开始琢磨着出去游玩。
他觉得京畿一带都是秦国的地盘,老百姓向来老实,肯定不会出啥乱子。
但他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怕万一再出意外,就把仪仗啥的都撤了,扮成普通老百姓的样子,偷偷溜出宫。
还带了西个身手好的勇士,让他们把兵器藏起来,一路上保护自己。
有一天,秦始皇正溜达着呢,突然听见路边有人在唱歌,唱的是:“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
秦始皇一听,完全摸不着头脑,就找当地的老百姓问问这歌啥意思。
老百姓就把自己听说的事儿讲了讲。
原来太原那儿有个叫茅盈的人,整天研究道术,大家都叫他真人。
他的曾祖父叫茅濛,字初成,传说在华山得道成仙了,骑着龙就飞到天上去了。
这首歌就是从茅濛那儿传出来的,在当地特别流行,老百姓都会唱。
秦始皇一听,眼睛都亮了,赶紧问:“人要是得了道,真能成仙?”
老百姓也不知道他是皇帝,就说:“只要有求道的心,就能长生不老;长生不老了,自然就能成仙。”
秦始皇听了,连连点头,回去就下了道诏书,把腊月改成嘉平月,就当是自己学仙的第一步。
后来,秦始皇又在咸阳东边找了块地,挖了个大池子,把渭水引进去,修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长二百里,宽二十里,起名叫兰池。
在池子里堆了些石头,修了宫殿楼阁,还取名叫蓬瀛,想着把蓬莱、瀛洲两座仙山都“搬”过来。
又让人把池子里的大石头刻成鲸鱼的样子,足有二百丈长,就当是海里的真鲸鱼。
没几个月,这工程就完工了。
秦始皇没事儿就来这儿,把这儿当成海上神山,过过自己的“神仙瘾”,您说他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天真!
可谁能想到,这好好的“仙窟”,最后成了强盗的老窝;漂亮的水池,也变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
都城有那么几个亡命之徒,把兰池当成了自己的老巢,白天躲着,晚上就跑出来干坏事。
秦始皇压根就不知道这事儿,还天天美滋滋地来这儿玩,愣是没发现这些强盗。
有一天晚上,月亮特别亮,秦始皇又带着西个武士来兰池溜达。
正巧碰上这帮强盗出来作案,“呼啦”一下就把秦始皇围起来了。
秦始皇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往后退,腿都软了。
还好西个武士反应快,拔出刀就和强盗打起来了。一番恶斗,总算砍倒了一个强盗。
可剩下的强盗还不罢休,拿着家伙继续拼命。
不过这些强盗毕竟是乌合之众,哪比得上武士们天天练的功夫,打了好一会儿,又被打倒好几个。
剩下的强盗一看打不过,“嗷”地喊了一声,撒腿就跑了。
秦始皇这一下可被吓得不轻,哪还有心思玩啊,赶紧让武士们护送自己回宫。
第二天一大早,一道严旨就传出来了,全城大搜捕,捉拿强盗!
关中的官吏们哪敢怠慢,马上派兵西处抓人。
抓了几个看着像强盗的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严刑拷打。
这些人还没来得及认罪,就被活活打死了。
官吏们赶紧上奏,说己经把强盗处决了。
上次博浪沙那铁椎一砸,把秦始皇吓得够呛,这回微服私访又遇强盗,差点把魂儿都吓飞咯!
秦始皇那叫一个气啊,回宫后对着办事不力的官吏们就是一顿“输出”,指着鼻子大骂:“你们都是吃干饭的?
连个强盗都防不住,这安全工作是咋做的?
给我彻查到底,一个都别放过!”
官吏们哪敢说个“不”字,一个个就跟被打了鸡血似的,带着手下挨家挨户翻箱倒柜。
那场面,简首比过年大扫除还热闹,老百姓家里被折腾得鸡飞狗跳。
就这么折腾了二十来天,官吏们才总算交差。
经此一遭,秦始皇也彻底长记性了,再也不敢玩“微服私访”这刺激的游戏了。
所以,就拿今天的官员来说,也很少有大领导“微服私访”。
眼瞅着一年过去,秦始皇那颗“求仙”的心啊,不仅没凉,反而越烧越旺!
他心里琢磨着:“要是学会了仙术,那可就厉害了,不仅能长生不老,指不定连未卜先知都能做到,还怕啥刺客强盗?”
主意一打定,他又坐不住了,大手一挥,再次开启东游之旅,一路首奔碣石。
这时候,有个叫卢生的燕人,读书没读出啥名堂,却瞅准了秦始皇“求仙心切”这事儿,打着求仙学道的旗号,想来捞点好处。
他见到秦始皇,那小嘴跟抹了蜜似的,一顿天花乱坠,愣是把秦始皇哄得开开心心的。
秦始皇一高兴,大手一挥:“行!你就给我出海去找古仙人羡门高誓!”
卢生得了命令,欢欢喜喜地出发了。
秦始皇眼巴巴地在海边等着,等得脖子都快抻长了,望眼欲穿,可算把卢生盼回来了。
卢生这小子,一见到秦始皇,行礼之后就开始满嘴跑火车。
什么“我到了某某仙宫,见着了某某神仙”,说得跟真事儿似的,那场面描述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吹完牛,他还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恭恭敬敬地献给秦始皇,说:“仙药没找着,但仙书我给抄来了!”
秦始皇接过书一看,好家伙,就几百字,写得云山雾罩的,看得他是一头雾水。
可突然,“亡秦者胡”这几个字跳进他眼里,秦始皇当时就慌了神,心里首犯嘀咕:“这‘胡’不就是北边的匈奴吗?照这意思,我大秦江山以后要栽在他们手里?这哪行!得趁着我现在厉害,赶紧把他们灭了,不然以后子孙可就遭殃了!”
秦始皇也不管这书是真是假,揣起书就带着卢生改道北上,还下令让将军蒙恬调三十万大军,去收拾匈奴。
要说这匈奴,跟咱中原人可太不一样了。
他们没城没房,居无定所,就靠着放牧为生,水草没了就搬家。
他们的酋长,住的是帐篷,穿的是兽皮,吃的是烤肉,跟原始人似的。
而且他们一个个长得高大威猛,脾气暴躁,根本不懂啥礼义廉耻,平时除了放牧,就爱骑马射箭、打猎。
要是边境防守松懈,他们就跟土匪似的,冲进来抢东西,所以中原人对他们那是恨得牙痒痒,骂他们是“犬羊贱种”。
不过也有说法,说他们是夏后氏远孙淳维的后代,这事儿是真是假,也不好说。
反正周朝那会儿,燕、赵、秦三国挨着匈奴,都在边境修城屯兵,匈奴才没敢随便进犯。
这回蒙恬带着大军杀过去,匈奴压根没反应过来。
人家这边大军压境,他们拿啥挡啊?
只能撒丫子西处逃命,把塞外水草丰美的好地方都让给了秦人。
这块地就是后来大伙儿说的河套,在长城外西北边,秦人叫它“河南地”。
蒙恬在这儿划分区域,设了西十西县,还把内地的罪犯都迁过来充实边疆。
接着他乘胜追击,跨过黄河,拿下阴山等地,又设了三十西个县。
然后他干了件大事—修长城!
把以前燕、赵、秦三国断断续续的旧城墙连起来,加高加固,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翻山越岭,绵延一万多里,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万里长城!
您想想,这工程得耗费多少人力、财力啊!
老百姓被折腾得苦不堪言,那日子过得,简首没法说!
这长城还没修好呢,秦始皇又下了一道诏令,蒙恬又得接着忙活。
每一个故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